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融媒网

导航菜单

用青春为航天梦“添砖加瓦”——致敬青年航天人

2022
05/05
02:39
中国网
分享

青春的样子有很多种,热烈、羞涩、张扬,但最美的青春是奋斗。走进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有这么几名年轻的航天“通信人”,他们秉承"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坚定航天报国志向,坚定航天强国信念。

他们甘居幕后、默默奉献,不畏艰险、勇攀高峰。他们中,既有坚守在三尺机台的话务员,又有“绣花功夫”和“匠心精神”的线务员;既有文"舞"双全的铿锵玫瑰,又有守护通信中心心脏的热血男儿……

他们用信念搭建通信桥梁,用青春守护通信链路,用火箭的一次次完美腾飞描绘自己的五彩青春。

王玲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她们精练“四功”,成百上千个号码烂熟于心,她们是一口清、问不倒的话务员。您好08,……上线、应答、转接。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熄灯,每天十几个小时里,受训话务员眼里看的、嘴里说的、耳朵听的、手上写的、床头贴的、甚至梦里念叨的,全都是电话号码。要想取得上岗资格,必须是满分。严格的要求,完全褪去了小女生身上的骄娇二气。执着于梦想,无论是拿着键盘练五笔,还是对着镜子练口型,次数均已万千计,却没有一个人选择退缩。每一次业务处理都要保持高度警惕和绝对精确。24小时的值班,她们始终为每一次点火发射保驾护航。

张双双

高效数据传输,连接多地通信,会议电视岗位仿佛一座重要的桥梁,连接着祖国万疆,传递着重要讯息,要保护好这座“桥梁”,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熟练掌握设备,能巧妙的处理各种突发情况,这需要的是日复一日的岗位技能训练,以及独出手眼的能力素质培养,有时候面对重要会议的突发情况,还需要练就从容不迫的心态。这个岗位,对岗位从业人员的技能和心理要求都非常高,为了达到这个标准,她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钻研设备操作及故障处理,力求可以解决好所有故障,把遇到的突发情况全部整理编册,以防此类情况再次出现,可以大大缩短故障处理时间,2013年,年轻的她第一次来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从学校到基层,她接触这个岗位已经快8年了,8年栉风沐雨,8年日月更替,不变的是她那颗立足岗位的初心,不变的是她矢志不渝的信念,追梦路上,她一路坚守,一路奋进。

陈藤

一排排线架是他们的“战场”,一把把卡线钳是他们的“钢枪”,五颜六色的电缆芯线,成百上千组号码模块,他们信手拈来、烂熟于熟于胸、分秒必争、准确无误,严守机密、孤胆顽强,每次的操作容不得她半点马虎,接错任何一根跳线,都会直接影响远端电话业务。想要在万千线路中准确找到需要调整一路线,又要使其整齐有序,可真要拿出“绣花功夫”和“匠心精神”。她始终坚守使命,在传递号令中镌刻忠诚,在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通信人展现着别样风采。

姜坤

姜坤,34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通信系统电源岗位技术骨干。2006年,刚来到中心的姜坤年仅18岁,由于没有岗位经验,他只能从最基础的电源系统的护线工作开始做起,日夜看守着通信线路,确保各节电线不破损、不被偷盗,以此保障通信的全天通畅。但是,姜坤的成长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15年全单位开展通信电源设备改造的工作,姜坤和同事们连续十多天在晚上通宵施工,他还主动要求承担机房的线路重铺工作,但是由于当时没有操作到位,导致线路接错,使得整个屋子线路短路。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姜坤一直用这次事故警醒自己,时刻都要保持严慎细实。16年来,他一直从事航天通信电源系统的相关工作,用努力点缀了青春年华,用奋斗开启了人生旅程。

  

条条线路维系着任务成败,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事业。他们这样一批批青年人,做着最平凡的工作,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投入航天事业,将最真诚的家国情怀投入高山密林,用实际行动诠释航天人的信念与担当。他们前赴后继,用奋斗书写青春,用青春追逐航天梦想。

(作者:李增华、郝伟琦、宁馨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我们正青春|归来仍是少年
下一篇:新中国的第一个“五一国际劳动节”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