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山西讯(特约记者 贺文生)日前,教育部公布《2020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教高厅函〔2021〕7号),大同大学化学专业和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一流本科专业计划是教育部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从2019年开始分三年建设1万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
大同大学化学专业创办于1958年,198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是国家第四批特色专业和山西省品牌专业、一流专业。化学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20人,讲师15人;其中,有新世纪百千万工程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25人次。
近年来,化学承担各类教学和科研项目170余项,项目经费总计5000余万元,发表高水平教学和学术论文320余篇,国家专利60余项,科研成果获奖34项。
化学专业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主题,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提高课程质量,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促进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发展,近年来,学生考研率达到了50%以上,毕业生受到了广大高校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大同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创办于1958年,198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曾获国家级特色专业、山西省一流专业、山西省品牌专业等称号。本专业专业现有校级重点学科1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汉语言文学专业现有教授9人,副教授29人,讲师43人;博士22人,硕士51人。外聘“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1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山西省131人才计划入选者2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模范教师1人,三晋人才4人,大同市学术科技带头人3人。研究生导师28人。
近年来年,本专业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教育部项目9项,各类省级项目110余项,市级项目35项,项目经费总计430余万元;发表高水平教学和学术论文80余篇,授权国家专利6项,科研成果获奖36项。
学院在专业建设上注重顶层设计,立足培养模式创新、倡导问题意识,推进教学理念创新、多方协作发力,探索实践模式创新,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上新台阶。
另据山西省高教处通知,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获批建设,这是我校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高校“三个优化调整”战略布局,优化调整本科专业结构,新工科建设的成果。机电工程学院根据学校专业优化调整方案和新增专业指导原则,召开新增专业研讨会,细化申报工作。教务部组织校内外专家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对专业建设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论证,认为该专业符合学校办学定位,有相关学科专业支撑,培养方案切实可行,硬件条件有保障,师资结构合理,符合《国标》基本条件,适应我省产业转型发展对人才需要,该专业的建设将促进我校传统工科类专业的升级改造和专业融合发现。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