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炭花舞传承人胡光旦、胡光河
中国新报湖南讯(通讯员 陈远志)隆回,是湖南省闻名遐迩的“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滩头年画、花瑶挑花、呜哇山歌享誉全国。10月29日,笔者有幸再睹堪称一绝的七江民间民俗文化表演——炭花舞的靓丽风姿,这个古老的民间艺术奇葩已入选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在向世人展示出它神秘的面纱和无穷的魅力。
一千多年以来,隆回县七江炭花舞主要流传在本地七江镇一带。该镇地理位置独特,位居县境中部偏北,东临高坪镇、荷田乡、西抵六都寨镇,北靠司门前镇、羊古坳镇;总面积82.19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400余个村民小组,村民6.1万余人;属雪峰山脉,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峰林立,逶迤绵亘,七江大垅(号称小平原)是县内四大田垅之一;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稻谷、柑桔、茶叶、尾参等中药材;乡镇企业以生产烟花爆竹、农产品加工为主。当地有众多的“垅”,是人口最稠密、物产最富庶之地,也是梅山先祖农耕最早的开垦地。解放后,群众文化更是得到长足发展,曾获得湖南省“群众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七江炭花舞历史悠久。据悉,它是由古梅山先祖夜里狩猎时照明的火把发展而来,后又结合了照鱼用的炭灯。其内容有三类:一是对氏族图腾的膜拜和礼赞。二是表现民间传说故事。三是表现大自然中的美丽图案。唐宋时代,龙类舞传入七江一带,夜里舞龙时,人们就用炭灯照明开道。后来,通过无数艺人的不断加工提高、传播,照明用的炭灯发展为表演性的“炭花舞”。舞龙灯时它为龙灯队伍开道,不舞龙灯时,它又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形式,并逐渐成为梅山人婚丧嫁娶和各种喜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演出节目。
七江炭花舞道具简单。演员少,不受表演场地限制,舞蹈动作刚柔相济,千变万化。表演时,表演者两手握住挑灯笼竹杆的下端,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两手相距一尺左右。先用枞树膏或栗树皮作燃料,装入用铁丝编成的小网笼中。待炭花点燃后,运用抛、绕、抖、收、蹲等肢体动作,甩动灯笼起舞,火星飞溅,宛若游龙夜空翻腾,恰似赤练疾驰而来,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奇美异常,叹为观止。舞蹈动作有“雪花盖顶”、“黄龙缠腰”、“双龙抢宝”、“8字回纹”、“六十华诞”、“扫地莲花”、“朝天三炷香” “奥运五环等等。由于观赏性很强,随时随地可表演,成为梅山文化中独特的民俗舞蹈,体现了这一地区的文化传统,是渔猎时期诞生的舞蹈“活化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七江炭花舞承载着丰厚的历史积淀,表达着古梅山的传统民俗,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观赏价值。更因为它经历了梅山先祖时代的萌芽期,唐宋后的孕育期,明中至民国的成熟期,建国后的发展期等阶段,就像一缸埋于地下的陈年老酒,越久越醇香。
相传,七江炭花舞是一种“口授心传”的民间艺术,表演技巧难度极大,一般人难以胜任。它打破了父授子承这种普遍的传承方式,没有谱系记载。七江乡现仅有传承人胡光旦、胡光河两人,且年事已高。近年来,随着农村传统文化精神的萎缩,导致许多人认为现代舞蹈才是科学时尚的。当地年轻一代对流行舞蹈的热爱远远胜过了七江炭花舞,致使七江炭花舞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小。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现代农民忙着挣钱,为生计日夜奔忙,年轻人又都向往都市社会的时尚生活,对本地域古老的传统艺术渐失热情,纷纷走出深山,进城打工,七江炭花舞后继乏人,形势紧迫。
为了普查、传承好七江炭花舞,2006年,县政府划拨专款5万元;从2007年起,连续3年每年拔专款2万元。为保护从业人员技术、技艺,特制定了有关政策,授予老艺人荣誉称号,鼓励他们带徒传艺。县文化部门积极开展七江炭花舞的普查工作,运用文化、图片、声像等方式,完整地记录七江炭花舞的历史和传承脉络。同时,还成立了七江炭花舞研究学会,建立七江炭花舞科研课题,举办了七江炭花舞研讨会,组织老艺人演出,为七江炭花舞开拓广阔的空间。
七江镇党委书记张峰介绍,保护七江炭花舞,主要是保护传承人、作品、文化表现形式等三方面的内容,将对有代表性的传承人的保护放在第一位,从生活、保健等方面给予政策性补助。同时,加强对传承人(继承人)及青少年的培养。目前,该镇已对七江炭花舞进行了全面的普查,通过搜集、记录、分类、编目等方式,建立了完整的档案;用录音、录像、数字化手段对七江炭花舞进行了真实、全面、系统的记录,并作了妥善的保存。2010年,主要是收集、采录传承人相关图片、文档资料,建立好数据库;做好《七江炭花舞大成(DVD)》前期准备,编辑七江炭花舞文献。2011年已出版《七江炭花舞大成(DVD)》、七江炭花舞文论集。
目前,隆回县政府、七江乡党委、政府已将炭花舞列入产业扶贫项目,并与旅游开发结合,计划投资一定的资金予以综合开发利用。每年定期开展系列活动,借此吸引更多游客前往七江,发展当地旅游业,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我们相信,七江炭花舞这个千年童话,正以璀璨的姿态展示着她的青春魅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重庆:山水之城 美丽之地
下一篇:浙江建德:特色种养殖产业助力文旅消费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