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融媒网

导航菜单

看乌龙谷雪桃如何走进云南……

2021
03/20
10:10
中国新报
分享

 

          中国新报贵州讯(记者 刘延平)七彩云南,多彩贵州,紧密相连,在云贵高原的乌蒙山腹地,拿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与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来说,那简直是亲如一家,镇雄人要是有点啥需求,总是先前往毕节,而很少跑去昭通——
         

 

          就像三月十九日的昨天,镇雄城区要打造一个漂亮的桃花岛,时间紧,任务重,来不及多想,于是,他们只好跨省行动前往毕节,瞄准了近年来在贵州省内赫赫有名的乌龙谷雪桃。

 

 

          个大、味香、皮肉又脆又甜的乌龙谷雪桃,是贵州毕节一款优质的错季节水果,每年十月成熟。经过五年的发展,乌龙谷雪桃如今已经有了相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乌龙谷“雪桃+魔芋……”的模式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达到六百多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产业。

 

         在国家正全力振兴乡村的大背景下,乡村的发展自然是异军突起,对乌龙谷而言,这些天,和谐而又美丽,漫山漫坡的桃花,正开得灿烂,是很好的打卡季节;田野里,正值春天的繁忙;一车车的乌龙谷魔芋,正不断地向临近的区县输送……
       

 

          十八日接到镇雄桃花岛需要两公分树苗的通知,十九日就得跨省起苗运送出去当日栽好,市场经济安排的这速度是有些过分,但乌龙谷的节奏如今早已不像从前。

 

         以前的乡村乌龙谷,是以季节来过日子,干活随便耽搁几天,那都没什么问题。现在的乡村乌龙谷,不是以天来衡量计算,而是以小时,甚至是以分钟来衡量计算,这是乌龙谷人时间上的一大进步。
         

 

          只要市场有需要,乌龙谷人总是迅速就参与进来。市场就是命令,当听到省外建设桃花岛需要乌龙谷桃树的消息,永心村党总支支委、贵大林学院经济林专业毕业的共产党员刘毅来了,75岁的老共产党员刘延超来了,乌龙谷管理庄稼最好的刘延武来了,挖树苗远近闻名的冯贤德来了……

 

         带上三把锄头、一把大剪刀、一把铁撬、一把洋爪、一把斧头、一个皮尺、一把锯子、一个背篼、几十片饼干和一桶口干时得喝的山泉水,一大早出发,步行一公里多路,抵达位于河边的育苗大田湾湾田。
       

 

          中国新报记者清清楚楚的记得,挥舞着大锄才挖出第二窝桃树的时候,这身上的汗水就开始出了,整个过程约八小时,这汗水是不停的淌,尽管期间喝了很多水,但似乎都远解不了渴。

 

         在火辣辣太阳底下挖树八小时的结果,是大家都累够了,林学专业的技术指导者刘毅,手上冒起了血泡,而中国新报记者本人,是干得腰酸背痛,四肢无力,而且右手食指不知什么时候被树枝撞出了口子,看着红红的鲜血沾满食指和中指,用嘴把血咂净,见田里没有马耳朵草和白蒿,就顺手採点田里的野蒿芝揉水涂上,这是在十多岁参与干农活的时学过的治伤经验。

 

         将152株两公分的桃树从田里扛上公路边打包,再去大树子挖来4株五公分的香樟树,搬上前来运输的货车,给苗根浇上两桶乌龙谷山泉水,下午四点十五分,乌龙谷雪桃树开始冲出贵州,向云南进发……

 

        而4株不带土的五公分香樟树,是拿去云南进行栽种试验,如果试验成功,那乌龙谷近十万株满山满坡的香樟树,就更加大有可为了,如此一来,乌龙谷的乡村振兴,自然就不在话下。
       

 

         累了八小时,体重减轻三斤,的确是有些受不了,但乌龙谷的晚餐,又是那样的与众不同:现点的锣鼓菜(又称小柴胡)莲渣闹,毕节醉美名菜之一;当地自家种出的洋芋丝;有名的毕节酸汤;维生素含量较高的黄萝卜丝炒豆腐;乡村地道的熟食猪肉;加上正宗茅台镇十五年陈酿老酒——镁中酒15+……这次晚餐简直成了神仙日子!

 

         而尤其值得一提又令人感动的是,这次晚餐,是中国新报记者本人生病的三嫂周训贵亲手做的,三嫂今年已72岁,高血压严重,还处在脑出血康复阶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奋斗百年路|深入学习党史 汲取前进力量
下一篇:基因红|绿水青山埋忠骨 革命精神励后人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