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军长征精神 踔厉推进乡村振兴
——贵州省桐梓县人民政府娄山关街道办事处乡村振兴侧记
(文 戴祥勤 丁云碧/图 黄刚)
桐梓县人民政府娄山关街道办事处鸟瞰图
“日出江花红胜火,夏来江水绿如蓝。”桐梓县人民政府娄山关街道办事处位于遵义市西北部,巍峨壮丽的娄山关山麓下,波光粼粼的溱水河畔。黔渝铁路、黔渝快速、210国道和崇遵高速公路纵贯境内。共辖9个社区2个行政村,人口14万人,面积73.51平方公里,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是当年红军长征革命老区。2016年8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同意,批准正式挂牌成立。
近年来,娄山关街道赓续红军长征精神,紧紧围绕农业农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环境振兴、组织振兴”,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收到较好成效。
静静的盛夏清晨,四下里阳光耀眼明亮。于是,我们县政府退休干部采风团,一行三人,来到了娄山关街道办事处。
陪同我们采访的对象是娄山关街道办事处武装部部长李大刚,他告诉我们:2020年街道在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瞄准工作责任、脱贫群众、防贫动态、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社会治理,持续发力,踔厉前行,奋发作为,全面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截止2022年,辖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4414元,与上年相比,人均增长2060.79元,增幅为16.68%;脱贫户及监测户子女在校就读258人,因身体原因无法参加学前教育、中小学义务教育及大专以上教育,社区和村采取送教上门、应助尽助等措施,共资助助学金57.75万元;对脱贫户及监测户401户1319人、四类慢特病239人,落实了签约家庭医生和健康服务管理;对脱贫户和监测户全面落实了住房保障,使其有房居住,安心生活;投资500多万元新建饮水工程26处、铺设管网10公里、维修蓄水池600立方米,解决了约3.5万农村人口安全饮用水问题;通过帮扶,排除了11户监测户46人返贫风险,发放了低保金600多万元、临时救助金26.62万元、残疾人补贴33.75万元、孤儿抚养金25人27万元;稳定种植面积25000亩,其中玉米、水稻15000余亩,复合种植4200亩,薯类10000亩;发展烤烟2300亩,阳荷500亩,中药材200亩;发展林下养鸡2万羽、林下种药500亩、林下养蜂1000余桶;为脱贫人口推送就业岗位3000余个,组织技能培训2期114人,现场招聘会2场7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200余人。
乡村振兴报告文学座谈会
在谈到建设美丽乡村时,李大刚部长告诉我们:街道党工委书记周国云、办事处主任蒋鹏同志,对街道乡村振兴工作非常重视,每月都要召开一次班子成员会议,听取分管领导汇报和研究下步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每月都要不定期深入村(居)民群众,进行明查暗访,发现问题,责成立即整改;要求选派第一书记和挂帮干部,必须常抓各村“五大振兴”工作,做到常住村组,深入群众,常抓落实;要求主要领导干部,必须以党建为引领,积极对接项目,大力引进资金发展产业。通过近三年的努力,辖区内农业农村一是切实抓好了基层组织建设,选优配强了村(居)“三委”班子,定期开展了党员干部“三会一课”、学习党章党史、重走长征路等主题教育,为全面振兴乡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积极开展了人居环境整治,美化了群众生活环境,发动党员、护林员、志愿者等清扫了公路300多公里,清理垃圾上百吨;三是开展了户厕整治共31处,彻底改变了排污不畅的落后面貌;四是有效治理了农村垃圾污染,建立了3个农村农药包装袋回收点,3个废弃农膜回收点,并发放了卫生宣传资料1000余份;五是定期听取了驻村第一书记和帮扶工作队员汇报,掌握工作情况,了解思想动态,确保了驻村帮扶人员不减、力度不减;六是大力开展学习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进一步强基固本,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七是召开群众会462场次,强化群众思想教育,让党的各项政策深入基层,深入民心;八是深化平安建设,畅通网信访、12345等信访渠道,按期化解了老旧信访积案。下步,街道为适应未来乡村振兴全面推进需要,将做好数字化乡村人才培训、乡村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化打造、乡村治理能力提升、乡村文化和村(社区)资源结合创新的准备,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把乡村振兴推向高潮。
中共桐梓县委常委、县政府党组成员、娄山关街道党工委书记周国云同志(左)到基层检查工作
在峰岩村,我们看到农村产业发展十分兴旺。村党支部书记黎开平向我们介绍道:峰岩村距县城7公里,交通便捿,生态良好,气候温和,空气清新,海拨在1000米至1300米之间,是休闲避暑的旅游胜地,鼎山县城古遗址就在这里。全村辖21.5平方公里、6个村民组794户3009人,耕地面积有4860亩,主要由汉族、苗族混居组成。在2015年前,乡间小路遍布,土墙木屋破旧,房前房后污水横流,群众生活贫困不堪,人居环境十分恶劣,属全县二类较为落后的贫困村。2016年打响脱贫攻坚战后,通过“三通一改”,全村公路、生活饮水、农业用电,通讯设施,村民住房等,村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乡村民宿从无到有;村组公路、烤烟产业路、方竹产业路,四通八达,形成网络;乡村民俗、卫生环境得到彻底改善;农民收入进入小康,正在走向富裕;家家户户用上干净自来水;安全环境得到了进一步净化。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发展20多户烤烟大户,种植烤烟2200亩,收入可达40万担600余万元;采取种植大户十合作社十村集体形式,发展天然蔬菜羊藿500亩,产量50万斤,产值可达150余万元;种植魔芋200亩,产值120万元;管护原生方竹林2000亩,产值可达100万余元,新栽方竹8000亩,五年后产值可达400多万元;维修养护村组公路33公里。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1.4万余元。
峰岩村党支部书记黎开平
峰岩村党支部为乡村振兴今后如何发展扶正了脊梁,务实了基础,找准了突破口,为早日实现全村农村农业现代化写下了浓浓厚重的一笔。每个人生命中都有自己的巅峰,黎开平支书欢心如故,他与村民们热爱这片黄土地,并将与她血脉相融……
最是一年夏好处,榴红荷香蔷薇开。在四A级景区杉坪村,我们看到:通组公路盘山而上,道路两两旁绿树盎然,一座座小山庄依山而建,并与景区融合一起,藏匿于青山绿水之间;滑翔伞、山地观光车、康养游乐园、农旅观光产业园、休闲木屋、月亮广场、黔北花海、观景台、开元芳草地等景点,星罗棋布,五彩纷呈;三五成群的游客,正在景区花海信步漫游,分享着美丽乡村的清新空气和如诗美景。这里,是一个交通便捷,空气质量好、绿化环境优美、人杰地灵、民风淳朴的好地方。
48岁的杉坪村党支部副书记何素容、景区营销部经理邓勇对我们介绍说:杉坪村面积11.8平方公里,有8个村民组1159户5048人,乡村建设的最佳亮点,就是2014年以来引资2亿余元,把全村打造成全国闻名的黔北花海和乡村民宿。何素容说杉坪村离县城4.5公里,是国家4A级景区,G75高速(兰海高速)、210国道、黔渝快铁穿景而过。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浪漫温馨的紫色花海,还可以享受林间乡村民宿酒店的宁静雅致;在这里还可以看到四季有花,山山有竹,沟沟有水,鸟语花香,绿树掩映,可称世外桃源的优美景象。2019年,该村入选贵州省第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同步小康创建最佳示范村。近几年,全村利用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竭力打造乡村旅游产业,以4A级景区“黔北花海”为依托,发展乡村旅舘72家,床位5000余个,每年接待重庆、贵阳等地游客10多万人次,直接收入达2180万元。此外,全村还发展方竹2800多亩,为景区流转土地4700亩,获流转金2700万元,村集体经济年均达43.3万元,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万元,位居全县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位。下步计划将紧密配合景区,打造800亩温泉、酒店高端避暑区,进一步拓展乡村旅游带动村民经济收入的作用,让全村人民享受到更加美好的人居环境,获得更加富裕的经济效益。
“凝聚力量促发展,踔砺奋发向未来”。党工委书记周国云、办事处主任蒋鹏等领导同志带领一班人,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最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着力抓好街道办事处的乡村振兴工作。为发展新兴产业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的支撑。“做给群众看,鼓励群众干,带领群众赚。”他们忠心耿耿,践行着对党的铮铮誓言,彰显了共产党人的高度政治自觉和使命担当!
周国云书记(中)深入群众调查研究
美丽乡村,催生“美丽经济”。让群众放开手脚,为创造幸福生活而奋斗,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无微不至地关怀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细致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如春风化雨,春雨润禾,悄然点上了一盏盏温暖基层干部和村民们的心灵之灯...
采访合影戴祥勤(左一)黄刚(左二)丁云碧(右二)付仕云(右一)
采访完娄山关街道办事处,看到城乡人民群众在街道党工委的率领下,正一步步从小康社会走向富裕道路,正以惊人的速度,高质量向前发展,我们为娄山儿女在新时代大力赓续红军长征精神,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我们衷心祝愿他们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阔步前进,再创辉煌,努力为早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代而努力奋斗!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