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凛冽的冬日,在湖南武冈文坪镇有这么一群人,年长的78岁,年少的只有10岁,大家肩挑水泥,手舞砖刀奋战在幸福美丽院落建设工地。他们挥洒汗水、传递真爱,筹资捐款不计报酬投入乡村振兴。他们是乡风文明的主力军,他们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忠实践行者。
文坪镇黄泥坳村根据市委市政府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的要求,坚持一拆二改三清四化,在做好农村环境整治的基础上,集全村之力全面推进幸福美丽村庄创建工作。在上宅院片区打造了以石桥至龙溪河村道为主轴的“五小园”院落文化景观。通过精雕细琢的沿溪护栏、各家各户房前屋后的小菜园、小花园、禽畜小栅栏篱笆“圈”出了村容村貌的整洁与卫生,“圈”出了高标准的示范院落“样本”,成为文坪镇第一个“幸福美丽村庄”创建村,一举摘得综合评价“邵阳市第一”的桂冠。
在武冈市文旅广体局“门前十小”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主导思想的指引下,该村经过40天的连续奋战,第二个“幸福美丽院落”又雏形初现——该村下宅院片区“幸福美丽院落”规划一出,85岁的邓新梅老奶奶便主动让出车路边日后可修商铺的菜地300余平方米,用于兴建幸福院落老年健身广场;她儿子儿媳不在家,她就喊女儿女婿们自拆偏屋用作儿童幸福乐园建造。雨雪天,邓奶奶早早准备炭火、茶水与姜汤,方便施工人员及志愿者随时进屋烤烤手、暖暖身,毫不在乎他们的满脚满身的泥土。
76岁的霍德利老人,亲手挖掉自家门前已挂果多年的名贵柚子树6棵,腾出地来供“幸福美丽院落”建设使用。73岁的肖玉梅,身患甲癌,不仅让出老房子、拆掉现住房偏屋,还连日带领院子里的妇女们严格按“三清”标准满院转。
身边事教化身边人,很快,该院落村民自筹资金11万余元,筹劳166个。拆除空心房18座,整地3200平米,改厕12座,亮化24处;硬化路面及公用设施场地1800平米,新铺草坪1200余平米;院子中间新修污水集中处理下水道300多米,新建污水处理池80立方米;院侧新建三面光排淤水圳680米;兴建老年健康广场300平米,兴建儿童幸福乐园300平米,扩建朱王井人文景观一处,新建20平米凉亭一座。
更有趣的是,该院落鸡鸭也可以分新房住上集体“别墅”。上层养鸡、下层喂鸭,门前竹篱隔开,各家鸡鸭做运动、晒太阳,互不相扰。这可是村里为被拆了偏屋或旧屋无处养鸡鸭的八户人家专门修建的鸡鸭集中圈养房,每间约18平米。
而该镇的尖峰村:以功德心聚民心,文坪镇党委和村支两委班子采纳多位父老建议,将院后的“歇脚寺”屋顶翻修,并将寺前的“汗煤古道”进行扩修,作为一道人文景观纳入“幸福美丽院落”范围,开启了该村幸福美丽院落建设的新征程。“这是中华民族爱心传递、生生不息的历史见证,也是一种功德心的象征和传承。”据现存碑记记载,隋末唐初,距武冈城20华里、山势陡峭的南乡长架岭,就有露天煤开采,常年有上百青壮男子以挑煤进城贩卖而养家糊口。为取近道,挑夫们从长架岭凿栈道1000余米直下高丽冲,至高丽冲杨家院后坳口歇脚。由于这条道路上洒满了挑煤人的汗水,故被传为“汗煤古道”。高丽冲杨家、朱家、罗家、张家各院落村民体恤挑夫养家糊口不易,于唐朝贞观年间每人捐资一元在挑夫歇脚处修建了四排三间的小寺,供挑夫们歇息,故名“歇脚寺”。寺内常有周边村民自觉摆放四时瓜果、煮熟的红薯、青豆、苞谷、花生、豌豆以及自制的糍粑、蕨粑、水丽花粑粑等,供挑夫们临时充饥。此寺始建时为大木阔瓦,后800年间重修4次,均是木屋青瓦;其后改为青砖青瓦。至2000年重建时,则成红砖青瓦。国泰民安时,此寺瓦面20年翻检一次;无论寺重建还是检瓦,都是当地手艺人助工、普通人出力、远近各户自愿捐钱,千年爱心,绵延不断。至今,小小寺庙数块功德碑上已留下738位捐资人的姓名,赘继千年的功德心在这片淳朴的土地上依然流芳。村民们纷纷表示,要传承好祖辈的优良传统,让爱心在院落里传递,共同建设好美丽家园。(记者 刘佑祥 通讯员 唐伟 邓力侃)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