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县水坝塘镇,是当年綦南工委地下党曾经开展革命活动的老区,自2020年进入乡村振兴战略以来,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如何?进入小康生活后,后续发展怎样?农业农村的面貌发生变化与否?
带着这些问题,在2023年3月全国“两会”结束不久,我们三位桐梓县政府办公室退休干部,一路乘坐汽车,行程100余公里,来到了水坝塘镇进行采访。
阳春三月,大地到处洋溢着春的气息;清澈见底的复兴河,在羊石山下轻轻流淌。一下汽车,过去那种破旧不堪的民房和污水横流的街道已悄然不见,呈现在眼前的是栋栋新楼房,林立别致;街道商铺,整洁干净;千米河堤,婉蜒两岸;绿树繁花,尽情绽放;男女老少,笑意浓浓……
水坝塘镇政府,仍然是上世纪70年代所建,也是建并撤前狮溪区公所所在地。29步青石台阶从下而上,记载着当年承建时间——建国后的1978年。会议室内,娄义建、李隆先等老支书老党员正云集一堂。当他们知道我们来镇作乡村振兴采访时,表示热烈欢迎,并无拘无束,七嘴八舌,各抒己见,纷纷向我们介绍起相关情况来。
镇党委副书记赵飞告诉我们:水坝塘镇位于桐梓县北部,东抵芭蕉镇,西邻羊磴、木瓜镇;南接黄连镇、正安县庙塘镇,北连狮溪镇,共辖7个行政村2个社区,60个村民组3万余人,平均海拔800多米。自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结束,群众进入小康社会以来,全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稳中求进,统揽全局,紧紧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确定“北部区域中心、多彩文化故里、兴业聚才高位、现代示范集镇”定位,加速后续发展接力,突出高质量发展,取得较好成效,纷呈良好发展态势,为全镇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产业发展推进有序。三年来,镇党委政府积极服务强博、杨家槽30万吨煤矿扩能技改,推动国凯石业设备升级和洪吉采石场增项扩能,编制了招商项目7个,签定了意向性引资1.6亿元建设风力发电协议;完成烤烟栽植1550亩、水稻5900亩、有机高梁7233亩、玉米10000亩、油菜6000亩、时蔬3000亩、马铃薯10000亩、大豆2500亩和杂粮1000亩,发展大型养殖场1个,规模养殖生猪5000头;投入9800万元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1718亩、水泥硬化机耕道路115条51884米、沟渠128条80702米、土地整治(旱改水)1012亩;修建了蓄水池18个1500立方米,实施了密山四合院文物保护修复项目,挖掘了川东地下党綦南工委红色旧址文化,构建了水坝塘红色旅游景点,培育了特色餐饮3家和品牌酒店8家。
——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增效。全镇完成了羊磴至水坝塘314县道建设、水坝塘至芭蕉公路修建、集中村7.4公里通村公路改造、金竹村3.5公里产业路建设,实施了“四好农村路”养护工程195公里,安装了除险安防设施29处,改造了6处危险路段;全面落实了教育双减政策,加大了教育投入,使教学质量跻身全县第一方阵,学生初升高上线率达52.6%,中心校位列全县教育前位;有效提升了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规范了乡村卫生室管理,共建了镇、县两级医共体,促成了复兴民营医院建成并投入营运。
——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坚实有力。全镇积极稳定就业1439人,实现新增就业262人,统一组织劳务输出47人,兑现就业补贴14.25万元,帮助农民工讨薪450万元;组织动员适龄农村人员参保3868人,城乡居民医疗参保19890人,医疗救助2241人56.17万元;全面落实了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孤儿、残疾人关爱政策,救助困难群众175人次,发放各类保障金13.69万元;多形式、多维度推介了“川东地下党革命历史”红色教育基地、高腔大山歌等特色旅游资源,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
——生态环境和社会治理扎实有效。全镇进一步压实环境治理目标责任、网格包保禁止乱占耕地责任,认真落实了“长江流域十年禁捕”令,不断推行三池集污处理,极力控制源头污染;进一步强化了“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机制,开展了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重拳打击了新型电信诈骗,认真做好了劝返核减滞留缅北和金三角人员工作和禁毒工作,确保了人民群众经济社会安定和谐局面,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现象,出现了农民零上访零发生刑事案件治安环境。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卓见成效。全镇采取村组两级适时监测,实行网格管理,随机深入脱贫户中,调研生活生产情况,一旦发现风险,便举政策之力,坚决消除返贫现象。至今为止,全镇801户脱贫户无一返贫。
——以党建引领促振兴。全镇共有村党支部7个,社区支部2个,党员504人。近几年来,各支部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党组织活动、坚持“三会一课”、集体决策、严格程序发展党员、学习党史和党章、到娄山关红军长征战斗遗址,重温入党誓词,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等,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各种制度,从严教育管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争做振兴乡村的领军人物,牢固树立了党员的守纪意识、廉洁意识、忠诚意识和信仰意识,使党员确确实实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头羊”和“领头雁”。
采访时该镇三会村党支部娄旭告诉我们: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村在大力发展产业富农的基础上,对人才培养引进,人居环境治理,文化振兴和组织建设上,一刻也没有放松,只要初心不改,牢记使命,持之以恒,相信人民群众的腰包会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好,获得感、幸福感就会越来越强。
在采访时该镇关工委副主任梁大仁如是说:我镇是国家卫生乡镇示范镇,在乡村振兴中,还要切实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好群众子女上学难、看病就医难等问题,要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乡村振兴。
离职老村干部罗玉清告诉我们:针对全镇农村气候适宜,光照好的实际,我认为利用荒山栽植大山红柚子,是条引导农民走向富裕的好路子,可以达到绿化荒山,3年挂果,4年收成,保质期长,收益较大的目的。
原复兴村78岁老党员娄义建对我们说:进入小康社会后,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率领全镇人民群众持续发力,鼎力推进乡村振兴,群众生活进一步得到提高,人居环境越来越美,社会经济稳步发展,治安状况越来越好,照像这样坚持下去,农业农村越来越富裕,实现现代化指日可待。
采访完镇村干部代表和党员代表,镇党委副书记赵飞又带领我们来到了街道社区。
在天籁广场,长长的长櫈相互紧接,老人们三三两两,正坐在一起欢笑着拉家常;两三个儿童在大人的带领下,站在赛歌台上,不断在向广场上的爷爷奶奶挥手致意;音乐喷泉,因受长期旱灾影响,早已喷不出音乐和泉水来;川东地下地党胡晓峰、戴克宇和李明柱雕像,肃立广场一旁,脸上始终充满着共产党员的坚韧神态。
最后我们来到镇红色陈列室。
在陈列室里,我们看到了从水坝塘镇走出去的省委书记娄勤俭、将军石治理和300余名副科级以上人才肖像和图文记载。了解到复兴河的形成,至今已有上亿年的历史,从大山山底火焰洞滚滚流出,途径境内10余公里流入羊磴河。其水流稳定,冬暖夏凉,无任何污染,恒温常年保持在14度左右,实为贵州省内罕见的冷水河资源。据有关专家考证,河内自然生长着15种珍稀鱼类,其中二裂腹鱼已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持动物。
此外,还有4.5亿年前的远古海洋化石,见证了水坝塘镇人类生活的起源,也见证了该镇167平方公里热土上的繁衍生息。在这里可以看到,黔北文化与巴蜀文化水乳交融,汇集成独树一帜的山地文化,孕育了桐梓第一个共产党地下组织,演绎出一个个血与火的革命斗争故事。而该镇高亢明亮的高腔大山歌,伴着潺潺西去的复兴河,出现了琴棋书画、吹拉弹唱的百花齐放,点燃了山乡人民热爱生活,追求卓越,踔厉前行的激情,奏出了3万多复兴儿女一曲曲动人凯歌,诠释出极为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能歌善舞,勤劳朴实故乡人,彰显出了这个文化示范镇的独特魅力……
最后,我们来到了去年才修建完工的足球场。只见铺满塑胶的足球场,大小规范而壮观;几位儿童正在场上小跑,一位年青的保洁妇女,正在场中用手捡着纸屑、烟头等垃圾。我们惊叹极了!想不到在这么边远的山区里,居然能见到一个比县第一中学、第二中学等学校足球场还漂亮的足球场。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水坝塘党委政府,对发展足球运动是何等重视,广大青少年对足球运动的追求是何等强烈。
对水坝塘镇的采访结束了。我们深深为其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而震撼,她是中华民族数以万计的乡村的缩影。我们深深为镇党委、政府对脱贫攻坚取得全胜后的后续接力发展,感到由衷的欣慰。我们坚信,全镇人民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乡村振兴路上,会更上层楼,国强民富会指日可待,203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奋斗目标一定会胜利实现!(文/戴祥勤 丁云碧 图片/刘凯扬)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踔厉前行勇登 攀致力走好振兴路|木瓜镇乡村振兴工作掠影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