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瑙红樱千万枝,月亮河暖鸭先知。夏初清晨,旭日东升,树木葱茏,青山留芳,令人神往。月亮河弯弯曲曲,波光粼粼,喷珠溅玉,清流可鉴。春花缀山峦,云海绘仙境。河畔频频出现云海景观,日出时,山峦与云海相依相傍,秀丽迷人,宛如童话世界……
初夏沐风临小水,山重水复柚花香。我们桐梓县政府办四位退休干部,相约组成报告文学乡村振兴采风团。在这春色撩人的季节,披着缕缕霞光,乘车46公里,前往小水乡进行乡村振兴一线采访。
小水乡位于桐梓县北部,属蒙山山脉低中山丘陵河谷地貌。其最高海拔1720米,最低海拔420米,平均气温16.7度,无霜期可达259天。小水东接绥阳县太白镇和黄杨镇,西、南邻接新站镇,北连松坎镇,东北抵黄莲乡,面积为132.72平方千米,辖6个行政村51个村民组4200多户14730余人。全乡主产玉米、水稻、小麦和薯类农作物,属典型纯农业乡镇。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如今,小水乡的发展变化如何?脱贫攻坚后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如何?当前农业农村的乡村振兴推进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乘车走进月亮河王家烈的故乡——小水乡。
绿色产业发展好 樱红莓甜柚花香
小水渐觉春光好,“绿杨烟外晓风寒。”小轿车刚驶入小水境内,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柚子树,葱郁墨绿,风润树枝,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公路边,四五个农家妇女,摆着小摊,正在出售红樱桃;一个看上去约有50岁余岁的男子,正在小亭里兜售一篮篮鲜红清香的草莓。
见此,我们叫司机娄鸣停下车,来到小摊边,和这几位果农亲切交谈起来。他们向我们介绍说:现在摆在眼前卖的樱桃,是于2016年从贵州农科院引进来的新品种,叫玛瑙红樱桃,因果实鲜红,口感纯正,酸甜适度,蕴含糖、酸和维生素C,所以有“中国南方樱桃王”之称。听罢果农的介绍,看着鲜红清香的樱桃,我们感概“玛瑙枝头方烂漫”,自然会相信“珍珠盘里自甘甜”。
接着卖香甜红草莓的男子也告诉我们:他叫王良建,公路下面这片草莓,就是他经营了15年的基地。他说2008年,时任小水乡党委书记李小静,上门动员他从省农科院引种,栽植了这片40亩奶油巧克力草莓。他说每年除去土地流转、人工管理、采摘费用外,一般纯收入可达20多万元,最好年成可达30万元。他说他卖的草莓无棚无农药,自然光照通风长成,属纯天然无污染水果,欢迎前来品尝购买。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樱红柚黄时。我们来到柚花飘香的大娄山黄金蜜柚基地。黄金柚又叫黄金贡柚,盛产福建、江西等地,是桔和柚的杂交品种,其体型像柑橘,果皮颜色、纹路、质感又象柚子,因而命名为黄金柚。该柚果肉清香甘甜,脆爽多汁,营养丰富,润肺祛火,含有大量的西红柿番茄素和胡萝卜素,在市场上颇受广大消费者欢迎。据乡里统计,2006年,小水乡动员2个种植大户和100余户群众,从福建引进幼苗,共载植了3080亩黄金柚,建成了眼前这个气势磅礴、规模宏大的大娄山黄金蜜柚产业园。
看到碧绿苍翠,长势良好的黄金柚产业园,我们心情非常亢奋。于是我们来到“固田黄金蜜柚农民专业合作社”,采访了合作社社长田贵义。他告诉我们:他家住桐梓县城下河坝街,今年52岁,1992年7月从贵阳农校四年制园艺专业毕业后,被安置在中坝农场工作,于1995年辞职下海,曾到广东、福建等地打工10多年,为老板管理过黄金柚子果园。
2016年他返回家乡,来到小水乡,对此地的气候、常温、日照、土壤、海拨做了充分调查研究后,发现很适应栽植黄金柚子,于是向小水乡、石场村申请以土地流转形式,投资承建集中连片黄金柚产业基地。
他在在小水乡、村两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数次与占地村民谈判,最终双方达成协议,获得了600亩荒地使用权,并投入近1000万资金,从福建引进柚苗,建成了大娄山黄金柚产业基地。现在柚子树已挂果4年,村里平常有10多个村民在他基地就业,最忙时要20余人帮忙才能完成除草、整形、疏果、供水、施肥、采摘等管理工作。他说黄金柚是全国早熟柚,一般每年7月份即可成熟采摘,比其它柚子早1—2个月上市。柚子栽植2年后即挂果,5年后即可达到丰产,单株盛产期可达200斤左右,树龄最高可达70年。他还说现在我这片柚子,挂果成熟后单个最小的可长到2.5斤至3斤,最大的可长到5斤,前来批量进货的水果商,我按每斤1.5元批发给他们,来园零购的就按3—5元1斤零售给他们。小田对青年工人加强科学技术培训,教他们做“金柚成长日记”,发挥他们工作潜能。他对黄金柚生产管理技术胸有成竹,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他的信心和决心,催生和孕育着前所未有的科技成果!
随后,我们一路前行,来到了田上村200亩樱桃园。只见“新枝碧树万颗红”,“樱桃玉润先熟透”,“圆润晶莹万木中”。数十位果农正在樱桃树下,臂挎小篮,攀枝摘樱,不时传出阵阵欢声笑语,与大自然共同分享着樱桃丰产的喜悦。
在这里我们见到村党支部书记王建银。通过深入交谈,我们才知王书记是位49岁具有大专学历的中年人,近1.6米高,体型微胖,一看就是个聪明睿智的人。他告诉我们:全村有8个村民组602户3226人。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进行有效衔接,防止出现群体返贫,近5年来村支监三委同心协力,共谋发展,在稳定村民年均可支配收入12324元的同时,还帮助产业大户协调解决了土地流转、水电路配套设施占地等问题;组织党员群众发展了980亩黄金柚、300亩柑橘、200亩玛瑙红樱桃、400亩太白脆李、近40亩草莓;还组织召开乡贤乡友稳就业会议,组织动员1491个村民外出务工就业;还从班子抓起,注重引进人才,重视农业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和新型产业创业培训。王建银书记还告诉我们,下步将引进乡贤,计划投资3000多万元,发展肉牛养殖场,为绿色产业注入人才动能,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
辞别王书记后,我们来到石场村。该村党支部书记何喜强告诉我们:在石场村19.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9个村民组821户3142人,森林面积达2万多亩。自脱贫攻坚结束后,乡镇委政府带领大家发展产业,构建一个的发发展格局。他说近五年来,全村共发展400亩黄金柚产业基地一个,动员大户投入3380多万元,创办年产4000头生猪养殖场一个;发展了樱桃150亩、碰柑1300亩、杨梅100亩;发展户养20头以上肉牛养殖大户30户;完成高标准良田整治任务。此外,还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党员学习会,贯彻学习二十大精神,重点针对乡村振兴、粮食安全等问题,引导党员群众正确对待和处理好粮食生产与绿色产业发展与其他农村产业发展的关系,不断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风景同盟最好
小水处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离开石场村后,小轿车沿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向该乡最边远的同盟村驶去。在车里往远处看,同盟村绿树成荫,树木参天,俨然就象一片静卧在云层中的世外田园。走进村内,气候凉爽清新,道路干净,鸟语花香。快到村办公楼时,只见小洋房栋栋,风景独好,令人心旷神怡!
车停办公楼前,我们下车走进政务大厅。各种制度悬掛上墙,琳瑯满目,要有尽有。只见一位身高1.75米,身材瘦削、精明能干、穿着休闲服装的男士,风尘仆仆,迈着军人步伐朝我们走来。一看就知道此人曾经是军人,刚从村民中归来。他就是该村党支部书记成克维。成克维今年46岁,于1993年考入遵义市第一中学,还没毕业就响应国家号召,于1995年12月光荣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广西贵港市服役,1998年12月退出现役,在广西、琛圳打工5年,返回家乡在新站镇公安派出所任辅警。2007年经乡党委上门做工作,他才返回村里任文书和人口主任,于200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13年任村委会主任、2016年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至今。他说同盟村是由原中心村、石城村、小同盟村合并而成,辖13个村民组822户3063人,设党支部一个,有党员58名,其中预备党员一名。他说同盟村地势高显平,平均海拨1100米,2001年以前很穷,村民住房木板房和石头房居多,破旧不堪,居住分散;道路狭小,坑洼不平,不通公路;生活贫穷,条件恶劣,缺水无电无通讯;卫生环境极差,牲畜粪便四处可见;治安状况不好,村民打架斗殴、偷盗扒窃时有发生;文化落后,村民中有文化的人少之又少。其收入主要靠种玉米、土豆为主,经济来源全靠饲养少量的猪、牛、羊和家禽,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一般不超过700元。2001年后,通过开展“四在农家”创建(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全村面貌稍有改变,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始终在温饱线上徘徊。2015年,全村打响脱贫攻坚战,通过开展“三通一改”革命(通水、通电、通路、改厕所),全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通村通组公路实现全硬化全覆盖;破旧民房全部拆除重建成为安居宜居;家家户户使用上了干净卫生自来水;房前屋后,再也见不到污水横流,牲畜粪便遍地;红事白事大操大办,相互攀比现象突然消失;治安环境大有好转;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从温饱正式进入小康社会。
花开花落,春华秋实;风雨彩虹,岁月如歌。现在,全村人民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战成果,严防群体返贫,正在聚力促进乡村振兴。采取动员家庭劳动力外出就业方式,增加经济收入;动员村民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强力推行复合种植,增加亩产产量;利用气候、土壤、海拔等优势,大力发展经果、烤烟、方竹、民宿、旅游等产业;发展大户养殖猪、牛、羊及家禽产业;进一步改善水、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已取得好成绩。据他统计,全村种植烤烟764亩,产值可达382万元,其中种植30亩以上大户16户,年收入达20多万元;发展乡村民宿10家300个床位,可年接待游客700人左右。他说全村822户群众,至少有95%的户,他能将家庭人口情况、男女人数、外出就业、经济收入、田地种植、牲畜喂养等情况,如数家珍,背诵如流,丝毫不差。他说为了全村经济发展,每逢重阳节都要把外出乡贤请回来,把在村父老乡亲召集起来,到广场欢聚一堂,吃百桌大宴,畅谈致富经验,介绍好公婆好儿媳孝敬老人、爱护儿媳先进事迹,共议发展大计和观看自编自演文艺节目。这种以党建为引领的做法,得到了遵义市委组织部的充分肯定。
我们见成书记对农业农村工作十分熟悉,就问他: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最大的难题是什么?你是怎样破解的?他说最大的难题怕失去民心。他向我们列举了两件事,我们自然就明白了他的破解方法。第一件事是5年前,村支监三委无办公阵地。他到乡里、县里甚至到市里有关部门求助,争取到了近100万元资金支持,回村后召开村组党员会议,研究村办公楼建设征地拆迁问题,遭到部分村民组长和党员的反对,并且声称“你只要把村办公楼建起来,我就窝着手心给你煮饭吃”。这些反对声音,丝毫设有动摇他建村办公楼的信心。他说他不知用了多少个夜晚,专门登门找村里德高望重的老村干部、老党员和在村里有影响力的村民,做工作,谈想法,讲发展,求支持。成书记以情感人的做法,终于获得了老村干部、老党员的支持,最终一致赞同修建村办公楼。在这些老村干老党员老组长的支持下,征地、拆迁、施工同时上马,不出半年,一座面积达500多平米的村办公楼拨地而起,一个比两个兰球场还大的文化休闲广场建设成功,而那几个曾经提出反对意见的村民,也不得不向他伸出大拇指进行点赞。
第二件事是去年8月以后,持续半年干旱,使很多地方山塘、水源枯竭,村里许多村民人畜饮水十分困难。尽管村里在2018年的时候,通过申请立项,上级解决600多万资金,把自来水从20公里外的黄连乡引进了村里800多户村民家里,但由于持续干旱,源头水位下降,流进农户家里的水成了杯水车薪,供不应求,后来就彻底断流了。成书记把这一情况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打电话求乡贤、到乡里求支持,费尽千辛万苦,终于筹集到20多万元资金,并凭个人关系到黄莲乡和有水源附近村民家里坐谈求助,最后组织村里上百个劳动力,加班加点,奋战一月,终于才把又一条自来水管,从20多公里远的倒竹沟村,铺建到了同盟村,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了全村800多户村民的安全饮用水问题。让这卫生、甘甜的自来水——一股股暖流,情无声息地在村民们的心里,涓涓流淌……
成功源于永不回头的坚持,胜利归于一往无前的壮志!一个基层党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个优秀的党员干部,就是一面旗帜;成克维书记积累了许多真知灼见,形成了一套切合乡村振兴实际,是并有鲜明特色的工作方法,发挥了“领头雁”的作用!我们问他下步有什么打算?他说在今后一定时期内,要高质量发展,才能达到共同富裕。同盟村风景秀丽,高而显平,村在景中,景在村中,坐拥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坐拥令人向往的绿水青山。在发展乡村旅游、民宿康养和方竹产业上,潜力很大,只要把乡村旅馆民宿发展至400余家,方竹发展破2万亩,加之现在的烤烟、粮食、畜牧、经果等产业,齐头并举,共同发展,在2035年内达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一定就能实现!
看到充满自信、满怀豪情的成书记,说出如此接地气的话,我们肃然起敬,他真不愧是退伍不褪色的好军人,真不愧是党培养的好支部书记。也许,每个人的几十年,大都能演绎出一个个精彩、清新、跌宕五彩缤纷的故事!
对农业农村一线乡村振兴的采访告一段落,我们来到了小水乡政府。静静的初夏正午,四下里阳光耀眼明亮。鳞次栉比的黔北民居,青砖红瓦,小巧玲珑;直直的街道,一株株花开飘香的杨槐女贞行道树,全都披上一层金色的色彩,宛如一幅幅流光溢彩的织锦。我们的心情越发变得澄澈、宁静、恬然起来……接待我们的是乡干部邓锐鑫、戴祥江和全建梅。他们告诉我们:小水乡在党委书记何荣健、乡长杨升俊的领导下,乡村振兴工作5年前就列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首位来抓,近年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通过各种各种会议、上党课、举办培训班等方法,耐心做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我们最大的信心,来源于党的坚强领导,来源于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掌舵领航。我们的任务是:固本强基,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一道,矢志不渝,战天斗地,实干苦干巧干,卓有成效地推动了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难能可贵的的开拓精神;与时俱进,是一种文化的坚守,是社会高度的政治自觉,政治智慧的表现……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小水山清水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小水的特色,也是小水的优势。现在老百姓的经济收入越来越好,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住居状况、人文环境、乡风民俗、文化教育、卫生健康、治安环境和村容村貌,与过去相比,焕然一新,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全乡在产业发展上,共种植黄金柚3080亩,樱桃800亩,柑橘2000亩,太白脆李子600亩,高粱1000亩,玉米5000亩,方竹30000亩,辣椒12000亩,烤烟600亩,肉牛出栏3500头,生猪出栏7185头,羊出栏2180头,家禽出栏11万只,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万余元。下一步,计划做大畜牧,做优经果,打造月亮河自然景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力争第二批酱香白酒产业规划1188亩早日落户小水——这是百年难遇的珍贵企业扩展空间和新的契机,更容易实现破茧成蝶的惊喜,将成为小水乡工业发展的新引擎!努力实现全乡新型工业零突破,高质量发展,聚力农业农村乡村振兴不断向现代化发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份精神,一份事业。成功,不仅是你拥有多少,更重要的是,你帮助人民群众有多少。有多少人因你而感动,因你而成长……“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小水乡党委书记何荣健、乡长杨升俊同志带领基层干部、共产党员和村民们在乡村振兴事业中,不断发挥光和热,就像一枚枚落入月亮河中的石子,激起千层浪花;人生波澜壮阔,可圈可点,可歌可泣之处多多……
采访结束了,我们乘着黄昏,披着夕阳余光,奔驰在高速路上,心中不由得赞叹着小水乡的绿色产业发展壮大,祝福着村民们早日奔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掛云帆济苍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文/戴祥勤 丁云碧 图/刘凯扬)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