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融媒网

导航菜单

桑皮纸烙画:以火代墨绘新疆

2021
09/30
08:35
中国日报网
分享

中国日报9月29日电 在新疆吐鲁番市葡萄沟景区的克然木烙画艺术品店中,49岁的店主克然木·热扎克正在向游客介绍他的作品。“我这个画的是千佛洞的壁画,是新疆的特色。”近年来,吐鲁番市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为吐鲁番市烙画非遗传承人,克然木在2019年受邀来葡萄沟开设了工作室。

烙画是起源于汉代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指用烧热的烙铁在树皮、葫芦等材料上烙绘,绘画时对于力度和温度的掌握要求很高。据克然木介绍,创作一幅烙画作品,短则一天,长则两到三个月。

在吐鲁番市鄯善县出生长大的克然木自小就对美术有浓厚兴趣,长大后他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先后在鄯善县连木沁一中和鄯善县职业技术学院任教。目前,他是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的一名美术老师。

200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天津参加绘画教学培训的他在集市上看到了一幅烙画。他当即被电烙铁这种特殊的作画工具所吸引,画作上的山水图案也使他对烙画产生了强烈兴趣。

克然展示木烙画作品《《千佛洞壁画》 梅莎晶摄

回家后,克然木开始自学烙画。他大量地看书查资料、上网看视频。然而,学习烙画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刚开始非常难,失败的时候多得很,经常笔画错了,纸烧焦了。”

传统的烙画图案多以山水画为主,但克然木希望用烙画的艺术形式表现新疆特色。为了寻找创作灵感,这位非遗传承人每年都会到新疆各地采风。“一年大概十三四次,每次去两到三天”。就这样,奏响民族乐器多朗热瓦普的热情大爷、手捧吐鲁番葡萄的维吾尔族姑娘、拿着馕相视而笑的和蔼老人……新疆的风土人情在克然木的烙铁下焕发出生动光彩。

在克然木的烙画店内,一件摆放于房间正中央柜子上的作品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刻画吐鲁番克孜尔千佛洞壁画的烙画作品,它是克然木创新性地使用桑皮纸所创作的。

桑皮纸是桑树皮经复杂工艺手工制成,已有千年历史,因其极强的防虫蛀、抗拉扯、不褪色的特性被誉为“纸业活化石”。2006年,新疆和田桑皮纸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我想在新疆的桑皮纸上,画上当地千佛洞的壁画。”克然木如此阐释他的构想。

然而,灵感的实践并非易事。桑皮纸比传统的木板、葫芦等材料更为单薄,对电烙铁的温度要求严苛,温度稍高就会被烧穿,因此创作者必须极为耐心。此外,由于千佛洞景区内为保护文物禁止拍照,克然木先后到洞中数次观察壁画特征,同时请在博物馆工作的朋友帮忙借阅相关历史书籍。在经过数次实地考察、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最终完成了这一系列作品。细腻柔和的棕色线条,神态各异的佛教画像,当两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相遇,当现代的电烙铁在千年的浅褐色纸张上游走,它们碰撞出的火花让古老的壁画宛若新生。

今年5月,克然木专门去参加了为期六天的鄯善县地区组织的桑皮纸制作工作坊,亲身参与并见证了桑皮纸制作的全过程。在这之前,他已经用桑皮纸作画了两年多。

克然木烙画作品《爷爷》梅莎晶 摄

谈到最喜爱的作品,这位手工匠人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爷爷》。这幅作品的人物原型是克然木的朋友于2015年在新疆喀什街头偶然拍到的老人。照片上的新疆老者有着浓密杂乱的灰白色眉毛与胡须。他微蹙的眉头、深深的皱纹和望向远方的神情深深打动了克然木,他当即决定开始创作。

这幅不大的人物肖像花费了他整整20天时间,他每天都创作好几个小时。“光是画眉毛就用了一个礼拜”。而当被问及为何如此钟爱这幅烙画,这位近50岁的艺术家的声音突然柔和了下来:“你从哪个角度看他,他都在一直看着你”。克然木每次累了或者是没有灵感的时候,都会看看画上的老者。克然木在这幅画上倾注了不少心血,而画中的老者也在他疲累时给予着他慰藉与无穷灵感。

克然木和朋友正制作桑皮纸 受访者供图

热爱传播新疆文化的克然木经常参加吐鲁番市举办的大型节日活动及非遗展览,有时为了参加活动甚至连夜绘制烙画。

克然木也开设了抖音账号,发布自己的烙画作品。他说希望用烙画这种方式来宣传新疆的特色,讲述美好的生活。

克然木位于吐鲁番葡萄沟的烙画工作室 陆闻捷 摄

梅莎晶、陆闻捷对此文有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机车检修精益安全管理
下一篇:烈士纪念日小学生缅怀先烈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