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湖南讯(通讯员 李放鸣 特约记者 胡富元)元月31日,春光明媚。在这大好时光里,湖南省攸县宁家坪镇坪塘村党组织书记聂健带领着村干部们又登上了一个名叫斗笠冲的山头,检查着“千亩油茶”开发工作,只见一条条呈带状型壕土环绕着一座座山岭,散发新春的泥土芳香。
这就是目前宁家坪镇党委、政府不失时机地采取各种措施、以培育壮大集体经济为目标而创办的坪塘“千亩油茶”开发示范基地。
振兴之路怎样走
宁家坪镇地处攸县北部,是近年由原坪阳、湖南坳乡合并的新镇,东西横亘百里的大山区,全镇有林地总面积7908.3公顷,素有“万亩油茶”、“万亩竹林”之称,尤其是昔日湖南坳乡林场面积达到了4万亩,林业资源和乡村集体林场一时成为地方经济的“半边江山”和支撑基层机构运转的“脊梁”。
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面对连年来疫情带来的冲击、经济发展滑坡的困扰、耕地“寸土难侵”的“高压红线”,新形势下,“乡村振兴”之路怎样走?农村农民出路在何方?基层机构运转怎样活?集体经济‘瓶茎'如何破?宁家坪镇镇党委、政府敏锐地认识到,因地制宜,依托本地林业资源,重振林业雄风,提出了以“乡村振兴”为主题,以“两山理念”为指导,以“党建引领”为手段,以“产业发展”为抓手,以培育壮大集体经济为目标,在全镇实行“镇村齐动员,干群齐动手”,不违春光,重振林业雄风,再现昔日林场辉煌,办好开发示范点,掀起新春造林添绿新高潮,全镇万众一心,奏响“乡村振兴”进行曲。
“坪塘作法”当榜样
坪塘村座落在宁家坪镇西北部,是原坪泉村、坪塘村合并而成的新村,辖14个村民组、489户2097人,设两个党支部、4个党小组,71名党员。该村总面积7.8平方公里,拥有森林面积6800亩,森林覆盖率达90%,油菜历来誉为“坪塘一宝”。村林场创办于1969年,拥有林木面积2000多亩,曾是维持村机构运转和兴办公益事业的“支柱产业”。
“长富靠林”,具有“远见眼光”、“敢作敢为”的坪塘村领导班子,深知这个道理。因此,在当年轰轰烈烈的林业改制中,村里对这块集体产业实行“金不换”:林木不贱卖、林地不下放、林场不解散,并经过多年的科学培育、管理,仍有1600多亩松、杉用林木,800多亩经济林,为村集体经济保留和积累了一份丰厚的“集体家产”。去年,当村里兴办一项集体公益事业发生资金困难时,通过限额采成一块杉木林换来数10万元收入,立马解决了“燃眉之急”。
“输血不如造血”,村书记聂健深有体会地说。近年来,尽管他们是事业心强、引资争项能人,筹得数千万资金,将村里的基本农田整理得井井有条,村组道路修得四通八达,崭新村部拔地而起,但受疫情的严重影响,各级财政陷入困境,外出“求援”越来越难。“当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告入段落后,我们果断地将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基础,当作全村今后的工作重心”,聂书记如是说。于是,在全村谋划、推开了“千亩油茶”开发项目。
“党建引领”。村党支部通过“抓党建促基层治理”,将“千亩油茶”开发,当作去冬今春“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的第一件大事来抓,村书记挂帅主抓,副书记专抓,并将党小组会开到屋场,动员全体党员积极投入,争当产业发展标兵;村书记挂帅到外引资争项,完成工程设计;村党支部制定实施方案,租用数部挖机施工,进行练山整地开壕,以保障工程质量和杜绝山火发生;为求“源头活水来”,他们满腹心思倾注山头,一直忙活到腊月29日下午;今年正月初三日,又早早健步登上山头,把脉着开发的进程,以高质量发展体现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工程进度的如意推进。
典型引路增春晖
宁家坪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及时深入现场,了解、总结他们的基本作法和工作经验,召开全镇基层干部会议,对他们进行通报表扬,镇党委书记管志刚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并指出:“根据我们的乡情,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借助大好春光,兴办绿色产业,再现昔日乡村集体林场雄风,筑牢乡村集体经济基础,盘活基层运转,是目前形势下最理想的选择和切入点。”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镇党委政府的运作下,在全镇兴起了一个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兴办“绿色产业”的热潮,各村纷纷推出自己的实施方案和建设蓝图,如:坪台村和黄公村通过联合引进中科区域发展研究院,三年开发千亩樱花观赏园;笔武村三年建设500亩红桃园;龙旺村三年建立千亩良种油茶基地;排山村五年完成万亩楠竹改造等。目前,已完成了两个百亩樱花基地建设,出现了两个村集体林场资产近千万和超千万的先进典型。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湖南绥宁:创业帮扶托起残疾人幸福新生活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