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一罐杏花村,喝一坛清徐醋,邀游晋祠难老泉——行前打趣说得巴巴适适的,没想到大老远从贵州到山西见一面都这么难,没想到谭斌们的班时被隧洞涌水逼仄得这么紧!
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暖泉镇前岔沟村东侧,山西中部引黄工程23标(续)9号施工支洞工区,大约等了两个多小时,水电九局项目副经理谭斌才和他的伙伴工友们,“浑不溜秋”地从深深的1434米洞身里出来,匆匆忙忙用过午餐,都难得和千里迢迢赶来的友人寒暄几句,谭斌们又马不停蹄地进洞,再次去鏖战大涌水!
私人小心思灰飞烟灭,甚至都没有冒头的机会!
中国新报记者临时起意,决定跟随谭斌们的脚步,亲身走下井体验踏勘一番。站在洞门前,面对深深的“隧洞黑”,一瞬间的决定仿佛点燃了记者一辈子的豪情!
心里虽然有点发麻打鼓,但藏掖、掩饰不住一探究竟的好奇和新鲜。迎面半山腰间倾斜着的深深洞穴,俯瞰倾斜下沉的洞身,当然再深情地回望一眼洞外的“人间”,脑海闪现突然断电水淹七军的情景,噗通狂跳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
咯噔,咯噔!伴随着脚步的下行,一轮又一轮,一个枝节又一个枝节;寂静的洞内,风嗖嗖从耳旁吹过,微弱的亮光渐行渐近,渐行渐远,深不见底的昏暗在前方缥缈,在后方弥漫;时间过去了多久,仿佛洪荒远古,闪过了飞翔滑落的梦境,离地凌空的笨重身躯,从高高山巅急速下行,急速坠落!心弦是绷紧的,腿肚子是打颤的,一丝丝都不敢放松,因为下面就是黑洞的深渊!
多久了?到哪了?是天冷还是心凉?啷个老是想停下来走一走,歇一歇!大约是到了洞深的中途,又是伴随“咯噔,咯噔……”的响动下,出现一束亮光,探颈细看,终于发现亮光下有一人静静地坐在那里,在往本子上颇为认真的记录着什么。
下行过了亮光,接下来的穿梭,灯光又微弱起来,是不是穿行穿越到了时光隧道?!心眼发毛,发憷,发颤……冷不丁一个想法出来,那提升机越拉越长的牵引绳牢实吗,能承受这么远距离的拉力吗,要是绳断了自己会掉落到哪里去呢——即使后怕怯行冷浸骨,唯有静气屏息翻江海。
终于,前面又有灯光亮起来了,我们五人一行步行到达了最底部,立即目睹到工人们利索地正紧张的忙碌。
心情渐渐的稳定下来,中国新报记者深深地吸了一口凉气,将情绪稍微调整后,故作轻松环顾左右,猛然间在洞底左边墙目睹了四个红色的数字:1434——这是海拔还是深度的标记?兀然,这一定是与契入地底有关,这个数字也一瞬间成了记者心中永恒的记忆。
诚然,在中国新报记者这里,只是一个小来回,但在建设者那里,却是经年累月,风雨无阻!涌水一日不封堵,他们就一日不得清闲,一日不得安生,天天与危险和困难斗争、赛跑!
惊魂甫定,画风转变,思绪象脱缰的野马——
盾构机——掘进了穿黄隧洞的强度!
摊铺机——铺开了中国高速公路的延伸!
龙门吊——吊起了远洋轮船、集装箱的航程!
这是1434米地底下的宣言,这是奋进时代的回音!
前岔沟村,这里却是抽水机在担大梁,身在处处是历史的山西,身在举国瞩目的引黄工程腠理,身在基建高歌猛进的中国,中国新报记者与决战大涌水的人们在一起,他们是——工长刘光顺,班长李水平、李水洪,记录员张平贵、任浩,钻工赵公明、陈兴荣,灌浆工陈文富、赵明旺,项目经理助理李雷、路光以及项目副经理谭斌。
他们分成两班倒,24小时全天候盯守井下,书写了普通劳动者平凡执念的不朽篇章!
身在1434米井下,目睹普通劳动者的极限挑战,中国新报记者的心砰砰直跳,也象珠峰攀登者、奥运夺冠者、南极科考者一样——心中升腾起一面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
记者——不是记录下那激动人心时刻的人吗?记者——不是记录下那改变命运时刻的人吗?记者——不是记录下那时代风云的人吗?9号施工支洞封堵大涌水,在“吕梁英雄”战斗过的地方,在诞生刘胡兰烈士的土地上,在“英明领袖”华主席抗日打游击的故地,演绎着血色精神的传承!窥9号施工支洞大涌水封堵一斑,可见引黄工程全豹,这也是支撑起“基建狂魔”的一枚螺丝钉!
暖泉河畔,冻土地上,冰湖作证!
向劳动者致敬!向建设者致敬!
牵引黄河碧水,滋润三晋大地,让黄河水全线入晋,让难老泉重生,彻底解决三晋人民缺水问题,这是山西的生命工程,中国新报记者衷心希望:引黄入晋,快些、再快些吧!(中国新报记者 刘延平 特约记者 高想 蒋朝庆)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下一篇: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听西藏故事,看沧桑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