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东高原的风凛冽刺骨。单兵负重30公斤,翻山越岭奔袭20公里,处置多组突发情况,抵达指定地域立即进行迫击炮与重型高射机枪展开撤收……驻藏第77集团军某旅在海拔3400米的一条山谷中展开训练。
驻藏第77集团军某旅在演练中进行火炮实弹射击(2017年10月19日摄)。新华社发(王庆东 摄)
大风裹挟着冰晶与沙砾,噼里啪啦打在战士们的头盔和携行具上。待风过去后,他们转过身直起腰,解下头盔,深与浅的肤色在眉头上方形成了鲜明对比,因缺氧而变成紫红色的嘴唇上布满豁口,一双双眼却透着果敢坚定。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他们在极寒缺氧的环境里苦练作战技能,蹚过冰河、穿越沟谷、沿崖壁攀登而上,向着远方的巍巍群峰冲锋,高喊“两不怕”口号,告慰长眠在这片雪域的英魂。
这支部队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十八军。1950年,十八军将士们挺进西藏,拉开解放西藏的序幕。“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叫响在他们修筑康藏公路时期。
驻藏第77集团军某旅组织官兵进行步枪据枪瞄准训练(2020年2月18日摄)。新华社发(王庆东 摄)
“时空流转,不变的是血脉基因。”旅领导告诉记者,虽然部队历经几次调整改革,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战斗口号越叫越响。“两不怕”精神就像一块强大的“磁石”,把部队官兵紧紧凝聚在一起,激励一代代官兵扎根高原、建功高原。
2017年,这个旅官兵踏着先辈足迹从巴蜀大地千里移防进藏,在先辈胜战故地弘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培育血性胆魄、英雄气概。
川藏线上,峡谷狰狞,气候多变。在刻有“铸魂”和“川藏线精神”的石碑旁,官兵重温“艰险多吓不倒、条件差难不倒、任务重压不倒”的川藏线精神。
“从天府之国千里转战雪域高原,使命任务和作战环境都发生巨大的改变,必须把山地铁拳练成高原利剑。”改革移防的亲历者,陆军“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营长简春说。
驻藏第77集团军某旅“阳廷安”班开展单兵战斗动作训练(2021年1月2日摄)。新华社发(郭朋 摄)
一次高原山地演习,在海拔5000多米的训练地域,为研究制定作战方案,简春超负荷连续奋战,最终累得昏倒在阵地上。醒来后,他从医务室返回到阵地,继续组训,在演习中带领官兵取得同类受考单位第一名。
59年前,班长阳廷安在率领全班参加保卫边境战斗中,不畏牺牲,英勇善战,喊响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口号。全班战士不怕牺牲,英勇战斗,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驻足在营区“阳廷安”班雕塑前,这个旅“女枪王”景茂利发出由衷感慨,先辈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激励着自己在比武场上摘金夺银。
2020年,该旅7名狙击精英闻令出征,集结于战区陆军“西陆猎鹰”狙击手集训队。在集训考核比武中,上等兵景茂利在高手云集的赛场上夺得某型狙击步枪考核总评第一名的成绩,7名官兵总成绩在所属集团军名列前茅。
参赛官兵凯旋,这个旅在海拔4500米的高原驻训地举行隆重欢迎仪式。“面对对手,我只有一个想法:拼尽全力、一战到底,‘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景茂利的肺腑之言,激起战友们强烈共鸣。
2018年,这个旅参加陆军骑兵系列比武,从参加集训到比武结束,参赛队员奋战苦训62天,每天训练时间都在16小时以上。防空营班长张帅豪所在的导弹班组,在进行占领阵地训练阶段,射手每天背着17公斤重的弹筒,匍匐前进40个来回2000余米,膝盖被磨得伤痕累累。考核中,他们所在班组取得8发全中战绩。
靠着“两不怕”精神这个传家宝,该旅取得可喜战绩:陆军“轻突奇兵-2019”比武竞赛山地步兵旅第一名,陆军“防空奇兵-2019”比武竞赛合成旅防空营第一名、便携式地空导弹班组第一名。
驻藏第77集团军某旅官兵进行跨越障碍训练(2021年1月2日摄)。新华社发(郭朋 摄)
近年来,该旅大力开展“和平积弊”大起底大扫除活动,开展高原作战问题研究,着力树立新的思维理念、新的训练模式、新的保障方式。按照体系梳理、要素分析的思路,组织部队采集了10类2000余组高原作战数据。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已融入官兵血脉,引领全旅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辉煌走向辉煌。
“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必须传承好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旅领导表示,要大力发扬以苦为乐、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真正把“两不怕”精神刻在心灵深处,落到工作实处。
一阵哨音传来,短暂的休息结束,官兵们纷纷起身整理装具,投入到下一场训练。远处,高原雄鹰振翅高飞;近处,枪声不断,硝烟不散,官兵们向新的高地发起冲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肖国成:一位民政老人的红色情结
下一篇:武警黔西南支队组织特战队员开展强化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