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后的天池哨所外景
不久前,新兵刘茂瑞第一次踏上巡逻路,就遭遇零下43摄氏度的极寒天气。
“真是撕心裂肺的冷,没几分钟全身就冻透了。”从华东沿海入伍至东北长白山天池哨所,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列兵刘茂瑞曾经想象过这里的冷,但没想到是如此的冷。
巡逻归来,棉帽、护鼻和眼睫毛上挂满了厚厚白霜的刘茂瑞一踏进哨所大门,立刻感到温暖如春。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这个东北边防线上的艰苦哨所已经逐渐建设成为远近闻名的暖心哨所。”副连长兼哨长郭艳龙说。
作为东北海拔最高的边防哨所,天池哨所的苦,曾让一代代官兵刻骨铭心。
“米饭蒸不熟,氧气吃不饱,六月春来早,九月雪花飘。”这首打油诗,生动表现了天池哨所官兵的艰辛。
据排长张天聪介绍,在天池哨所,全年8级以上大风达260多天,瞬间最大风力可达14级,以前哨所10多吨重的房盖常常被大风直接掀翻。
中士薛慕尧已在哨所驻守5年。在他看来,之前最苦的是冬季生活用水紧张。
“我们主要用水来源是冰雪融水,官兵们把雪铲到水窖中,再通过加热融化成水。”薛慕尧说,水资源的短缺曾让洗澡成为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官兵们经常一个月也洗不上一次热水澡。
取暖问题也曾困扰着这里的官兵。“前些年,哨所主要依靠烧煤取暖,由于氧气稀薄,取暖煤燃烧不完全,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连指导员吴晨熙说,“为了安全,煤炉旁不能离人,到了早上,脸上全被熏黑了,身上没有一处是干净的。”
如今,天池哨所已发生历史性巨变。
记者顶着10级大风艰难来到哨所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厚实坚固的房顶。郭艳龙介绍,现在哨所房顶重达20多吨,用7毫米厚的钢板焊接而成,能够有效抵御极端恶劣的大风天气。
哨所大门采用铝制材料,窗户玻璃也是双层防寒设计,给官兵营造了一个温暖舒适的港湾。郭艳龙对新门窗赞不绝口:“以前刮大风时,门窗连着整个营房一起震动,官兵们难以入眠,现在刮再大的风声音也特别小。”
进入哨所,一股浓郁的饭菜香扑鼻而来,官兵们正在准备午餐。厨房里,蒸箱、烤箱、电饭煲、微波炉、面包机、豆浆机、高压锅……各式炊具应有尽有。
中士路通正在用烤箱给战友们做蛋挞。他说:“现在炊具种类齐全,做饭花样也多,想吃啥就能做啥。”
无论是厨房操作间、学习活动室,还是洗漱室、卫生间,一流的硬件设施让记者打破了对边防艰苦环境的固有印象。
走进官兵宿舍,瞬间感到阵阵暖意。墙上的温度计显示室内温度为20摄氏度,和室外有超过60摄氏度的温差。郭艳龙介绍,2015年,哨所安装了第一台电锅炉,替代了老式的燃煤锅炉;2019年,哨所加装了第二台电锅炉,室内取暖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顺着楼梯下到哨所负一层,记者看到,有3块区域供官兵们进行体能锻炼和休闲娱乐。跑步机、动感单车、多功能健身器材、台球、象棋、各类乐器等一应俱全。
↑哨所官兵使用健身器材进行体能训练
文体活动室的对面,是储水用的水窖。近年来,旅党委为哨所水窖更换了新的加热器,积雪融化的速度更快。还加装了过滤设备,积雪融化后,会进行2次沉淀、2次粗过滤和1次消毒,供给官兵用于洗漱、洗澡、洗菜、清扫,最大程度为官兵提供清洁的水源。
一项项有力举措,提升了哨所的颜值,温暖了官兵的心。
“营房设施改善了,戍边条件变好了,我们的‘家’更温暖了。”中士孙虎兵说,“我们一定不辜负党的关怀,为祖国站好岗、放好哨、守好边。”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