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融媒网

导航菜单

乡村振兴丨河北肃宁:“90后”夫妻育苗人

2023
02/13
10:25
新华网
分享

“90后”张莎莎近年来几乎每个春节都是在温室大棚里度过的。记者见到她时,她身着蓝色工作大褂,揪起一株麒麟西瓜苗观察长势。“这个品种好,个大瓤甜,从3月到10月可以摘3至4茬。”张莎莎说。

  2月9日,张莎莎、王学猛在育苗温室里观察苗情。(受访者供图)

为全国各地的种植户培育易种好管、商品性强的好苗,是河北肃宁县“90后”夫妻王学猛、张莎莎的追求。从对专业知识一无所知成长为被客户认可的行家里手,这对年轻人从事育苗行业到今年已经是第8个年头。

2015年,张莎莎、王学猛大学毕业后放弃城里的工作,从零开始,跟着父母边学习、边实践。工厂化育苗播种、催芽、调苗、并盘、出苗,每个环节都要精细化管理,来不得半点马虎。

  2月6日,张莎莎在育苗温室里观察苗情。新华社记者王民 摄

“这些苗像我的孩子一样,它们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它们。”张莎莎说。经过几年的学习积累,夫妻二人分工明确:丈夫负责新品种试验、示范和推广;妻子负责育苗技术管理和销售服务,她还开通视频展示育苗过程,教种植户栽种、水肥、温度、病害管理技术,逐渐赢得了客户的口碑和信任。

  2月6日,张莎莎(左)在育苗温室里观察苗情。新华社记者王民 摄

2017年,父母将肃宁育苗基地完全交给他们打理。育苗基地实行合作社经营模式,周边村民也认可他们的技术,慕名加入合作社。社员王建川将自家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在这里打工月收入三四千元。还有一部分社员平时自己种大棚蔬菜,育苗忙时就在合作社打工,工资按天计算。

“社员买苗一般都有一定折扣,我们全程负责技术指导,还请农科院专家去社员棚里指导品种种植以及病虫害防治。这样,社员的成本降低了,效益也会更好。”张莎莎说。为让社员们多增收,张莎莎还列了一个全年种植计划表,通过填满种植茬口空档,解决农户的销路困扰,进一步增加收益。截至今年,合作社种植面积扩大到500亩,吸纳社员600多人。

“我们希望将国内外的好种子筛选转化成适应当地水土气候、抗性强的好苗子,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王学猛介绍,育苗基地新建高标准玻璃连栋育苗温室,引进先进的自动播种流水线,获得了9项实用新型专利和4项绿色认证。现在,基地的出苗量从2014年的1亿株增加到2亿株,品种从50多个增加到七八十个,累计淘汰了20多个品种,客户遍及京、津、冀等14个省份。(记者王民)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优化营商环境 各地推出哪些新举措?
下一篇:最后一页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