中国新报融媒网

导航菜单

【中国有约】贵州贵阳 | “云”游贵州,“数”说未来

2021
04/29
19:49
中国日报网
分享

中国日报网4月29日电(曹静)谈到贵州,过去有个顺口溜“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而 “中国有约 A Date with China”2021年国际媒体主题采访活动4月25日-27日走访贵阳期间,感受到的却是贵州发展大数据的决心和成果:贵阳百年中药企业与大数据融合,车间实现数字化改造;传统车企瞄准5G时代的车路协同前景,积极开发自动驾驶;景区利用大数据提高运营效率,“智慧旅游”已具雏形。

现在,“天无三日晴”成为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天然优势,“地无三尺平”的山坡成为国内外龙头企业数据中心的驻扎地,“人无三分银”的贵州人用数据迈向小康生活。

在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采访团体验与机器人对话

“云”游贵州

贵州大数据的发展,最初引起关注是2016年获得“中国南方数据中心示范基地”称号,引入三大运营商、华为、腾讯、苹果等一批国内外大型企业建设数据中心,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贵州不仅仅是一个大数据的存储“仓库”。几年来,通过搭建“云上贵州”系统平台、培育5G智能产业等行动,贵州大数据产业从最初的数字中心走向云服务,产业生态逐步形成。

“一些企业的数字中心落户贵州后,吸引了服务器生产厂家的入驻,大数据的产业生态在逐步形成。”贵安新区产业发展局大数据科负责人杨帙林说。他还说道,数据聚集在贵州,能吸引更多企业在当地建厂,从而带动产业发展。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字经济白皮书》,贵州省数字经济增速连续五年排名全国第一,2019年全省数字经济同比增长22.1%。

在贵安新区的华为云数据中心,相关工作人员接受记者采访

采访团走访的一家百年中药老字号,通过采集人、机、料等要素的生产执行数据,能实现可视化分析,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据介绍,该企业中药制剂全流程已实现智能化生产,将平均生产效率提高了23%。

近年来,通过推进“千企改造”“万企融合”,贵州省利用技术优势,已推进五千多家实体经济与大数据融合,带动当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数”说未来

出门还带现金吗?

“不带。”几位同行的外籍记者说。他们在中国生活多年,已经习惯不带现金。

“在中国,不管是路边摊还是大商场,哪里都能用手机支付,我觉得棒。”英籍自媒体人李·巴雷特(Lee Barret)说,“我使用手机支付有三年了,平时基本不带现金,顶多备点零钱应急。”

“出门带部手机就够了,”拉脱维亚籍主持人安泽说,“基本能解决大部分问题,只要有电就行。”

采访团走访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

数字生活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只是改变了我们的支付习惯。据介绍,贵州大数据的发展,主要聚焦在政用、商用和民用三个方面,如政务服务事项100%网上可办,农产品智能生产、精准产销,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等,都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得以实现。

数字生活带来便利,但如何看待隐私问题?

“隐私保护是很多国家面临的问题。” 中国日报网美籍记者艾琳(Jocelyn Eikenburg)说,“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安泽说,接触手机支付时,她担心过账户会不会因为信息泄露而被盗取,但当手机支付成为常态,她已经不再担心安全问题。

“大数据这些技术都是刚刚发展起来的,不能指望所有问题能一下子被解决。”安泽说,“当然,隐私意识还是很重要的。”

作为“中国机房”,贵州在保护数据安全方面责无旁贷,已经出台《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贵州省大数据安全保障条例》等法规。将大数据产业纳入法治轨道,更有助于推动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对数据安全的重视和行动, 显示了贵州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决心,因为如果没有保护数据安全的有力措施,大数据不可能在一个地方集聚、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贵州桐梓综合执法志愿者热心将走失小男孩平安送至派出所
下一篇:首都机场“五一”期间预计运送旅客77.7万人次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