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6月29日电 题:扶贫日记里的青春之歌
新华社记者徐海涛
“单位:新化镇百坭村;姓名:黄文秀……”
2018年春,在石山林立的桂西小山村,新来的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开始了在百坭村的驻村工作。在扶贫日记的个人资料栏里,她认真填上自己的信息。
彼时,脱贫攻坚战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展开,地处广西西部的百色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2018年3月,听闻驻村的消息,年轻的黄文秀主动响应组织号召,奔赴偏远山区。
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开始。坐落在百色市乐业县大石山区的百坭村有11个自然屯,交通不便,产业基础薄弱,2015年全村472户精准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户195户。黄文秀驻村时,全村尚有103户473人没有脱贫,贫困发生率达22.88%。
如何尽快熟悉情况?如何发动群众?如何精准施策?打开黄文秀的扶贫日记,如同打开一本“战地日记”。
“4月5日,到百爱屯、百布屯。”
“4月8日,入户了解情况,到的地方是者乐屯。”
……
白天遍访贫困户,晚上与村“两委”研究脱贫对策,黄文秀很快进入状态。村屯分散,山路太远,她选择吃住在村,并将私家车开到村里当工作用车。驻村两个月,她走遍全村195户贫困户,还在扶贫日记里绘制了百坭村“民情地图”。
不怕苦、不怕累,黄文秀把村民看作自己的亲人。百坭村党支部书记周昌战回忆曾与黄文秀一起的一次下屯经历:“当时一直忙到晚上,回来路上遭遇暴雨,路不好走,文秀书记和我们一起爬泥坡、蹚大水,直到凌晨才回到村部。”
完善通屯路等基础设施,培育脱贫产业和致富带头人,推进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扶贫日记里留下很多黄文秀心系群众、担当实干的细节。在黄文秀帮助下,村民黄美线贷款买了榨油机,做起了小型农产品加工,成功脱贫。“文秀书记很热情,就像女儿一样。”黄美线说。
走进百坭村,砂糖橘林、油茶林布满山坡。“当时文秀书记推荐我当砂糖橘产业带头人,作为一名贫困户,我心里完全没底,现在能成功离不开她的帮助。”百坭村村民班统茂说。如今,班统茂种植的砂糖橘已超过60亩,并带动上百户村民参与到砂糖橘产业之中。
在黄文秀的扶贫日记里,“雨露计划”是一个高频词。黄文秀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在国家助学政策帮助下完成了学业,研究生毕业后,她毅然回到家乡百色。了解黄文秀的人都说,她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驻村期间,黄文秀特别关心孩子们的教育问题,想方设法帮助贫困家庭申请补助,还联系母校师生来村里支教。村民黄仕京家曾因学致贫,两个孩子读大学,黄文秀帮他的孩子申请了“雨露计划”。“我今年毕业,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感谢文秀书记对我们家的帮助,她的精神一直感染着我们兄妹俩。”黄仕京的儿子黄志深说。
一本日记,诠释初心。“我是我们村脱贫攻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一户户地研判,扎实开展一系列工作是最基本的要求。”“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黄文秀在扶贫日记里记录着百坭村的点滴,也写下自己的感悟和收获。2018年,百坭村88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2.88%下降到2.71%。
一本日记,无限追思。2019年6月16日,黄文秀利用周末回田阳老家看望病重手术不久的父亲后,因心系暴雨后百坭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连夜开车返回工作岗位,途中遭遇山洪暴发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
黄文秀曾把扶贫之路看作“心中的新长征”,她留下的扶贫日记,承载着一名青年党员的赤子之心,也是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的真实注脚。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