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休宁县鹤城乡樟源里方氏宗祠前,烟花鞭炮齐鸣,人声鼎沸,樟源里村民喜迎三块清代翰林“定制”的墓地界碑移存于方氏宗祠。至此,该村出了三位翰林有了物证,进士故里实至名归,村人皆大欢喜。
休宁县鹤城乡樟源里古称鄣源、石门,北宋熙宁辛亥年(公元1071年)始祖方遊(字公悦)自祁门赤桥迁入建村,至今950余年。樟源里历史上文脉勃兴,科甲绵延,据考先后诞育了18位进士(其中原籍6人,寄籍12人)。
3月18日,村人在陪同外迁省内定远、霍邱的方氏宗亲回乡祭祖时意外发现其祖坟周边有三块界碑,碑文分别为“翰林方界”“两淮运宪方”“翰林院方界”。界碑呈扇形拱卫在祖坟墓碑大约7—8米远的上方,距今至少150余年。
据《鄣源方氏家谱》记载,墓主十二世方礼端(字泽三)元朝末年迁邻村鄣汀,其后人清朝顺治年间续迁霍邱、定远。外迁的方氏族人发扬先祖悬梁刺股的苦读精神,诗书传家,其中尤以迁定远炉桥一脉为甚,8人中进士,三人被钦定翰林:方炜(方礼端十三世孙),字燮和,号碧岑,又号余斋。乾隆壬辰科(1772年)翰林,由洗马京察一等外放官至江南河库道。编修。方锴(方礼端十五世孙),字楚金,号铁君,道光已丑(1829年)翰林。编修。方濬颐(方礼端十六世孙),字饮苕,号子箴,又号梦园。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科(1844年)进士,乙丑年(1845年)翰林院编修。两广、两淮盐运使,擢四川按察使。三位翰林感念先祖恩德,不远千里回乡设立界碑,言外之意,告示后人:界碑以内是方氏先贤墓区,其他姓氏村民不得擅自袭扰侵占。为保存文物,参与祭祖的定远方毓斌等宗亲建议古碑“移驾”方氏宗祠,并许诺回去后仿制三块立于原址,做纪念留于后人。
三块界碑与方氏宗祠“树德堂”上厅横梁上悬挂着的三块钦点翰林匾(2018年,方氏宗亲、上海《新民晚报》退休记者方毓强根据樟源里村中老人回忆出资仿制捐赠)相辉互映,熠熠生辉,让方氏族人敬宗睦族、感念先祖恩德的家风世代相传。(程亮 韩文杰 盛红兵供稿)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