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春玲,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第二小学教师,2018年加入国家“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首批援疆支教队伍到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支教,2020年1月第一轮援疆期满又主动续期,再到今年七月,返回广东家乡。
她援疆支教三年,取得了优异成绩: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广东省2018年度优秀援藏援疆支教教师;被新疆喀什地委评为2019年度优秀支教教师;被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评为2019年度优秀支教教师;被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评为2019年度名师工作室优秀主持人;示范课《搭石》荣获“援疆贡献奖”;援疆感言《情暖边疆》在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征文活动中荣获二等奖;2020年秋荣获“师训援疆贡献奖”;2020年荣获伽师县优秀援疆教师称号;2020荣获“河源好人”称号;被新疆喀什地委评为2021年度优秀支教教师。
1995年,那是江春玲成长过程中又灰暗又温暖的一年。那年,她正在广东老隆师范读二年级,哥哥正在上大学。两个妹妹读着中学,一个弟弟还在读小学。那时还没有免学杂费,一个农村家庭供5个孩子读书,还是比较艰难的。她和哥哥在假期会去做假期工,家里十多亩地,“六畜兴旺”,非常繁忙,生活虽然拮据点,但五兄妹都还能上学,生活是幸福的。可是,就在1995年,她父亲病了,做了手术。 花去了家里所有的钱不说,还借了外债。家里没钱了,又失去了劳动主力,弟弟妹妹面临辍学了。无奈之下,无知的她写了一封求助信寄到了国务院,收件人是李鹏总理。她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我家的困难是小事,所以也没有抱很大的希望。就在1995年秋的一天,老家农村来了12辆小车,轰动了那个偏僻的小村庄,吓坏了我纯朴的父母,以为我们在外面读书的犯事了,担心得很。后来才知道,是求助信的事反馈到了市里、县里,是相关部门的领导来调研了。听妹妹说,当时有个女干部,看到家里的情况,流泪了。后来,弟弟妹妹得以免学费继续入学一年。党和国家的接济,温暖了我一家人的心。我那时就想:以后,党和国家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决不含糊。”2018年7月,在学校的“援疆教师支教动员会”上,江春玲第一个报名。
“我受过党和国家的恩惠,是一定要有所回报的。”她就怀着这种质朴的情感,义无反顾地投身新疆南疆的教育阵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从四季如春的祖国南方,飞越五千多公里,来到这四季分明的大西北,由于地域、气候、时差、工作强度等原因,江春玲患上了失眠症。她夜间时常遭受着耳鸣脑鸣的困扰,有时甚至彻夜不眠。人也越来越消瘦。但为了不落下工作,她没因为失眠请过一天假。支教团分配的每一项任务,她都坚持认真完成好。
进疆不久,她还遇上了5.8级地震。晚上,她带着队员在小区的操场上睡觉;白天,她带着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读书。
“那我是人生第一次感受到了地震带来的恐惧。”“我心里非常害怕,但是我既然已经来到南疆,那我就不能退缩。”江春玲说。
江春玲担四年级一个班的语文兼学校的教务主任,分管语文教学教研。按照常见的进度,三年级的学生就要会写作文。但这里的孩子普通话都说不好,识字量也比较欠缺,因此还没有进入习作正轨。
针对孩子们普通话说不好、听不懂的情况,她身先士卒,利用每天的早读课加强指导,亲自范读。有时一句话、一个词都要教好多遍。
因为教务工作繁多,学校本没有安排早读课,但她坚持带同学们早读。每周多了六堂早读课,一个学期下来就多了120多堂课,这无形中加大了工作量,而她从不厌烦。
学生们普通话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这为后来的作文教学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在作文教学课上,她结合现有的教学经验与南疆孩子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写片断开始,逐步加强训练。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她所教的班级有了很大的进步。
应教育局要求,2019年4月底,江春玲从伽师县巴仁镇第一小学借调到教研室,协助教研工作。
她走遍了伽师城乡所有的学校。经过调研后,发现,教师的整体专业水平不理想,是当地教育事业的一大瓶颈。要改变伽师教育的现状,培养教育人才是关键。
因此,她在起草支教团教育援疆规划时,把“打造教育人才高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作为工作目标,并按“从局部试点开始,逐步辐射开去”的思路,围绕这一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首先,她在支教团与教育局之间架起金桥梁。为示范引领青年教师成长,主动与教育局教研室对接工作,不仅自己主动承担任务,在教研室的统筹安排下,以“广东援疆教育科研研究中心”名师工作室名义,充分发掘支教优秀援疆教师力量,通过上校级示范课、县级远程录播示范课、开展校级、县级教育教学专题讲座等形式,从各学段、各科目对伽师青年教师进行示范引领,全方位“传帮带”,缩短其成长周期,尽早以优秀的工作质量奉献伽师教育。
其次,她亲自到学校指导老师们开展集体备课教研活动。从布置任务、过程指导、成果展示,历时一个多月,形成了“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共案”“检查效果”“课后交流”五步走的集备教研模式。2020年12月,她受支教团和教育局委托,策划成立广东省“九市13校对口伽师县师训联盟”,建立起广东省九市13校与伽师县教育局的常态化教研合作机制,助力伽师县师训,并与2020年12月28日完成启动仪式及首期师训工作。首期师训结束后,她趁热打铁,于2021年1月组织广东省“9市13校对口伽师县师训联盟”面向伽师县新入职教师开展第二期师训活动,取得了好效果。
这次,她还加进了普受援地原本期望让200名老师受训,而在江春玲的组织下,在队友及联盟单位的支持下,受训新入职教师530人,接受普通话培训的教师有1400人,第二期受训教师达1930人之多。师训办主任说:“一次培训这么多人,在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呀!”
江春玲认为,工作室是教师成长的摇篮。只有好的氛围,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教师。
第一轮援疆期间,她出谋划策协助支教团成立10个名师工作室,亲自拟定工作室工作总方案,亲自主持“广东援疆教育科研研究中心”名师工作室。2020年,她主持的工作室被评为“伽师县优秀名师工作室”,而她自己也被评为优秀工作室主持人。第二轮援疆,支教团鼓励援疆教师在各受援学校建立石榴籽系列名师工作室,以这样的方式梯度打造培养学科教学及教育教研骨干的金摇篮。其中许多主持人都是她工作室的骨干教师。
为开阔教师们的眼界,增强专业自信,培养一批骨干,在第一轮援疆期间,江春玲在广东援疆驻伽师支教团统筹策划下,带42名伽师青年教师分二批到广东跟岗学习,第二轮援疆,带领10名教师回他的派出地市河源市跟岗学习。教师专业上覆盖小学、中学、高中三个学段的各个科目,还有教育局教研人员。
所有跟岗学习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受援地的高度好评,其中好些学员回去不久,都被提拔到更高一层的工作岗位了。
“在众多教育帮扶工作中,最棘手的任务,还是课题研究。”江春玲说。
最初,伽师县课题研究方面还比较滞后。到教研室工作之后,她立刻着手制定开展课题研究的相关文件,形成了一套机制。同时联合伽现县教育局教研室,一边从思想、教育形势、教育者前途及相关政策方面对教师进行动员,一边开展课题研究主题培训及一对一对辅导等活动,手把手教教师们开展课题研究。后来,教育科研氛围越来越好。教研室的领导欣慰地说:“课题研究真的被我们推动起来了。”
伽师县师生的普通语水平不理想,不但成了影响教育质量的提升,还直接阻碍了国家认同教育的开展。要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仅要从学校抓起,社会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
伽师的企业员工是个庞大的社会群体。而且,里面的都是民族同胞,多数不会说普通话,有的甚至听都听不懂。
请示支教团后,在工作队的统筹下她,她组建了包括本人在内的“广东援疆驻伽师支教团11人国语讲师团”“广东援疆驻伽师支教团9人国语教材编写组”。“一企一册”完成两期22册的教材编写任务。且于2020年5月16日就已带领讲师团教师按“每周两次每次一小时”的时间安排进入企业开展国语培训,受益11家企业、11000名员工,受到广东省前方指挥部领导、工作队领导及企业领导、员工一致好评。
今年5月份,她与周忠兴教授结识,知道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师范学院是乌鲁木齐语委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所在地,在全疆普通话培训和测试方面拥有很强的实力。因此,在教育局与支教团支持下,他们达成共识,打造伽师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研培训基地,合力在伽师县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伽师县造就一支可以熟练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促进伽师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还争取将来把培训辐射到乡村干部人群及农民夜校的村民。
“习主席说过,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我一直把这句话放在心上,身体力行。”她常常关心生活有困难的民族学生。在她原来的班里,有8个学生家里是相对困难的。她会在开学时给他们买学习用品,在节日,给他们买礼物,在春节给他们买新衣服,偶尔还给一点助学金。学校还有另外10个这样的孩子得了到她同样的帮助。
就在2020年,她给伽师县巴仁镇第一小学的300多名困难学生开展集体庆生活动,和他们一起欢度“六一”节;在入冬时给100多名住宿困难学生购买保暖衣裤;在春节前夕给60位困难学生购买新棉衣过年;给八乡小学50多名住宿学生购买过冬被褥等用品。她这一义举,还得到了广东热心朋友的支持。
“援疆三年,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感谢”。她说,“如果没有前方后方领导的赏识与信任,没有援友与当时同行的支持与配合,她的许多想法没办法得到落实……”她“如果继续援疆,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一是把基地的工作做实做好做出成效;二是把龙狮文化从校园推广到社会;三是好好研究一下思政课,让它真正发挥立德树人的功能。主题我都想好了:上好思政课,筑牢中华魂……”在她看来,援疆永远大把事可以做。
江春玲像一颗种子,早已在边疆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如今,在她主持的国家通用语言培训基地,新疆教师学员正在努力学习。经她辅导培养的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大大提高,为民族大团结,为边疆教育人材的培养,正发挥岀巨大的作用,经她教育的学生,犹如参天大树正在壮成长……她在青年时期立下的报国之志正在实现。(通讯员 谢乐夫)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