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道的树
豫东黄河故道 百年绿色传奇
黄河慷慨却任性。
生在黄河畔,是幸运的。大河润泽,豫东大地曾一度美丽富饶。
生在黄河畔,也是不幸的。1855年,黄河改道咆哮北流,留下一条沙荒故道,成为豫东的灾害源。此后,这里风沙漫天、盐碱遍地,草木稀疏难见,老百姓吃尽了苦头。
万幸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这里的人民最终战胜灾害,开创出新生活。
黄河铸魂。故道一代代人拿出重整山河的气魄,历尽艰难困苦把风沙治住,百年“风沙窝”变成“金银铺”,豫东大地再度美丽富饶。能使沧海变桑田的,除了天地造化,还有一种磅礴力量。
这力量叫抗争——那是浸润了黄河生生不息、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精神劲。有这力量在,灾害压不垮中华民族的不屈脊梁,只会把这个民族磨砺得更加坚韧。
赤子立心。从“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的焦裕禄,到“他毁,俺栽;他再毁,俺再栽。俺是为国家,为子孙后代”的“老坚决”潘从正,再到“挺起身,战沙荒;头昂扬,心向党;绿化祖国不能忘”的民权林场人……党员始终冲在前,沙荒地上树丰碑,故道里激荡起一股强大精神。
这精神叫奉献——那是危难处舍我其谁、不畏生死、不计得失的英雄气。有这精神在,困难打不乱共产党人的为民初心,只会把这个群体锤炼得更显高洁。
绿色渴望——一代代人矢志不渝,战天斗地把林造,终将平原沙荒区的帽子埋入历史
绿色,是树的茂盛,是草的青葱,是庄稼在生长,更是人的生存希望。身在茫茫沙荒中,豫东黄河故道的人们对绿色充满渴望。
一百多年前,黄河在现今的河南兰考县决口改道,豫东沦为平原沙荒区,一年四季绿色稀。
“白茫茫,野荒荒,三里五庄无牛羊,端起碗来半是黄沙汤。”今年86岁的河南商丘民权林场退休职工翟际法,还清楚记得那时空气中的土腥味儿,尤其一到春季,张不开嘴、睁不开眼、沙尘直往鼻孔里钻。
在民权林场申甘林带,翟际法老人抚摸着刺槐树。本报记者李嘉南摄
《兰考县志》记载,1855年至新中国成立,兰考被风沙掩埋的村庄达63个。
宁陵人哀叹,该县80万亩耕地中,最严重时沙化了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