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夜里黑乎乎的,只有天上的星空,现在城市和工厂的灯光已经汇成星海。”站在夜色笼罩的苍穹下,山西援疆干部侯向军感慨着。从星光到灯火,是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的戈壁滩上一个充满生机的新城兴起的见证。
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的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1.55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依托准东煤田规划建设的大型现代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
被称为戈壁煤海的准东煤田,是我国最大的整装巨厚煤田,预测资源储量3900亿吨。2005年开发以来,为实现煤炭资源的就地转化利用,一批批先驱者来到准东,挖掘这座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富矿。201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级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年后,山西援疆干部来到这里,与新疆人民在戈壁滩上平地建城,如今,一座座现代化工业企业在戈壁荒漠上拔地而起,准东天际线闪耀的灯火中,有一部分来自遥远的山西。
“晋心晋力,无问西东。”到任第一天,援疆干部侯向军在工作手册上写下这8个字。2020年4月20日,作为山西第四批援疆干部中的一员,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主任侯向军到岗履职,任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地上风光无限,地下煤飞色舞。”侯向军如此形容这片热土。
山西作为全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拥有显著的行业先发和经验优势、资本和品牌优势、技术和人才优势。而山西对口援疆的昌吉州有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整装煤田准东煤田。近年来,山西援疆前方指挥部融合两地资源禀赋,以园区为载体,以项目为抓手,全力推进昌吉州煤电及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当地干部、准东经开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郭恒看来,山西的产业与准东十分相似,山西干部有着丰富的经验,可以为准东开发区提供理念上的帮助,山西的企业在这里落地,也为准东的发展赋能助力。
国泰新华煤基精细化工循环工业园区。山西援疆前指供图
国泰新华煤基精细化工循环工业园区一角。山西援疆前指供图
侯向军告诉记者,近几年,一批援疆企业入驻准东,国泰新华五彩湾矿业公司一号矿井在立项之初,就按照智慧矿山、绿色矿山设计,建成后实现综采系统智能化、掘进系统自动化、机电硐室无人巡检,能有效提升新疆煤炭产业安全和现代化管理水平。新疆信友能源投资有限公司2*660MW燃煤机组工程建设项目全面投产,为准东开发区电力产业再添生力军。国泰新华公司建设打造集先进生产工艺、新一代生产设备、高智能运行水平、世界级产品质量于一身的煤基精细化工循环工业园区。山西援疆企业平遥煤化集团拟投资100亿元,建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准东产业园现代煤化工循环经济项目。“这些规模宏大的项目助力了昌吉准东煤电煤化工基地建设。” 侯向军说道。
新疆信友能源奇台2×66万千瓦电厂。山西援疆前指供图
然而,由于远离城市,准东经开区每年人员流失率约30%,企业长期处在人员短缺状态。人力资源短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园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大瓶颈。
侯向军到任后接手的第一个任务,便是产教融合科技创新园建设工程。这一项目被列为区州两级重点项目,占地362亩,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投资约6亿元。
“4月到任,5月开工,15个月时间里,就在一片戈壁滩上建设起一座现代化园区。”侯向军回忆起当时的建设场景,“准东自然条件恶劣,建设者们战风沙、斗严寒、熬酷暑。加之疫情影响,大量物资无法按时送到工地,原本就十分紧凑的施工节奏完全被打乱。但通过多方协调努力,在疫情持续的近两个月中,产教园施工从未中断。”
山西援疆干部、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侯向军(中)在准东产教融合科技创新园建设工地现场指导工作。山西援疆前指供图
2021年8月,准东产教融合科技创新园正式交付运营。这座戈壁上的现代化园区建有教师人才公寓、学生宿舍楼、实训楼、公共大礼堂、体育馆、餐饮服务中心等共计10万平米的教学、实训、食宿、运动场地,可满足2500余名师生、500名企业员工同时入驻开展教学与培训。
准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秦允刚感叹道,“国内还没有哪一个园区建设在远离城市240公里的茫茫戈壁,准东产教融合科技城创新园必将为准东未来发展打下重要基础。”
“左手牵企业,右手牵学校,难就难在匹配度上。我们打造了订单班、协议班,设立企业实训基地,实现双师共建,就是要精准对接企业用工需求,推进校企深度合作,让学生们能够出校门就进厂门。”侯向军说,目前已和包括新疆大学在内的7家院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
据秦允刚介绍,准东产教融合科技创新园2021年8月开园后,开发区与新疆工程学院、昌吉职业技术学院等七家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入驻园区开展订单式合作办学、办训。截止目前,共入驻园区开展合作办学1000余人,促成新疆工程学院、昌吉职业技术学院、阜康技师学院与宜化化工、宜化矿业、天池能源、协鑫工业硅等企业签订7个“订单班”,在东方希望等8家企业设立生产型实训基地。
山西援疆干部、准东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侯向军陪同新疆大学姚强校长在产教园调研。山西援疆前指供图
此外,园区建设配置了电工、焊接、金工、化工操作、热工仪表、特种作业、特种设备、安全七大类23个实训室,可在园区进行电工、焊接、钳工、化工从业等级考证培训。园区交付运营以来,各类培训机构共在产教园内完成培训12775人次,取证3363人。利用产教园食宿及培训设备,为企业员工在园区开展岗前培训1000余人次。
如今,这棵荒原隔壁上栽下的梧桐树,正在引来金凤凰。记者了解到,园区已引进新疆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池能源准东研究院、沈阳工业设计研究院等机构,正在积极引进清华大学环境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工程学院、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等大学和科研机构。围绕开发区煤电煤化工、有色金属冶炼及精加工、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中的若干关键技术,承担开发区企业课题研究、技术开发、应用技术咨询、新技术培训和推广。
“为什么要把研究院放在准东?”天池能源公司准东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向记者道出了其中意义,“原来的研究院是为企业解决问题的,但如今来到管委会搭建的平台上,一方面能够交流合作,另一方面成果可以迅速转化,为更多企业提供服务。如今研究院的技术不仅服务准东,也已走出疆外,为更多企业带去技术支持。”
“现在像天池能源准东研究院这样的科研机构的队伍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未来,希望产教融合科技创新园可以发展成城,打造成智创小镇,人能够留下,再发展一些配套的其他工业产业,不断优化准东的产业结构。”不止于留住人才,侯向军希望,产教园能做更多的事—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创新产教融合模式,让更多人来到准东、建设准东、扎根准东。
侯向军是一批又一批山西援疆干部人才的典型代表,他说,从来没把自己当过客,就当自己是准东人。十年援疆路,他们充分发挥两地产业互补的优势,积极推动受援地区资源、成本优势和山西产业、技术、市场优势的有机结合,尤其在煤炭及相关产业、农牧业、旅游业、招商引资等方面加大交流合作力度,稳步推进产业兴疆,激活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
“若干年以后,也许准东可以和山西建立起新的产业联系。”傍晚,建设者们驻足戈壁,望着远处亮起的成片灯火,此刻的他们,早已不问西东。(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