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家风、家训、家规,总觉得这是一个很严厉的话题。“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小单位,我们从小就接受家庭的熏陶,是带着家教、怀着家的温暖、装着家的期盼成长成熟成功的。孔子说“从小养成的就像天性,习惯了也就成为自然”。一句话、一个故事、一段记忆都可能成为家规。下面我分享的就是我父母常说的三句话,掷地有声的三句话,一直激励和策鞭着我。
第一句话是:发愤读书,要争气。我们小时候,总会有一些玩笑式的攀比,在全村有一项我总是拿第一的,那就是比谁的爸爸的爸爸多,当时我有4个:老爸的亲爸爸、老爸的岳父、老爸的同年兄弟爸爸、老爸的养父。老爸出生井坡大村,因家里穷、兄弟多,从小被领养在龙虎村,老爸成了全村唯一一个外来侵入者,而养爷爷为了圈住老爸,从不让读书,因没有文化,让很多机会无奈从身边溜走。为了不重吃没文化的亏,“发愤读书”这句话在我三兄妹耳边都起了厚厚的几层茧,“笨鸟先飞”“天上有落要起早”老吊在嘴边,但要做小鸟,不做虫子,因为爸常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虫子被鸟吃”。也因此,三兄妹为全村唯一通过读书,全部都走出农门的兄弟姐妹,成为了村里教育子女要读书的例子。也因此,老爸常用一句说来鞭策我们:子孙有出息,留钱做什么;子孙没出息,留钱做什么。原话应该是林则徐说的。《傅雷家书》也说: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所以我就把“发愤读书”这句话衍生为:见事做事,没事找事,多做好事。而我也一直是这样做的。
第二句话是:勤俭节约,要朴素。老爸作为外来侵入者,受到排斥、歧视,而养爷爷带了养子,又带养孙,养爷爷把四个外甥带来做养孙,四个人的计划粮养八口人,生活捉襟见肘。“艰苦朴素,勤俭持家”自然而然就成了父亲恪守一生的家训,也是父亲给我们烙印的优良家风。有矛盾正是生机勃勃的象征,迫于生计,老爸12岁出门谋副业,后来在大围山搞点小钨矿,因此结交朋友较多,也常教育我们:自己日常生活必须节俭,到别人家做客千万不要流连忘返,要善待朋友,请朋友的酒席上不要吝啬。正如《朱子家训》说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所以“勤俭节约”我给了他新的含义:不能忘本,善待他人,尤其是善待帮助我和需要我帮助的人,做一个有德的人,让德配位。
第三句话是:再远再忙,要回家。父爱无言,母爱有声!相比物质的丰富与手机屏幕里的笑容,老爸说了一句很伤感的话:你们去扶贫户的次数比回家的次数多吧。我也常常扪心自问:自己到底有多孝敬父母?养儿防老,而真正又回报了父母多少?相对于手机的冰冷,永远不及面对面掌心的温度和唠叨。陪伴,是给父母最好的爱;牵手父母,永远是一道最绚丽的风景。孔子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趁父母还走得动,多陪父母最四处逛逛,在他们有生之年,给她最好的陪伴。家,永远是幸福的方向!有家的地方永远阳光灿烂!而我也深刻地理解了家:国是大家,家庭是小家,而给我们温暖关怀的单位、集体更是我们心有归属、心存感激的家,我思恋我的家。
家风、家训、家规每个“家”都有自己不同的体现和诠释。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单位有单位规章制度,这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将传家宝一直一直延续、传承和遵循下去,做最美汝城人。(吴素琼 作者系湖南省汝城县第七中学教师)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