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参观过的安徽省金寨县革命博物馆里,展示着一件国家珍贵文物、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期间邓小平在金寨使用过的一把瓷茶壶。乍一看,这把瓷茶壶与几十年前农村群众家里使用的瓷茶壶没有多大区别。但是,它的与众不同在于:它见证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英雄壮举,铭刻着刘邓大军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鱼水深情。
一、千里跃进 摧枯拉朽
1946年6月,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悍然向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虽然,当时国民党军队的实力还很强大,人民解放军面临的形势仍然相当严重,但是,中共中央当机立断,作出出人意料的决策:不等完全粉碎敌人的战略进攻,不等解放军在数量上占有优势,立刻转入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
中共中央选择地处中原的大别山区作为主要突击方向。为了实现这个战略计划,在中共中央的部署下逐步形成“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作战格局。三军配合是:以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为中路,实施中央突破,直奔大别山;以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为东路,挺进苏鲁豫皖地区:以陈赓、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为西路,挺进豫西。三路大军,相互策应,机动歼敌。两翼牵制是:以西北野战军出击榆林,吸引进攻陕北之敌北调;以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在胶东展开攻势,将进攻山东之敌牵向海边。
1947年6月30日夜,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即:刘邓大军)12万人以出乎敌人意料的突然行动,一举突破黄河天险,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部队首先在鲁西南地区打开南下的通道,接着长驱南征,开始了千里跃进的壮举,经过艰苦行军和激烈战斗,在8月末进入大别山区。
刘邓大军的前身是抗日战争中的八路军一二九师,而一二九师的前身则是红四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就是大别山区,刘邓大军中许多指战员都是大别山人,他们对大别山有着特殊的感情。许多从大别山里走出来的老红军,眉飞色舞地说:“到了大别山就等于到了家,这里是老根据地,群众会欢迎我们的。”家在北方的战士们听说要去大别山,也很高兴,大家觉得大别山有群众基础,到了那里就像鱼儿到了水里一样,打起仗来顺手。
8月27日,刘邓大军第三纵队刚到河南固始,就接到刘伯承、邓小平要求他们迅速在皖西展开重建、巩固大别山根据地的电令。三纵立即兵分两路向皖西进军。29 日,由陈锡联司令员率领的七、九两个旅和由副司令员郑国仲率领的八旅,像两支脱弦的利箭,向皖西腹地插了进去。
8月31日晚20时(农历七月十五),三纵七旅在旅长赵兰田、政委曾庆梅的指挥下,在皖西边境重镇叶集将敌四十六师及保安三团各一部团团包围起来。受命担任主攻任务的二十一团,决心发扬朱德警卫团的光荣传统,坚决打好七旅挺进皖西的第一仗。
战斗打响,枪炮震天,硝烟弥漫。三纵七旅官兵勇猛冲杀、攻势凌厉,很快,敌人的碉堡就被炸飞,工事也被轰出多处缺口。国民党军死伤大片,渐渐支持不住。敌营长慌忙向六安方面呼救求援,话未讲完,下属报告共军已突破防线。国民党部队溃不成军,有的弃枪逃窜,有的瘫倒在地,大部分成惊弓之鸟举枪投降......三纵七旅迅速占领叶集,取得了歼敌一百八十余人、俘敌四百八十余人的重大胜利。
就在七旅进击叶集的同一天,八旅也一路急行军逼近皖西老区的立煌县(今金寨县)县城金家寨(后被梅山水库淹没)。这是三纵八旅挺进皖西后要打的第一仗,刘伯承、邓小平非常重视,指示部队要“勇猛顽强,首战必胜,力求全歼”。
“坚决打好第一仗,为死难的乡亲们报仇!”指战员们激越的口号声响彻在山村里。
9月1日上午,部队涉过史河,隐蔽接敌,一阵猛打,攻入城内。守敌如惊弓之鸟,纷纷溃逃上山,龟缩在十几个坚固的碉堡里负隅顽抗。
决战的时刻到了!9月2日清早,几门山炮在离敌人仅100米的地方抵近射击。随着几声巨响,敌人的碉堡一个个开了花。战斗,在敌人的哭喊声中结束,敌五六四团团长被当场击毙,县长被活捉,还有1000多个敌人被俘虏。
首战告捷,八旅乘胜向东南进击,4日解放霍山,接着挥师向沿江方向疾进。
在此期间,三纵九旅在司令员陈锡联的亲自指挥下,直指皖西重镇——六安。9月2日拂晓,守城的保安团已如惊弓之鸟,一触即溃,六安宣告解放。
与此同时,坚持地方武装斗争的中共皖西工委和在战火硝烟中成长起来的皖西人民自卫军,也接到了三纵南下的电报。当游击队员与三纵会师时,同志们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紧紧地抱在一起。
有了地方党组织和皖西人民自卫军的紧密配合,三纵如虎添翼,不到一月的时间便横扫六安、立煌(金寨)、霍山、舒城、庐江、桐城、潜山、岳西等县,并乘胜捣太湖、夺华阳、取宿松、攻望江。此后,部队遵照刘、邓部署,主动撤出城市,控制广大农村,形成对敌占城市的包围态势。
刘邓大军的进军,迫使国民党军队调动主力回援。围困大别山地区的敌军很快增加到30多个旅,约20万人。刘邓大军以主力一部坚持在大别山北麓就地展开,另一部分主力向皖西、鄂东地区展开。部队坚决依靠人民群众,艰苦作战,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轮番进攻,到11月,共歼敌3万余人,建立33个县的民主政权,初步打开了大别山地区的局面。
在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之际,由陈赓、谢富治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8万人在8月下旬渡过黄河,挺进豫西。到11月底,歼敌5万余人,建立39个县的民主政权,完成在豫陕边地区的战略展开。由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也在9月越过陇海铁路南下,进入豫皖苏平原,执行外线作战任务。到11月下旬,完成在豫皖苏边地区的战略展开。
至此,三路大军都打到外线,布成“品”字形阵势,纵横驰骋于黄河以南、长江以北、西起汉水、东迄大海的广大地区。它们互为掎角,以鼎足之势,紧逼国民党的长江防线,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把战线由黄河南北推进到长江北岸,使中原地区由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的重要后方,变成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
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是一次大胆而果断的战略行动,充分表现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智慧和勇气。这一行动调动和吸引蒋军南线全部兵力160多个旅中约90个旅于自己的周围,迫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
二、心系群众 鱼水情深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期间,邓小平曾先后2次来到革命老区安徽金寨。特别是第2次,邓小平不仅在金寨住了47天,而且在金寨度过了元旦和春节。在此期间,刘邓大军不仅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而且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小故事。
1、“买下”吴大娘的鸡蛋
1947年秋,刘邓大军前线指挥部驻扎在金寨沙河下楼房。一连几天的阴雨,住在隔壁的房东吴大娘看到邓小平天天和大家一样吃着稀饭和青菜,心里很过意不去,于是,便把准备留给女儿“坐月子”吃的一篮鸡蛋煮熟,叫警卫员拿去给邓小平吃。
邓小平说:“这怎么行?”说罢,便叫警卫员送一块银元给吴大娘。
吴大娘生气地说:“我要是急着用钱的话,鸡蛋不早就卖了?”她坚决不收。
邓小平说:“那就把鸡蛋再送给吴大娘。”吴大娘更生气了!
她对警卫员说:“跟你们首长说,我儿子也是红军,你们住在这里,就是住在自己家里,难道吃几个鸡蛋还要给钱?你把鸡蛋拿回去,哪个首长说不要,就叫他自己给我送来,我跟他说说理!”
警卫员只得把鸡蛋又拿了回来。
邓小平提着那篮鸡蛋来到吴大娘房里,对吴大娘说:“大娘,你关心我们,我们领情了。但是,革命军人吃老百姓的东西是要给钱的,这是纪律。听说你儿子也是红军,他吃了老百姓的东西也一样要付钱呀!”
吴大娘说:“你们的政策我懂,但是,这和别人家的东西不一样。你们住在红军家里,吃自家的东西,不算违反纪律!”
说着,硬是把鸡蛋提到邓小平的房里,转身走了。
这时刘伯承进来了,听邓小平说了吴大娘送鸡蛋不收钱的事,也很为难,他想了想:“还是老办法,我们临走时,把钱留在她家神台上!”邓小平说:“好!”
2、“找回”漆大爷的耕牛
一天晚上,邓小平和参谋长李达正在下楼房与漆店区委书记江川一起研究土地改革问题,一位姓漆的老人来告状,说他的耕牛被解放军牵走了。
房东吴大娘说:“你胡讲什么,这里住的是人民军队,就是当年的红军,他们怎么会拉你的耕牛呢?”这时,邓小平刚好从屋里出来,问吴大娘发生了什么事。吴大娘向邓小平说了漆老头找耕牛的事。邓小平便详细地询问了他丢失耕牛的情况,并且说:“真是解放军牵了你的牛,他一定会还给你的。”邓小平心想,这肯定是一场误会。于是,就叫江川和区武装工作队好好地查一查。
第二天中午,江川报告说,前天夜晚,二纵十三团在黑河村和抢劫老百姓财物的土匪打了一仗,耕牛是土匪抢去、又被十三团同志抢回来的,因为当时不知道耕牛是谁家的,所以就放在十三团养着,他们准备开个群众会,让群众来认领。邓小平听了,高兴地说:“十三团考虑得很好,要让他们在群众会上好好宣传一下人民军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欢迎人民群众监督人民军队。”
第三天早上,漆老头提了一篮糍巴和一袋红芋来见邓小平,连声说:“我是来请罪的,你们军队这么关心老百姓,我却冤枉说你们军队牵走了我的耕牛……”邓小平说:“一点误会,没有关系,你丢了耕牛向我们报告,说明你老人家相信我们。”漆老头一定要邓小平收下糍巴、红芋。
邓小平说:“我们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请你老人家理解我们。”漆老头说:“你要是不收,就是看不起我们穷人,你们不是说军民一家吗?”邓小平看一时难以说服他,又见他满脸惭愧之情,便说:“我们可以收下你的东西,但必须付钱。”他叫警卫员拿一块银元给漆老头。
漆老头说:“长官,你吓死我了!我这点东西最多值几十文钱,你却给我这么多钱,我怎么也不能收啊?”
邓小平说:“军民一家,就算是我们互赠的礼物吧!”
3、反映老百姓的心声
1947年12月31日除夕夜,邓小平主持召开鄂、豫边区地、县负责人会议,收听了毛主席刚刚发表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各地在回报工作时介绍了土地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金寨县委书记张延积汇报说:“由于我们人民政权刚建立起来,人民群众怕我们又像红军时期那样站不住脚,因而不断有农民把分给自己田地上插的牌子,偷偷地拔掉了”。
第二天,邓小平又和张延积在漆店区召开贫农代表座谈会,询问大家为什么不敢要分得的田地。一位叫廖祥武的代表说:“人民解放军能不能站稳脚,群众有怀疑,所以分的田地老百姓不敢要。”邓小平又了解其他一些地区土改情况,大体都是如此。他和李先念副司令员以及前方指挥所的领导同志研究后,认为不能这样搞土改,因为这里敌情还很严重,如果强制进行土改,不但不能发动群众,还要脱离群众。大家意见统一后,邓小平立即给党中央写报告,详细汇报大别山的土改情况,建议土地改革应分区域进行,在解放区、很巩固的地方可以搞土改,不巩固或是游击区,暂时不宜搞土改。
党中央、毛主席十分重视邓小平的意见,很快复电,同意分区域进行土地改革,并将这个意见通知其他解放区参照执行。邓小平得到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后,立即召开中原局地区负责人会议,停止了土地改革。事实证明,邓小平的意见是实事求是的,扭转了新解放区土地改革工作的被动局面。
小故事,大道理。当年,刘邓大军就是靠着这些实际行动凝聚了军心、赢得了民心,克服了千难万险、战胜了强大敌人。
【作者简介】胡遵远,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县档案馆馆长,县政协常委、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六安市政协委员、市作协会员、市党史教育宣讲团成员;安徽省作协会员、省党史教育宣讲团成员、省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课“巡讲团”成员、合肥学院客座教授,安徽省党史学会理事、省历史文化研究会研究员,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安徽省委党史研究院基地研究员。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鲜血写遗书 誓死守初心
下一篇:边境冲突中誓死捍卫国土,4名边防官兵英勇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