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精神是 20 世纪 20 年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别山区共产党人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用鲜血和生命凝聚的一种以为共产主义奋斗为价值取向的革命信念、革命意志、革命品质和革命行动的总和。它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成员、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谱系”和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被列入第一批51种共产党人革命精神范围。
( 一、正确看待大别山精神表述语的“多维现象”)
2016年4月24日,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别山区安徽省金寨县。在金寨县革命博物馆,讲解员向总书记一行汇报了金寨县的有关情况和“大别山精神”。总书记边听边点头,给予了很多赞许。
2019 年9月16日至18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信阳考察调研。在听取河南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总书记指出:“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 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 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
但是,由于大别山精神源自于鄂豫皖三个省和黄冈、信阳、六安、安庆等多个市及红安、新县、金寨等几十个县区,因此,在大别山精神表述语的概括总结上,各地不尽相同,存在着多个维度、许多种不同的表述。
对于大别山精神表述语的“多维现象”,我们应当从正反两个方面来正确看待。
第一、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也是一种好的现象。 大别山区地域辽阔、横跨三省,人们的立足点、着眼点、观察点、出发点不同,概括总结出来的表述语不同,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一是说明很多地方、很多部门、很多人都在关心大别山精神、研究大别山精神,说明大家都在重视、都在参与、都在积极努力;二是能够有力地促进各地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研究、开发、利用工作;三是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大别山区的红色历史光辉灿烂、 红色资源积淀深厚、红色基因丰富多彩,不论从哪个地方着眼、哪个层面入手,都能总结提炼出伟大的大别山精神。
第二、这种现象确实有负面影响、不利的一面。对内,不利于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加快发展;对外,不利于形成拳头、形成合力、打响品牌。
自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别山精神做出科学定位后,鄂豫皖三省的党史、宣传、政协,包括党校、高校、社科联等相关单位和部门都在积极行动、寻求合作,力争尽快提炼出三省人民都能认可的大别山精神表述语。
怎样尽快统一大别山精神的表述语呢? 我们认为:至少有三条路径。一是对已有的具有较大影响力、 号召力的表述语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将大家都认同的的表述语集中起来,把相同、相近和相似的表述语进行归类与合并,寻找最大公约数、划出最大同心圆。在此基础上,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船精神、建党精神所作的概括和表述,科学地借鉴其它一些革命精神的不同表述。再结合新时期、新时代对概括总结革命精神的一些新要求、新规范,同时兼顾通俗易懂、方便记忆等一些客观的、基本的要求,集众家之长、应时代要求,尽快凝炼总结出三省人民都能认同的大别山精神表述语。
二是鄂豫皖三省人民联合起来进行深入研究、 并尽快形成共识。 目前,鄂豫皖三省的政协组织已经建立了合作机制、开展了实质性的工作;三省的党史研究部门也成立合作组织、建立了年度例会制度; 三省的宣传部门也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下一步要加强领导、加大力度,力争早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
三是邀请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等权威部门牵头, 引领三省人民共同研究。
二、准确把握大别山精神的核心要义
我们认为:研究大别山精神、提炼大别山精神表述语固然重要, 但是, 更重要的是要把大别山精神的核心要义搞清搞透、搞深搞准,更重要的是要积极传承、大力弘扬伟大的大别山精神。对于大别山精神的核心要义,我们经过反复认真地研究,将其归纳总结为这样“四句话”。
(一)信念坚定、对党忠诚
这句话主要是指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 始终如一的坚贞忠诚,集中体现在广大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对党忠贞、从一而终、严守秘密,威武不屈、宁死不从、视死如归。无论是在革命的初始阶段、高潮时期,还是在革命遭受严重挫折的危急关头,大别山军民始终对党充满信心、无比忠诚,临危不惧、初心不改,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着红色政权。面对敌人的残酷迫害、血腥镇压、威逼利诱,广大党员干部大义凛然、誓死不屈,舍生取义、视死如归。
金寨地区第一个党支部的创始人詹谷堂,1929年9月被捕后, 敌人3次用铁丝穿透他的胳膊游街、5次带他深夜陪斩,但是他每次都是挺起胸膛,高呼“共产党万岁“。 敌人审问时,他痛斥敌人的罪行,并且说:天上有多少星星,地上就有多少共产党。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顽强地站起来,用鲜血在墙上写下“共产党万岁”5 个大字。
湖北红安四区农协主席秦绍勤,面对敌人的酒宴、金钱、美女,始终一身正气、不为所动,“生是革命人,死是革命鬼”。面对敌人,秦绍勤大义凛然、威武不屈,敢于担当、勇于牺牲,“宁愿自己死,也不连累人。”
河南新县赤卫队大队长程儒香被捕后, 在敌人残忍地割去他的舌头后,仍然以顽强的毅力和意志,忍着钻心的剧痛,把满口的鲜血一下子吐到刽子手的脸上……程儒香虽然牺牲了,但是他的英雄壮举感动了无数的人。
(二)意志顽强、拼搏奋进
这句话主要是指英勇无畏、勇往直前、勇当先锋,坚韧不拔、百折不挠、不胜不休,做工作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有毅力,为了革命奋勇争先、顽强拼搏;干事业前仆后继、赴汤蹈火,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同时也包含改革创新、争先进位、加快发展等内涵。
主力红军撤离大别山后, 奉命坚守在大别山区的红军队伍和党员干部,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以其顽强的毅力坚守在崇山峻岭之中,直到迎来革命的胜利,确保了红旗不倒、薪火相传。 1932 年 7 月,在著名的霍邱保卫战中,敌人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炸开了城墙垛口、用机枪封住西门,并从三面抱抄围攻。守城部队与敌人展开巷战、逐屋争夺、浴血拼杀,子弹打光了拼刺刀、刺刀拼弯了用枪托砸、用牙咬。有的为了不当俘虏而投井自杀,有的把武器砸坏、不让敌人得去,有的负伤被俘时、高呼“共产党万岁”、“红军万岁!”高唱《国际歌》,宁死不屈。 最后,守城部队和地方党政人员,撤到西城墙下一个叫“埋蛇沟”的地方。在敌机枪的猛烈扫射下,前面的同志手挽手地组成人墙,用身体挡住敌人的子弹,掩护后面的同志撤退。
从金寨走出的红 25 军,战士平均年龄在 14 岁左右,被群众称为“娃娃兵”、“儿童军”。他们面对敌人的屠刀,响亮地发出:“头是我爹娘给的,命是我个人的,共产党却是劳苦大众的,我们要的当然是共产党!”“山村岩洞是我房,青枝绿叶是我床,野菜葛根是我粮,共产党是我的亲爹娘!”“一颗红心拿不出,头断血流不投降”的铮铮誓言.
在党的领导下,大别山区人民揭竿而起、义无反顾地积极投身到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历经 23 年的血雨腥风,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漫长的革命斗争历程,见证了大别山区人民群众意志顽强、不屈不挠的信心决心以及坚定不移的铿锵足迹。
(三)胸怀全局、勇于牺牲
这句话主要是指大局观念强、担当意识强,胸怀全局、顾全大局,勇于牺牲、乐于奉献、敢于担当,舍小家、顾大家,小局服从大局、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这句话也包含着纪律严明、作风务实这样一些重要因素。
黄麻起义失败后,工农革命军鄂东军转移到黄陂木兰山开展游击战争,黄安、麻城两县尤其是七里、紫云、乘马、顺河等起义地区的人民,遭到反动派血腥屠杀。黄安县北乡农民群众被杀害者数以万计, 仅在箭厂河的一块不足1亩的田里就被杀害 300 多人。 鲜血染红浸透了泥土, 人们为记住这一血案,称这块田为“红田”。
红四方面军主力战略转移后,蒋介石下令彻底摧毁鄂豫皖根据地,对“匪区壮丁一律处决”、“匪区房屋一律烧毁”、“匪区粮食分给铲共义勇队,搬出匪区外,难运者一律烧毁”,以达到“民尽匪尽”的目的。
在这场劫难中,黄安县被杀的约 10 多万人,被毁房屋 10万余间,抢走耕牛 3.5 万头。在麻城县的乘马、泗店、田铺一带方圆六七十里的地区内,被杀害的群众多达 2.4 万余人,烧毁村庄 891个,抢走耕牛 1.4万头。
在六安、商城两县边区“清剿”的曾万钟等部,在金家寨附近的柳树湾、古碑冲和上楼房 3 处,共枪杀、活埋共产党员、干部、群众 5600 多人。
据统计,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区有 200 多万人投身革命、近100万人为国捐躯。当时的金寨大约 23万人,百分之四十的人口都为革命英勇地牺牲了。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有11000 多人,占安徽省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一。 不仅是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而且涌现出许多父子英烈、三代英烈、满门忠烈、全村忠烈的典型。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治理淮河水患、支持国家建设,大别山人民再次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 仅金寨境内修建的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就淹没了包括县城金家寨在内的三大经济重镇、10 万亩良田、14 万亩经济林,10 万群众离开故土、移居深山。
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和平建设时期,舍小家、顾大家,舍小局、顾大局都是大别山军民的自觉行动,勇于牺牲、甘于奉献,一直是大别山精神的最鲜明特征。
(四)一心为民、永跟党走
这句话实际上就是党的根本宗旨在大别山精神中的具体体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与人们同甘共苦、与群众风雨同舟;万众一心、携手并进,军民同心、众志成城;得志不张扬、做官不贪腐,始终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想为群众之所想、急为群众之所急,办民之所盼、干民之所愿;牢记初心、不忘使命,铁心跟党走、永远不回头,大别山人这些优秀的品质,无疑都是大别山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数先烈闹革命、打天下、求解放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让穷人有饭吃、让广大无产阶级革命兄弟能够过上好日子。大别山区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从诞生之日开始, 就一直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 患难与共,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把百姓冷暖温饱放在心上,从最具体、最直接的事情做起,真真切切地、实实在在地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
1941 年至 1943 年,日军疯狂“扫荡”太行山区,实施“铁壁合围”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时任太行军区一分区参谋长、金寨籍老红军王远芬和一般干部战士一样,每天顶多只能配给半斤小米,掺上野菜作两顿,半干半稀的吃个半饱。 紧急情况下,王远芬与士兵们同甘共苦,经常到山上挖野菜充饥。尽管这样,地方上还是发生了饿死人的问题。当王远芬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带头节省口粮救济灾民,还带领干部战士帮助群众灭蝗、抗旱、翻地、种庄稼,爱护群众的一草一木。
开国中将林维先,1933 年21岁时就当上了红八十二师师长,被打成“改组派”后,在公审大会上,全师战士为他求情,最后被开除党籍,下放到苦工队做苦工。 面对冤屈和困境,林维先始终对党坚信不疑,带着苦工队用扁担同敌人作战,最后重新得到组织的信任,又从战士开始起步,直到营长、团长、新四军第四支队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洪学智, 我军唯一一位两授上将军衔的将军,他的一生“四起三落”,曾因“彭德怀事件”受牵连,46岁的他从总后勤部部长降为吉林省农机厅厅长,后又下放到农场,长达 17 年之久。尽管如此,洪学智始终坚信党、忠于党,积极努力、乐观向上,最终得以平反昭雪,重任总后勤部部长,并成长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之一。
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区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们一心为民、永跟党走的光辉历程和优良品质得到了充分展示、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在革命的关键时期和困难时期,大别山区军民紧跟党走的政治品格极大地维护了党的团结、 壮大了革命力量、加快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彻底的革命精神、是升华了的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群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时代精神、是展示中国共产党人形象的群体精神。
它不仅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做出重大的贡献、抒写了历史的辉煌,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乃至今天,大别山精神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一定要始终牢记2016 年 4 月 24 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金寨视察指导工作时的殷殷重托,大力弘扬光荣传统、积极传承红色基因,永远把包括大别山精神在内的革命精神和伟大的建党精神继承下来、发扬光大,为加快建设新时代、新阶段现代化美好中国、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永远奋斗!
【作者简介】胡遵远,安徽金寨干部学院副院长,金寨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金寨县档案馆馆长;六安市政协委员、作协会员、党史教育宣讲团成员;安徽省作协会员、安徽省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课“巡讲团”成员、安徽省党史教育宣讲团成员,安徽省文史馆特邀研究员、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会研究员。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