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鲜艳的党旗下,一位老人昂首站立,缓缓拿起军号,姿势上扬,鼓起腮帮,试着吹响曾经的号角,可试了几次,终究没能吹响。
“吹不响了!”看着一双双期待的眼神,老人脸上滑过一丝歉意和无奈。
提到司号员,我们想象的画面是部队发起战斗冲锋时吹起嘹亮激昂号角的英勇战士。今天认识的休宁县的退役老兵张金开,今年89岁,曾经就是游击队时期的一名司号员。
8月13日上午,黄山市休宁县溪口镇冰潭村三角口村民组,一幢农家小院前,来自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休宁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共同组织的“红色党课进乡村”活动中,该村在乡复员老兵张金开在给大家讲述红色故事过程中,试着吹响军号,但由于年事已高,未能如愿。
号未吹响,精神犹在。随着系在军号上的那快红布,张金开仿佛回到了73年前的1948年。由于家中兄妹6个,生活极贫,同村的老兵张志明那时已经加入游击队,在他的推荐下,年仅15岁的他和堂弟张长开一同告别家乡,参加了游击队(老人已经记不起游击队的名称,按时间推算,有可能是皖浙赣游击队)。
“从冰潭出发,沿水下行,百多华里,步行到屯溪高枧部队驻营地,训练数月后被派到江西婺源学习吹军号。学习班一共有12名战士,年龄大都比自己大,老师是四川的。吹号看上去简单,其实很不易,为了憋气,我们常常在半夜被拉起来练,由于尿憋得紧,膀胱充盈,有时练投入了小便拉在身子上都不知道。”虽说因为年龄偏大,反应迟钝,可回忆参军及练习吹号的日子,张金开却清晰如昨。
“司号员鼓鼓嘴,千军万马跑断腿。”这句当年流传在军营中的顺口溜,形象地说明了司号兵的重要地位。虽然张金开没有真正在战场上吹响战斗冲锋的号角,更多的是吹起床号、熄灯号、集合号、训练号,但军营生活和训练基本上要听号音指挥,上百个号谱他必须背得滚瓜烂熟。张金开入伍后,解放战争已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后来他所属的游击队编入华东军区,他担任了连里的通讯员,随部先后辗转宣城、芜湖、马鞍山,直到1957年复员回乡。
回乡后的张金开,积极参加到地方建设,并入了党。参加溪冯公路(途经江潭、冰潭、山后、汪村至冯村)的建设,担任过生产队民兵排副排长、生产队长、出纳、农具保管员和村党小组组长,忠于党、忠于人民,全身心为乡村发展不遗余力,直至2020年才卸下小组长一职,可谓鞠躬尽瘁。
老人身体尚好,育有一儿两女,儿子、儿媳在杭州务工,两女出嫁。平日里,老人和老伴共同生活,每月可领取在乡复员军人补贴2000多元。谈到今天的生活,老人感慨万分:“没有这么好的党和政府,哪有今天的生活。”
老兵身已老,军号犹在耳。当天前来参加红色课堂的当地村民、儿童和退役军人在听了老人的经历之后深受感动,备感今日中国之伟大。来自江潭中心小学5年级学生江翔羽说:“我们这一代根本体会不到那个年代中国的艰难,听了村中老人的讲述,亲身感知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要为家庭的幸福生活和国家的富强而勤奋学习。” (程向阳 朱茜 武时化)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