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这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一号文件“播种”乡村振兴的新希望,赋予新使命。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重点难点在“三农”,迫切需要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现阶段,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仍是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体现,农业农村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突出短板。与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相比,农业农村发展步伐还跟不上,城乡要素交换不平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明显,“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比较突出。要努力做好“一产”,并“接二连三”,做活“农字文章”。
构建新发展格局,潜力后劲在“三农”,迫切需要扩大农村需求,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广大农村的消费潜力较大,这种潜力表现在零售商品消费可望增长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4000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484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4.38%。据此测算,我国农村常住人口有5亿多,随着乡村振兴进一步发展,城镇化率逐步提高,农村市场的潜力必将获得充分释放。
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基础支撑在“三农”,迫切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
一号文件“播种”乡村振兴的新希望,孹画新蓝图。
党中央认为,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依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文件确定,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充分发挥农业产品供给、生态屏障、文化传承等功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文件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四个方面勾画实现新蓝图的路线图,提出了一系列硬举措。
一号文件“播种”乡村振兴的新希望,蕴含着新机遇。
乡村振兴恰逢发展新机遇,也是各业投资新机遇,尤其是为工商资本下乡提供了源头活水。工商资本下乡,是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润滑剂,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回报农村的重要体现,是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有效举措,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克服制约中国经济瓶颈因素的现实路径。
无论是打好种业翻身仗,还是保障粮食安全,抑或土地改革稳步推进,都给工商资本下乡提供了广阔天地。
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我们这一代人共同的光荣使命。我们应认真贯彻落实一号文件精神,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助力大国根基的牢牢夯实,让春风吹满农村这个充满希望的田野。(蔡恩泽)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