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邵县坪上镇,旧称大同镇,是一个文化底蕴十分深厚、人才辈出的文教之乡,人民教育家、毛主席的老师张干,著名女作家谢冰莹就诞生在这片土地上。
坪上镇时荣桥村,依山傍水,地势开阔,麻溪河与洪溪河从村中蜿蜒而过,远近闻名的一字山耸立村旁。该村文化底蕴深厚,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时荣古桥,历经五百多年的风雨沧桑,至今古韵犹存,雄姿还在。1937年修建的天主教堂时荣分堂,风格鲜明,保存完好。
昔日,时荣桥村交通不便,进可攻退可守,便于隐蔽疏散。近现代历史上,这里英杰辈出,被称为“红色乡村”。邵阳地区最早的反清活动地一字山的周氏山庄,是革命烈士周琨和革命家周叔川故居,同时系中共湘中特委大同镇学校支部、新化县第三区农民协会、新化县老虎岩游击支队所在地。
周氏家族及外戚中,以革命烈士周琨为典型的九忠烈,闻名遐迩,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继起者。
1903年,时荣桥村周叔川约同邑志士与洪门首领等,结社于周氏山庄,歃血为盟,密谋起义,誓死灭清,并向洪门兄弟反复宣讲反清的道理,号召大家拿起武器来进行反清斗争。为了联络会党共同反清,次年,周叔川经常往来于滇、黔、桂诸地,奔走联络,与各地会党首领商讨反清事宜,并拟响应湖南哥老会在省城举行的起义,周叔川亲任新化主任,相约待机同时举事。不久,长沙起义事泄失败,周叔川遭清廷通缉。1905年5月,他亡命日本,谒见孙中山、黄兴。孙、黄很器重他,接纳他加入同盟会。得知他与谭人凤在西南各省会党中有着广泛的联系和很高的威望时,就委派他与谭人凤分任长江上游正、副招讨使,要他回国后与谭人凤一起发动、组织西南各省会党,发展同盟会员,待机起义。周叔川欣然受命,然而,当他正要启程回国时,不幸旧病复发,卒于日本兵库医院。周叔川的两个儿子周京甫和周笙甫都是洪门兄弟,积极参与反清斗争,被清廷当局逮捕入狱。后虽经营救获释,但因在狱中备受折磨,伤病交加,出狱后不久,都先后逝去。
周叔川的侄儿周先铭,共有六子,其中长子周歧(名维洽)生于1892年,1911年辛亥革命时,周维洽组织暗杀团赴京刺杀清廷权贵。在多方筹足经费后,他即集合同镇数十人组成暗杀团北上,行抵山东烟台时,在旅邸内赶制炸药不慎失手爆炸,周岐不幸遇难,遗体运回长沙,礼葬于岳麓山,文化大革命中墓地被毁;三子周释痴(名维涣),生于1899年,殁于1927年冬,烈士。
周先铭的四子周琨(名维汶),l901年生,1922年考入省城政法学校,他受新思想的薰陶,积极参加了反对赵恒惕及声援萍乡被难工人的示威游行,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政法学校毕业后,周琨回到家乡,集资兴办了一所面向当地贫苦农民子弟的“樟树贫民学校”,他以教师身份作掩护,秘密从事革命活动,发展党、团员,宣传马克思主义。l926年6月,中共党员周廷举从长沙率“暑期社会服务团”回新化进行革命活动。周琨迅即与其取得联系,并参加其活动。9月,在共产党人的帮助下,召开新化县国民党员大会,正式建立国民党新化县党部。10月,国民党新化县第三区(即大同镇)区党部成立,周琨任常务委员。同年底,在周琨、周释痴等筹备下,新化县第三区农民协会成立,所辖15个村均相继成立了农会组织,培养了大批农运骨干,组织了声势浩大的集会游行。在很短的时间内,在周琨等组织领导下,全区农民运动迅猛发展,成了当时新化县8个区中“发展得最早、行动最迅速”的农运重点区。“马日事变”后,白色恐怖笼罩三湘四水。一次,周琨到新化县城从事秘密活动,不幸被捕入狱,后找机会越狱并潜回时荣老家。后由于叛徒出卖,周琨被被诱捕,当天被押至大同镇,很快又被转送新化县城。地下党组织营救未果,l928年4月,周琨被国民党杀害于新化城外西门岭,时年27岁。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周琨补发了由毛泽东主席亲笔签名、编号为十九号的烈士证书。
周叔川的侄孙周凤翔,1901年生,黄埔军校六期毕业生,国民革命军53师317团少校团附二营营长。1937年率所部将士500余人与日军血战淞沪战场,9月在小南翔车站作战中牺牲,所部将士无一生还,全部壮烈殉国。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为周凤翔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
石生珖和石光晴父子分别为周叔川外甥和曾外甥,石生珖抗日从军,曾任陆军14师40旅79团二营机4连中尉连长,1937年9月于上海宝山县马家宅之役壮烈牺牲。石光晴1929年生,1942年投军抗日,入陆军15师卫生队,1943年在南县之战阵亡。
从反清到抗日,周家一门及外戚中,周叔川壮志未酬,病死异乡;二子、四侄孙、一外甥和一曾外甥先后为国捐躯,可说忠烈辈出,正气满门。值得一提的是,周叔川还是创办新学的宝庆第一人,今新化一中、新邵二中均为他所创办。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前来周氏山庄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党员干部络绎不绝。如今,沪昆高铁在时荣村穿梭而过,与古老的官道和石桥演绎时代的幻变。时荣桥村不仅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而且是一方长寿之地,目前该村有百岁老人1人,九十岁以上老人14人,八十岁以上老人67人。( 本报记者 司马莲池 通讯员 杨能广 刘新源)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