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顺先生是近年来以历史上的陕商为题材进行创作的实力派作家。他新创作的长篇纪实小说《慷慨悲歌》,是一部以史实为依据,以故事穿针引线,以弘扬陕商精神为宗旨,客观反映关中富商柏惠民毁家纾资支持陕西辛亥革命的长篇佳作,是陕西文学界在陕西近代史题材创作方面又一新的收获。
小说以关中富商柏惠民为原型,以清末到1940年为时间跨度,客观再现了辛亥革命从发轫到最终取得胜利的艰辛历程,尤其是描写陕西辛亥革命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三原勤公社的建立、水榭亭会议、大雁塔歃血为盟、西安新军起义、柏惠民毁家纾资、关中保卫战、陕西靖国军、西安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塑造了一大批为取得辛亥革命胜利和保卫胜利果实不惜抛头颅、洒热血革命志士的形象,刻画了在社会转型期陕商传承“家国一体”,“以商事国”的家国意识,以及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情怀。
西安新军起义,陕西光复是陕西近代史上最为重要的大事件,是陕西进入20世纪以来的第一件震撼全国的重大事件,与其他省相比,陕西辛亥革命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和自身特点。在小说中,作者依据历史史实,向读者还原了那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过往,让读者不忘陕西辛亥革命的成功,不仅仅是将辛亥革命的浪潮扩展至西北地区,壮大了革命声势和力量,而且还牵制了西北清军主力,吸引了河南清军向西,从侧面减轻了武昌前线革命军的压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其它地方的革命行动,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陕西在辛亥革命时期所发挥的历史作用和独特影响,在辛亥革命的全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素材是创作的基础。在梳理大量历史资料的基础上,黄天顺先生还向柏惠民先生的嫡孙女柏仲英女士详细了解柏家历史,核实有关历史资料,丰富小说内容。在目前自媒体活跃、碎片化阅读盛行的背景下,作者通过求真务实的文学形式演绎已经逝去的过往历史,为“小人物”立传、弘扬革命精神的做法是难能可贵的。
情怀是创作的灵魂。小说以宏大的叙事方式,众多的人物形象,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陕西近代的历史风貌。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结构紧凑,语言通俗,体现了作者对商帮历史和陕西近代史乃至中国近代史的熟稔,对小说大众化、可读性的艺术追求。从小说故事的编排上讲,作者还有追求大众媒体再创作的未来价值考量,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讲好家乡故事、讲好陕西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和担当,弘扬了陕商“忠、道、勇”的精神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习总书记指出:辛亥革命之前,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等都未能取得成功。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尝试过君主立宪制、帝制复辟、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形式,各种政治势力及其代表人物纷纷登场,都没能找到正确答案。他强调:“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深刻总结近代以后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社会100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通过阅读这部小说,至少可以让读者明白,辛亥革命虽推翻了千年帝制,但却不能获得最后胜利的原因,有其历史的必然。
黄天顺先生在小说中通过客观写实的方法,描绘了于右任、宋教仁、井勿幕等一大批辛亥革命先驱和英烈的历史功绩,尽量让读者去评价,也是他创作的一个特点。对于如何评价这些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绩,习近平总书记说:“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别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
千载变局功业在,百年复兴路正长。在纪念辛亥革命胜利110周年前夕,拜读《慷慨悲歌》这部小说,让我感慨万千。追忆百年前那段波澜壮阔、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畅想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让我们时刻牢记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并要为之不懈奋斗。
黄天顺先生近年来在陕商题材创作方面厚积薄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创作的陕商题材长篇小说《三秦儒商》《大引茶商》已经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正在被影视公司改编,拟拍摄电视剧。我相信,《慷慨悲歌》正式出版后,一定会引起读者对陕商更加关注。同时,也希望当代的陕商能够以史为鉴,弘扬和传承陕商“忠、道、勇”的精神,为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实现陕西经济社会追赶超越的发展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李晓东,重庆人。现任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民革陕西省委会主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散文/举报
下一篇:电影《破贫行动》在长沙举行开机仪式 "网红县长"送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