涑水河虽身贵为黄河一级支流,然则长度仅仅200公里,流域面积仅5548平方公里,这种体量放在中国任何一个省份,都是很不起眼的“小儿科”,可是她对于山西的意义,则犹如泰山北斗!历史上,她曾经与汾河一起灌溉了晋国的沃土良田,策动这块土地上的人强势崛起,定格晋国成为春秋超级大国没有之一,实力吊打包括秦国在内的一众诸侯国,呼风唤雨,恣肆纵横,拱卫宗周,俯瞰中原,吞吐星宿,演绎了山西历史最辉煌灿烂的篇章!
2500年后,因为引黄工程,涑水河再次闯入人们视野——不远的将来,从垣曲县解峪乡板涧河河口右岸小浪底库区取水,通过59.6公里长的输水干渠,每年2.47亿立方米、设计流量20立方米/秒的黄河水,源源不断在闻喜县吕庄水库注入涑水河,彻底解决运城周边地区用水问题。这项跨流域大型调水工程的实施,历史的镜头再次聚焦涑水河!
中国新报记者千里追踪,追寻驻黔央企中国水电九局的足迹,从贵州远赴山西,采访水电九局一公司在山西经略的多个项目,虽则走马观花,挂一漏万,然则多方建设者重轭系肩、负荷前行的粗略影像,多所见闻感奋,秉笔略书一二。
陈天友:黄河边上的孤独守望者
小浪底引黄工程取水口,位于垣曲县解峪乡,第一标段引水渠、进水塔工程2019年5月全部完成,施工队伍撤离后,这里成了“孤岛”。
取水口远离项目驻地36公里,远离团队,远离人间烟火。从2020年3月起,陈天友一个人在这儿值守,孤独地“拥有”这里的一切,同事们送一次粮食、蔬菜过来,他要吃上好几天。归乡,或者踏上工作新征程,抑或尽快重新融入团队,成为“孤岛”守护人陈天友的迫切愿望。
在水电九局小浪底引黄工程项目部驻地,中国新报记者到访的时候,解峪乡场上的居民已经大多踏上移民搬迁征程,街上难得看到几个人,只有两三家小卖部还在营业,敬老院偶尔有老头老太太出入,信用社据说一个月定期开放一次……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从山西“大水网”传来好消息:历时八年,由中国电建水电九局中标承建的山西小浪底引黄项目I标、Ⅱ标厂房主体结构,最后一仓混凝土顺利收仓,这标志着主体结构完工,小浪底引黄项目完成重大节点目标。
随着九局小浪底引黄工程渐趋收官,陈天友的愿望距离实现的日子不远了。
调水:搅动山西生态神经的百年大计
水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由于严重缺水,山西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由于工业用水量大量增加,过量超采地下水,浅层水源得不到补充,再加上工业和城市排放的污水下渗,严重污染了地下水源。
上世纪90年代,大同市已有70平方公里面积的地下水达不到饮用水标准,太原市南郊区6个乡96眼地下水井的水质严重恶化超标,山西省内的最大河流汾河,已经成为一条排污河!一些地方利用污水灌溉农田,使粮食和蔬菜中有害物质含量增加,严重损害了人民的身体健康!
由于缺水,一些工矿区的煤矿工人每人每日用水量仅为13L,矿区澡堂一池水要用一个多星期还换不上一次。三晋名胜古迹晋祠,曾以难老泉驰名中外,但由于过量超采地下水,该地区地下水位已低于晋祠泉的出口,难老泉老了,1993年4月30日甚至断流了!三晋5000年的文明,正随着水的日益匮乏而逐渐失落!
近年来,山西环境变化状况,对每位山西老百姓而言,越来越感受深刻。从北京到山西路程并不远,高铁开通后,只需要3~4个小时的时间,越接近山西,天空越变成灰霾色,一路看着沿途的风景,心情越发沉重,浑浊的空气、冒着白烟的化工厂和四处堆放的煤炭,似乎已经形成外界对山西的固有印象。
各种经济数据均显示,过去几年来,山西经济遭遇了断崖式下跌,2014年,山西GDP同比增长4.9%,较2013年的8.9%出现了断崖式下跌,在31个省区市排名倒数第一。2015年上半年,经济进一步恶化,GDP同比仅增长2.7%,位列全国倒数第二。2020年,山西GDP一举被贵州超越,全国排名滑落到20名开外!
中国新报记者与接站师傅薛红利聊天,中阳本地以前上百家洗煤厂,现在只有十几家,好些还在转型关闭之中,国家的产业政策对山西的煤炭行业影响巨大,山西自身经济转型的要求也不得不“忍痛割爱”、“壮士断腕”。
专门设立课题研究组,专门成立多级行政机构,专门成立工程警察执法队,引进外资参与建设,催生北、中、南三方建管局以及相对应的经济实体,自1991年以来30年间前仆后继,夙兴夜寐,拧绳鼓劲,勤耕不辍——为了调水,请问是哪一个地方这样“大动干戈”,这样不遗余力地“穷折腾”、“瞎折腾”、“反复折腾”?!
答案就是山西省,那就是“引黄入晋工程”!不论政兴宦落,不论年景收成,不论常住短居,不论庙堂村野——无时无刻不扯动敏感神经,无时无刻不困扰在世人眼前!沉痛的现实促使山西省五大班子下定决心,引黄入晋!1991年4月开工“四通一平”,1993年2月国务院批准立项,1997年8月世行贷款协议签字,一期工程——送水到太原1998年9月全面开工,引黄入晋工程进入正常建设轨道。
“山西大米”——你逗我玩吗?
“北人嗜面,南人吃米”,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常识,尤其是当你听说陕西山东河南山西竟然有栽种大米、饮食米饭的地方,是不是感觉很晕菜?
还真有这么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太原市晋源区,这个水稻品种就叫“晋祠大米”!
中国新报记者网查脑补得知,晋祠大米有1400多年栽培历史,是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生产的独特品种,颗粒长,个头大,外形晶莹饱满,呈半透明状,米色微褐,做出饭来颗粒分明,香气扑鼻。“晋祠大米”竟然还是农业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做饭时即使连蒸几次,仍然粒粒分明,互不粘连,素有“七蒸不烂”之说,吃到嘴里,味香甜,有韧性、粘性,有咬头。
生产晋祠大米的稻田,用晋祠难老泉水浇地,这种水,水温低,含有明矾等矿物质,加之晋祠附近村庄土地肥沃,土壤呈黑色,有利于水稻生长。质地优良的水土培育了品质优良的大米。宋人范仲淹“神哉叔虞庙,地胜出佳泉。千家溉禾稻,满目江乡田”的诗句描绘出晋祠稻田当年的盛大景象;欧阳修也有“晋水今人并州里,稻花漠漠浇平田”的诗句盛赞晋水之美,稻米之佳;清代,晋祠大米曾长期作为“贡品”上供皇家,“米洁白纤长,味殊精美”;许荣的楹联“晋水源流汾水曲,荷花世界稻花香”更是形象描绘。
古往今来,人们把晋祠大米与天津小站大米一起列为华北名产,晋祠由此而享有“北国江南”之美誉,难老泉水世代浇灌晋祠附近的千顷良田,造就了“千家灌禾稻,满目江南田”的丰饶景象——怎么样,地处北国的山西,是不是颠覆了南方人的脑洞空间?
啧啧啧,此时此刻,餐桌摆放一碗“一级晋祠大米饭”,一碟鹌鹑茄子,一罐大烩菜,外加一个手搓糊辣椒蘸水,那该是怎样的味觉享受!
挑战亚洲最高水泵扬程记录
运城市是山西南线引黄工程核心区域,水源地就在黄河小浪底水电站库区。水电九局中标承建I、II标,施工内容包含各门类工程,工程技术人员告诉中国新报记者,这是水电九局走入市场以来的又一个综合性工程。II标段的地下泵站出水竖井开挖深度283米,水泵设计扬程236.1米,是亚洲目前在建单级提水扬程最高的泵站。
在采访过程中,中国新报记者印象最深的就是“涌水与水泵的绞杀大战”、“精神高度绷紧像炸裂的豆荚”、“突然停电没命地奔跑”——许多老员工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涌水场面,抽排水量甚至从最初的10000多方增大到70000多方!经历过那场艰辛的拉锯大战,“大涌水”、“常停电”、“神经质”、“落汤鸡”、“水作服”描述的事项,已经成为小浪底引黄项目全体员工刻骨铭心的集体记忆!
老员工杜祥动情地说:“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涌水场面,不穿雨衣进洞,出来简直就成了‘落汤鸡’!参加工作几十年,到这儿来才体会到了涌水的厉害!”
九局一公司副总经理刘敬,开工后负责协调九局山西各个项目,2018年更是接管小浪底引黄项目,深深懂得“弦紧易断”、“弓满易折”的道理,他发现项目全体人员精神过度紧张的不正常气氛,循循善诱,渐渐把大家从绷紧琴弦的漩涡里解放出来,一步步把工作拉到正常的轨道上来,并让年轻人在实际磨砺中成长起来。
毕业即在小浪底项目工作的肖瑶,因为敬业开出的罚单让大伙服气,因为坚持不懈步行巡视施工现场,让他成为专业能手。六年来,他建立完善了项目安全标准化制度体系,参与并协助水电九局通过安全标准化一级、电建集团应急能力建设达标验收工作,为公司的安全、应急制度的完善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走上了项目安全总监的岗位。
……
自2016年8月17日2号施工支洞与施工III标顺利贯通, 2017年10月31日地下泵站厂房开挖全部完成,11月29日开始浇筑混凝土,2019年12月24日出水竖井“上水”实现业主要求的政治目标,到20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I标、Ⅱ标完成了多个节点工期目标,书写了创建亚洲最高扬程泵站的新篇章。
决战“大涌水”
“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解裤带”——一首晋西北的旧版民谣唱得人泪水涟涟。地广人稀,沟深壑高,黄土扬尘,很难看到一棵绿树或者一洼浊水,自然生存的条件极为恶劣,这是晋西北自然条件的真实写照。
山西中部引黄工程23标,是西干渠的控制性工程,原为中铁二十局集团项目。9号施工支洞隶属23标, 由于遭遇罕见特大渗水,以及高压施工用电协调等原因,搁置数年。经过多层次、多渠道步履维艰的交涉协调,最终得到了业主、监理以及地方部门的大力理解和支持,使这个控制性节点目标得以强力推进。2021年6月6日,历经73个昼夜连续作战,顺利完成主支洞堵水任务,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标志着23标转入正常施工,业主发贺信热烈祝贺,充分肯定施工的顽强拼搏精神!
9号施工支洞封堵大涌水,在“吕梁英雄”战斗过的地方,在诞生刘胡兰烈士的土地上,在“英明领袖”华主席抗日打游击的故地,演绎着血色精神的传承!窥斑见豹,这也是支撑起祖国“基建狂魔”的一枚螺丝钉!
17标是中部引黄东干线标段,位于中阳县枝柯镇,原本是水电十六局的项目,水电九局接手后,历时2年零1个月,完成原合同开挖任务。年轻精干思路活的项目经理陈瑶带领他的团队精心组织,突击推进,履约良好,到得了业主方的高度信任和褒奖,于2020年7月8日与业主补充协议,获得2号支洞下游新增1公里的优惠合同。
中部引黄工程施工07标在项目经理李勇、总工程师曾锋等带领下,克服了村民阻工、大冲沟塌方等困难,为项目的后续进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山西大水网的“急诊科医生”
50来岁的年纪,本该是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款式,可是刘敬仍然奔波在施工作业第一线,指导、协调九局山西项目群战涌水、促进度、推变更、求发展,数度关键出手扭转不利形势,改变了项目的发展方向,被形象地称为“急诊科医生”。
23标9号支洞罕见特大涌水,激战正酣的时候,刘敬到现场阵前“会诊”,经过进洞查看实际实况,进行“术前诊断”,出来时即使穿戴防水装备,但也浑身湿透,其中虽有洞内潮湿、水溅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因为汗水浸湿了全身。
拿到第一手“诊断资料”后,刘敬晚上就近“安营扎寨”,开始与时间赛跑,着手进行现场资料分析对比,并关注涌水实时动态。48小时内,他进出施工隧洞5次,召开现场会议6次,整理出3个封堵方案,同事们提请他注意休息,“时间不等人啊,涌水堵住了再说吧,我扛得住,不要担心”一句轻描淡写的话语一带而过。
2021年4月30日,在业主、设计、监理、项目部四方会议中,全体通过了以集中引排、岩体加固、灌浆封堵为主的综合治水方案,后续四方现场会接连召开了3次,逐步完善形成最优“手术方案”。紧张工作之余,刘敬还不时为同事加油鼓劲——
“这个工程摔打中的种种辛苦、心酸我都懂,但是同志们,我们没有任何退路,必须加把劲,必须再坚持坚持,一定要跨过这个难关!”
“急诊科医生”更是身先士卒,与大家坚守一线,坚守在阴暗潮湿的洞内,坚守在抽水设备、发电机旁边,洞外临时“办公室”布满了他的足迹。他的身影一次次穿梭在那密闭狭窄的通道,现场的每一道工序他都要仔细查证,确保不出任何问题。9号支洞长度长,坡度大,提升机上下一趟都要半个小时,且洞室狭窄,积水齐腰,施工环境条件极差,然而就是这条困难重重充满风险的路,刘敬每天至少要确保进出两趟。
2021年6月6日,经过73天的艰苦拼搏,终于做完9号施工支洞特大涌水的“封堵手术”,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久违的笑容才出现在刘敬疲惫的脸上。
刘敬用他过硬的专业素养,丰富的施工实践经验,爱岗敬业、尽忠职守的职业操守,成为年轻人敬重、学习的榜样,也赢得了业主监理的极大信任和尊崇。在某些事项上,对方不但尊重和征求刘敬的意见,甚至有时候还会顾忌到刘敬的心情,深怕在他心情不好的时候打扰他——为人处世达到如此,夫复何求?!
破解“水利工程魔咒”
中国新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水利工程往往投标单价低、地质条件恶劣、建设周期长,如果中标单位经营管理稍有闪失,很容易走入亏损的状态,甚至可能会长时期陷在“越干越亏”、“越干越不会干”的漩涡之中难以自拔。
水电九局一公司秉承本单位主业传承的宗旨,拓展的市场具有不少水利水电项目,这是一公司的政治站位所决定的。行业经受 “后水电时代”的冲刷之后,不独九局,曾经的水电集团如今的电建集团,曾经的葛洲坝集团现今的能建集团恐怕也都经历了同类困扰,挤进水利工程的中铁、交通、路桥系统企业恐怕也免不了套上“水利工程魔咒”,极难幸免。
一公司落子布局山西项目群,既是自身规模效应的需要,同时契合了山西调水引黄的大局,节奏合拍,踩点精准,九局人要通过“三晋落子奔前程”,强基固本;山西人要通过“调水引黄复晋光”,延嗣文明!是不是想起了“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奋战在山西引黄工程前线的中铁、中水央企以及地方国企,到哪里寻找发酵的“酵母”?在这块“华夏源壤”的土地上,要走出怎样的步伐姿态?
“老水电人”刘敬,走过许多地界,爬过许多沟沟坎坎,曾经奋战在西电东送贵州最大的水电站构皮滩战线,在“八九联营体”的舞台天空纵横驰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纹秤之间,光阴荏苒,草灰蛇线,伏脉千里,二十年间又面临大考。
中部引黄23标,小浪底I标、II标连连奏凯,“瓶颈”已破,还愁没有“金刚钻”去揽“瓷器活”么!而今,水电九局山西项目群集体发力,精诚团结,精心组织施工会战,规模效应渐渐凸显,刘敬和他的团队正带领项目走向黎明的曙光。
“华夏文明看春秋,春秋大义看晋国” ,“十年文明看深圳,百年文明看上海,千年文明看北京,三千年文明看西安,五千年文明看运城”——山西,到处都是历史,缺水的现实让文明失落的效应无限发酵,也极大地掣肘着山西经济脉络走向。
《册府元龟》言称太原“金城汤池”,早已成为很久远的过去式。
如果没有引水工程,如果难老泉水不复流,亦或者水质变异——那个时候,到山西去的人们,要想吃上一碗正宗的“晋祠大米饭”,恐怕只能是南柯一梦,不独“山西大米逗你玩”一语成谶,楼兰古国神秘消失的悲剧恐怕也要在三晋大地重演!
天道酬勤,破解“水利工程魔咒”,九局山西项目群亦或可期!(中国新报记者 刘延平 特约记者 刘晚军 蒋朝庆)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俄两国首座跨江铁路大桥铺轨贯通
下一篇: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奋力谱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