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晚,重庆北碚区歇马街道虎头村凹儿坪发生火情,并进一步蔓延至璧山区八塘镇。
8月23日拍摄的重庆市北碚区歇马街道一带的山火景象。
接到紧急任务,我和同事沙青、章林一起,赶往重庆市北碚区歇马街道。由于现场交通管制,我们只能在距离目的地几公里的地方下车,扛着沉重的设备赶路。但我们刚没走几步,就有几个骑着摩托车的志愿者来到我们跟前,“是要上山吗?坐我们的摩托吧!”
8月24日,摩托车志愿者往返于救援物资发放点和转运点之间。
这是我第一次亲身感受到此次山火中的“志愿者力量”,特别温暖。载我的志愿者是歇马街道当地人,专职摩的司机,从22日早上就带着摩托车加入了志愿者队伍,主要负责救援物资和人员的运送。我问他为什么要来当志愿者,这位不太善于表达的中年男子说了句:“也不好说为什么,但就是觉得自己必须上!”
8月24日,志愿者在装运灭火器。
当我们来到距离正在开辟的隔离带最近的物资转运点时,一片繁忙景象映入眼帘:源源不断地运送救援物资和人员的摩托车抵达,卸下物资或人员,又迅速掉头返回;负责后勤的志愿者正在准备饭菜、水果、饮料、毛巾,以及防暑降温的物资;一些年轻的志愿者正在整理、装运灭火器;武警官兵正在距离物资转运点几十米的地方集结,准备上山……
8月24日,我再次和同事来到北碚区歇马街道。当同事正在录制出镜视频时,不时有负责山火扑救任务的救援直升机从我们的头顶飞过,也不时有载着救援物资或人员的摩托车从我们身旁经过。
8月24日,一架救援直升机在重庆市北碚区与璧山区交界一带进行灭火作业。
针对此次山火灾情,重庆市调集航空救援队、消防、武警等救援力量1800余人,同时还有来自云南、甘肃、四川的森林消防员赶来支援,空地协同合力围剿山火。众多志愿者和周边村民、热心市民也积极捐助物资、运送物资,协助疏散交通,为扑灭山火提供了有力保障。
8月24日,志愿者在为救援人员运送饭菜。
完成采访后,我搭乘志愿者的摩托车,来到了距离山火较近的位置,用无人机拍下了傍晚时分的山火景象,场面令人揪心。
这是8月24日拍摄的重庆市北碚区与璧山区交界一带发生山火区域景象。
8月25日,在各方的齐心协力下,山火隔离带已开辟完成,距离对山火发起“总攻”的时间节点越来越近。
我和同事兵分两路,一路前往北碚区歇马街道,另一路前往璧山区八塘镇。我被安排到八塘镇采访。
坐汽车、坐摩托、走山路、坐洒水车……经过几个小时的跋涉,我们总算在傍晚时分到达了位于八塘镇的隔离带核心区。隔离带的山顶上,救援人员和志愿者们正严阵以待,一边观察火情,一边为晚上可能到来的山火扑救做准备。隔离带一旁,众多专业救援力量已经集结完毕。
8月25日,救援人员和志愿者在山火隔离带蹲守、观察火情。
我用无人机和相机记录下了眼前的一切,同时也被眼前的一切感动。我很好奇:山上那些救援人员和志愿者们在山上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山顶上现在究竟是什么状况?那些救援人员和志愿者背后,会不会有很多故事?“好奇心”让我很想上到山顶探个究竟。但我又有点担心:坡这么陡,我拿着这么重的器材,而且又累又饿,自己的体力是否跟得上,我已经通过无人机和相机在山下拍摄了不少山顶上的照片,上去后是否还能拍到有价值的画面……“担心”让我有点不敢上去。
8月25日,部队官兵正向山火隔离带集结。
“也不好说为什么,但就是觉得自己必须上!”我和前两天那个载我的摩托车志愿者有了共同感受。虽然我仍然还在“好奇心”和“担心”间纠结,但我的双脚已经迈出了向山顶挺进的步伐。
在两位也正好要上山顶的救援人员的帮助下,我顺利抵达了山顶。向下俯视城市一片祥和,而山顶上却是一片忙碌。
这是8月25日晚在隔离带山顶拍摄的救援人员。
8月25日晚,志愿者在山火隔离带为救援人员照明。
8月25日晚,在山顶隔离带,救援人员和志愿者严阵以待。
当我把镜头对准几个正在往山林里逆行的救援人员时,我的眼睛湿润了。就在几分钟前,我通过无人机看到,在不远处就有不小的山火。我不自觉地朝救援人员喊了一句:“一定注意安全!”
8月25日晚,几位救援人员从隔离带向山林挺进。
结束山顶的拍摄后,天已黑。
下山途中的场景,也让我震惊:几公里长的狭窄山路上,每隔一两米就一定有志愿者,他们是负责物资传送的,很多救援和保障物资就是这样一件件被传送上山顶的。因为这几公里的山林,连摩托车都进不来,只能靠人力,于是志愿者们组成“人链”,手把手将急需的物资运送到山顶。
在长长的“人链”队伍里,我看到了一对父子。我问他们累吗?父亲说“不累,这点算啥!”而13岁的儿子却腼腆地道了句:“还是有点累”。
8月25日晚,在重庆市北碚区歇马街道,头灯将志愿者和救援人员串成一条“项链”。
我下到了北碚城区后,从城区向山上看,山火扑救已经进入总攻阶段。
黑夜里,头灯将志愿者和救援人员串成一条“项链”,格外耀眼。
灯光如链,共筑“防火长城”
刚刚结束巴南山火报道的我,被安排作为第二批支援记者,随时待命。
8月25日,消息传来:北碚山火扑灭工作可能在当晚发起总攻,我所在的这一小组被安排进入核心现场。
这是8月25日拍摄的重庆市北碚区山火现场。
车行至缙云山脚,由于道路狭窄,汽车已不能通行,只能步行或是搭乘摩托车前往。因为是新开挖的道路,加上天气干燥,运送物资的摩托车来回奔跑,将近2公里的道路几乎全时段都是处于漫天尘土飞扬的状态。摩托轰鸣,救援人员脚步匆忙,抬头望去,山上是密密麻麻排成一溜的志愿者组成的“人链”,一场“大战”来临前的紧迫感压上心头。
8月25日,在重庆市北碚区缙云山山火现场,志愿者通过隔离带往山上运送灭火救援物资。
从隔离带的起点往上,坡度接近60度,志愿者们搬运灭火救援物资时几乎是贴地行走。一位刚高考完的准大学生正手脚并用,扛着一个灭火器就往山上走。“没什么可想的,就是觉得应该出来做志愿者”。一位来自内蒙古的志愿者,搬运完一趟物资后,又急匆匆往山下物资堆放点赶去。
8月25日,在重庆市北碚区缙云山山火现场,各方救援力量逆行上山。
8月25日晚,在重庆市北碚区缙云山山火现场,志愿者在搬运灭火救援物资,山下是大家全力守护的北碚城区。
晚上7点30分,我到达了阻燃隔离带的3号点位,受地形地势影响,这里的隔离带是全线里最窄的一处,晚上的山火火头到达时必将会有一场“恶战”。一排排灭火器整齐摆放在隔离带上,现场的武警官兵、消防人员和其他各方救援力量“战备”,在火头到达前用消防水带不断给旁边的树木洒水降温,移动式消防储水装置内一根从山下拉上来的水管也在持续供水,另一侧的志愿者还在源源不断地往上输送灭火救援装备。
8月25日晚,在重庆市北碚区缙云山山火现场,消防人员在一处斜坡地向树木洒水增加湿度,减弱火头抵达时的强度。
晚上9点左右,山火火头逐渐逼近隔离带3号点位,离我比较近的一位消防队员,为了压制提前窜过来的小股火焰,冲着后面扶水带的人喊了一声“水带跟紧我”,扛着一根消防水枪就往前冲。在消防人员的催促下,灭火志愿者们往后退到了安全位置。那个时候火头距离我们的直线距离在20米左右,但火头带来的热浪已经提前抵达,我已然感受到了灼烧的不适感。我不自主地迅速往后退了10多米的距离。志愿者们看着山火火头逼近,都在大声呼喊着让一线灭火战斗人员退、退、往后退、再往后退一点!可前面的消防人员和武警官兵硬是扛着消防水枪,站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对着火焰喷洒,没有一个人往后退。看着他们守护这座城,与山火搏斗的背影,我按动快门,不停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这一幕幕感人的场景。
8月25日晚,在重庆市北碚区缙云山山火现场,志愿者们组成的人墙在传送灭火器材。
8月25日晚,在重庆市北碚区缙云山山火现场,火头抵达时消防人员坚守在岗位进行灭火救援。
25日晚11时左右,经各方救援力量奋力扑救,重庆北碚区歇马街道山火明火在隔离带处被有效封控。“胜利啦!我们赢了!”……欢呼声回响在缙云山上。
截至26日8时30分,经各方共同努力,重庆市森林火灾各处明火已全部扑灭,全面转入清理看守阶段,无人员伤亡和重要设施损失。
8月25日晚,在重庆市北碚区缙云山山火现场,各方救援力量在进行灭火救援。
消防勇士们无畏的脚步,无数志愿者常亮的头灯,重庆儿女坚定的身影,共同筑起了一道“防火长城”,感谢来自四面八方共同抵抗山火的山城守护者!
大火无情人有情,重庆得行!
8月23日,我刚参加完智博会报道,听闻火灾形势严峻,便主动请缨参加重庆山火报道。总觉得,作为一名年轻记者,此刻应该站出来。
8月24日,我跟随同事来到北碚区缙云山下,远远望去,山火升腾而起的浓烟遮天蔽日,竟与上方的云朵连成一体。夕阳透过烟雾,渗出浓重的红色,让人看得揪心。
8月24日,摩托车志愿者队伍向山火救援前线运送人员和物资。
山底第一道关卡处,挤满了志愿者、堆满了爱心人士捐献的物资,里面竟然有冰镇西瓜和防暑药物。我们刚到,一群由摩托车友组织的志愿者队伍便涌了上来。“是要上山支援吗?来两个人带他们上去。”一位负责人喊道。话音未落,两位“摩友”已发动了摩托车:“上我的车!”
乘着车,我们仅用了5分钟就到达了救援补给站。摩托车志愿“大军”,源于山城地理特征,融合了“摩友”群体的独特气质。这些年轻人,发动轰鸣的引擎、载着救援人员和物资上山的样子,魅力十足。载过我们的骑手有大学老师、外卖员、修车工人……
8月24日,一名摩托车志愿者在路边休息。
我采访过的志愿者里,最小的只有14岁。这位14岁志愿者的妈妈跟我说:“娃的两个老师都来了,我支持他也过来,我们的家园,必须共同守护。”26日凌晨,山火被基本控制,这位妈妈和孩子与无数志愿者仍一同坚守,防止山火复燃。从山脚望去,一条由志愿者点亮的“长龙”沿着山脉蜿蜒而上。
8月26日凌晨,志愿者队伍向山顶运送物资。
8月26日凌晨,“摩托大军”志愿者驶回物资储备点。
8月26日,为防止附近山火复燃,志愿者在铺设输水管道。
8月26日凌晨,“摩托大军”志愿者向山顶运送人员与物资。
8月26日,重庆市森林火灾明火已被扑灭。
“群主,不要解散这个群,等大火彻底灭了,我们相约去植树吧。”
“群主,发个群公告,我们一同去把山上的垃圾收拾下。”
……
在一个名为“北碚区森林防火志愿者群”的300多人微信群里,人们不约而同地呼吁着。
大火无情人有情,用山城方言说,那就是:重庆得行!中国人得行!
山火如龙、灯光似链
众志成城、人定胜天
8月25日,重庆北碚缙云山火场扑灭行动的决战时刻即将到来。
在缙云山脚下,汇集了各路救援力量,有消防官兵、武警战士、社区工作人员,以及众多的志愿者。
8月25日,志愿者在位于北碚青少年活动中心的临时救援物资接收点搬运社会各界捐赠的救援物资。
8月26日,在重庆北碚区歇马街道,救援人员在运送物资。
8月26日,在重庆北碚区歇马街道,消防、武警等救援力量和志愿者在运送物资。
这次重庆山火救援行动中最高光的一群人当属“摩托大军”。由于隔离带所处的位置山高坡陡,汽车无法到达,越野摩托成为主要的运输工具。
8月26日,在重庆北碚区歇马街道,“摩托大军”志愿者运送物资上山。
这也是我第一次尝试搭乘越野摩托,实话实说体验非常不好,一是前车溅起的沙石冲进眼鼻口,呛得我几乎无法呼吸。更重要的是在这陡峭的崖壁上飞驰,那夸张的后仰倾斜角度时刻在刺激我的神经,似乎在告诉我“快翻了”。果然,我们在上山路上摔车了,为了避开一辆抛锚的摩托,骑手毫不犹豫地选择冲往更陡的山坡,我们毫无意外地摔进了泥坑里。没有半秒钟犹豫,骑手在扶起摩托的同时就使劲拧动了油门。
8月26日,在重庆北碚区歇马街道,“摩托大军”志愿者运送物资和人员上山。
越野摩托拼尽全力也只能到达“隔离带”下端,当我满身泥浆地下车后,才发现现场的每一个人都是一身泥泞,这里的每一名救援人员都摔过,但没人抱怨,也没时间耽搁。身后那巨大的油门声音再次响起,骑手一个潇洒的原地掉头,瞬间消失在溅起的尘土中。
8月26日,在重庆北碚区歇马街道,“摩托大军”志愿者服用防暑降温药品。
在隔离带上,救援力量组成了连绵不绝的一堵人墙,运送物资、阻隔火焰……那陡峭的山势和松软的沙土,人们不停地摔倒,又不断地站起……
决战之夜的缙云山上,出现了令人震撼的一幕,南边是横跨山脉的黄色山火,北边同样是横跨山脉的白色灯光,这每一盏灯光之下都是一名勇士。山火如龙、灯光似链,在黑夜的缙云山上组成了一个巨大的“人”字。我想,这个“人”一定是“人定胜天”的“人”。
8月26日,重庆北碚区歇马街道山火明火全部扑灭。
监制:兰红光 赖向东
统筹:费茂华 周大庆 刘金海
记者:王全超 黄伟 朱高祥 唐奕
编辑:谢秀栋 张铖 韩旭 蔡湘鑫 尹栋逊 王南
(王全超 黄伟 朱高祥 唐奕)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公安部:两年来全国打掉涉黑涉恶团伙7009个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