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放眼云岭大地,粮食作物长势旺盛,四野清新。
在红河石屏异龙湖畔,金色稻浪翻涌,千亩杂交稻相继迎来收割。曲靖马龙区稻熟鱼甜,实现“米袋子”“菜篮子”双丰收。楚雄南华白芸豆和荷兰豆长势喜人,成为群众增收致富“金豆豆”……
作为农业大省,云南历来将粮食生产工作摆在首要位置,举全省之力确保粮食安全,端牢百姓“饭碗”。十年来,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由2012年的1687.3万吨增加到2021年的1930.3万吨,在全国粮食产销平衡区中稳居第1位,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09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人均400公斤粮食安全标准线。
“藏粮于地” 守护百姓“饭碗田”
眼下,走进禄丰市和平镇小厂村委会土地提质改造项目现场,农机来往于田间翻土作业,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
禄丰市大力实施耕地提质改造、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项目,精心打造2.5万亩“粮仓”,既确保了粮食安全,又增加了粮食产能。
位于蒙自市草坝镇的“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稻浪随风起伏,连片平坦的农田,交错分布的玉米、蔬菜长势良好。
红河州坚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在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守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的同时,全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土地要素供给,助力红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十年来,共审查35个重大建设项目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方案,涉及占用永久基本农田面积1.48万亩,补划永久基本农田面积1.51万亩,做到了“数量不减、质量不降、布局稳定”。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云南省把“藏粮于地”作为增加粮食产能的重要抓手,建管并重,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真金白银投入提升耕地地力。2021年云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资金56.13亿元,完成面积480.05万亩,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年度480万亩建设任务。
同时,采取“疏堵结合”措施,坚决做好乱占耕地建房整治工作。安排专项资金,在全省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种粮监测试点工作,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管护机制探索方法和经验。
昔日撂荒地,今朝致富田。云南省保护耕地和提高耕地质量,对粮食丰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藏粮于技 良种良法种好粮
连日来,云南多地进行的水稻现场测产验收喜讯频传:个旧市大屯镇种植的9亩、蒙自市草坝镇种植的26.5亩“云籼650”实测亩产分别为719.19公斤、829.69公斤;禄丰市彩云镇连片种植的122亩“云籼650”最高亩产801.7公斤,百亩平均亩产674.1公斤……
云南省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同类型优质软香米品种一般亩产在450公斤左右,优质香软米新品种“云籼650”在这些区域首次种植即获得突破性的产量。云南省科技人员自主选育的水稻良种配套良法获得高产,为粮食丰收插上了科技翅膀。
今年3月,云南“低纬高原蓝莓基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通过田间评价。
“筛选出适宜云南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的早熟优良蓝莓品种6个,成熟期从11月到翌年4月,填补了国内鲜食蓝莓上市空档期。”专家组对该研究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近年来,云南已成为国内浆果种植的核心产区。2021年,云南全省蓝莓种植面积约10万亩,产量约4.5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均排全国第6位。目前,云南的蓝莓产业形成了以滇中、滇南及滇东南,滇东北、滇西及滇西北为主的四大主产区。其中,以红河、西双版纳、普洱为主的滇南及滇东南地区是云南早熟蓝莓优势产区,也是全省最大的蓝莓主产区。
种地选良种,还要用良法。
时下,昭通威信县4万余亩水稻陆续进入收割期,各地抢抓有利天气,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确保粮食颗粒归仓、丰产丰收。通过不断加大推广适合山区作业的新型农业机械,威信县目前已初步形成农机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等新型农业服务组织主动、自愿使用农业机械化收割的新气象。
而在普洱宁洱县,正值百香果采收的季节,为了让村民保产量保增收,驻村工作队请来了科技专家及时问诊,为产业发展期遇到的问题及时“诊疗”。专家一边找问题,一边对农户讲解,帮助农户掌握技术。
宁洱县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和分布状态,通过重点强化技术攻关,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载体能力,推进科技人才服务乡村,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等举措,加快特色产业良性发展。土壤改良、品种选优、合理施肥等这些农田法宝已逐渐为林下经济、耕地作物、冬农蔬菜等保驾护航实现增量增产。
守好沃土良田、用好先进科技,云南粮仓愈发充盈。(张丽君 部分图片由元阳县委宣传部提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重庆四山整治,1000余家小微企业关停之殇?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