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融媒网

导航菜单

乡村追梦人丨申桥云:种粮种出先进青年称号!

2021
12/29
07:58
中国新报
分享

 

         申桥云,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一个再朴实不过的名字,人如其名,一个憨厚、少言、皮肤黝黑的普通农民,却有着颠覆农业生产方式的非凡志向:“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且主要装中国自己的主粮;走出一条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服务社会的更大人生价值是他的志向写照。六年时间,从一个外出务工人员变身成时髦家庭农场主,成为拥有400亩流转土地的“土地主”,成立吉隆生态农业合作社,无人机、大型自走式喷雾机等现代化装备应有尽有,年产量达到228吨,荣获邵东巿种粮先进青年称号。

     

赶上国家好政策,土农民变身农场主

 

 

 

        44岁的申桥云,出生在邵东巿周官桥乡车胜村,结婚成家后,与妻子在广东珠海开了几年的饭店,挣了一点小钱,八年后,在高中同学容红刚的影响下,转型返乡,承包了责任田干了一年,即挣了点钱,也开阔了眼界,从此,他更加关注中国三农政策。连续五年来,农业成为“一号文件”,让申桥云隐约感受到国家对农业的不断重视,而且他知道,随着种粮相对效益的降低,农民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加,许多土地被搁置无人耕种甚至出现弃地撂耕现象。他看到了机会,“作为农民怎么能不跟土地打交道?怎么能让土地撂荒呢?将来吃什么?他人得农田租赁费我得粮食收成,还可以为国家粮食生产做贡献,一举三得的好事,为什么不做呢?”正是怀着这样朴素的想法,于2017年,又开始上门给村民谈条件租地,集中流转土地,并方连片,征求农业局农科站等技术人员意见,最后将本村的260余亩耕地流转过来进行了规模种植,手中有了这么多的土地,申桥云对种地这件事更是非常的上心,不论什么时候,总要到地里溜一溜看一看,查苗情,看长势,就怕有大虫大灾,学管理,讲科学,就怕不能将耕种成本降到最低。正是这样一心扑在260亩的土地上,在2017年当中,总产粮食158吨,扣除租地、生产成本后纯收入10万余元。

 

         从规模种粮中尝到甜头的他,坚定了种粮的信心和决心,又把种粮赚到的钱投入到土地流转中,进一步扩大了种植规模,实现了良性循环。十八大召开后,中央出台鼓励土地流转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申桥云瞄准机遇,在市农业部门的协助下,至今年止年种植面积达到400亩,注册成立“中书家庭农场”,这时的申桥云已然成为了人们口中的“农场主”。

     

一心只为粮丰产,创新管理成行家

 

         正可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饭碗稳稳的攥在了自己手里的申桥云,思想又开始活泛了。2018年底开始,如何走出一条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个问题在他脑海中萦绕不去?这个想法在家人看来有点不可思议,家人说:“你个农民老实种地才是本分,想那么多干嘛?那些大事让那些领导们去思考吧。”他听着只是一笑而过,而实际上,申桥云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他的大田里,如何才能让地块更高产?如何提高机械化作业效率而且不降低耕地地力?如何才能更加节约成本?一个个问题在他脑海中飘荡着。有了一定的流转土地后,他就经常和朋友圈大户讨论如何丰产增收,还不停的跑去外县、外地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

 

 

         正所谓半路出家成行家,随着种粮规模的不断扩大,申桥云在生产中也遇到了难题。在粮食生产上植保社会化服务相对滞后,耕种收全部机械化后,唯独在病虫害防治上,还在用传统的背负式喷雾器,需要人背手摇,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费用高,严重制约了生产的发展,如何实现病虫害防治现代化成为他的一块心病。为寻求解决办法,他自己尝试着改装三马车进行机动喷药,但防治效果和生产效率不太理想,后来在植保站的帮扶下,多次外出考察后,率先引进了3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农场5个人,统一配药、统一喷施,日喷药面积200亩,不但省工、省药,还大大提高防治效率和效果,获得了成功。正是由于他迈出的创新一步,从“人背机器”步入“机器背人”的新时代,实现了粮食生产方式的新跨越。

 

         周边的散户、合作社等看着申桥云把良种良法良肥在他租种的黄土地上发挥的淋漓尽致,再加上他的乐于助人,申桥云成了大家眼里的行家,哪家大田生虫灾了该用什么药?今年粮食那个品种高产了?今年打算施什么肥好?大家有事就想起了申专家,不过对这个称号憨厚的申桥云有时候会解释一下说“我只不过经历的多,把我知道的告诉大家,免得大家再走弯路,有事我还得问农科站专家呢”。

 

瞄准市场转思想,拓展服务谋发展

 

        经过申桥云不断努力,他把种粮当成了自己的事业。也由一名“需要社会提供服务:”的种粮大户,转变成为了一个“我为社会提供服务”的“种粮+服务”型农业经营大户,实现了“农民”由身份到职业的转型发展历程。

 

 

        记得2019年,随着国家对农业的不断重视,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关注三农,越来越多的农民看好了农业前景,周边有志农业的农民纷纷流转土地发展规模经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各种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数量和经营规模逐年增加。当然这些新型经营主体在扩大经营规模的过程中,也同样遇到了防病治虫难等问题,迫切需要有经验的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他们提供植保专业化服务。农场周边的种粮大户和农民纷纷向申桥云提出服务要求。申桥云在防治完自己农场的病虫害后,就在附近为其他的大户和农民开展防治服务。

 

         “老牛自知韶光短,无须扬鞭自奋蹄”。近年来,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申桥云心中盘算着,粮食价格有些下滑,效益降低,农场必须要跟着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了,于是,今年冬季,他又种植了200多亩油菜,经过今冬明春的打理,每亩也可产生可观的价值。

 

 

         今年11月,申桥云为了充实自己的农技水平和管理水平,忙里偷闲,参加了湖南省农业大学的农技专业知识培训,他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取得了优秀的结业成绩,为自己农场的巩固和发展,夯实了理论基础。

     

        申桥云最后对记者说:这些年来,在田间里,风里来雨里去的,取得的小小成绩,由衷的感谢各级政府支持,还要感谢村支两委干部,是他们给了精神粮食。(记者 肖华东 通讯员 吴屏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湖南双牌县财政系统念好节日廉政“紧箍咒”
下一篇:涟源市教育局组织收看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