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角,一种水生植物的果子,棱角分明,有三菱和四菱角之分。在植物的果实中,若非要比较一番,估计很多人都会认为她的品相算不上漂亮。果实造型有些怪异,可以用丑陋来形容,还有刺。但它有独特的魅力,有很多丰富的营养,是人类喜欢的食物之一。自从某一天吃了菱角后,就一发不可收,我从此喜欢上了它。
人类喜欢学习动植物的品格,菱角也不例外,菱角有菱有角,品格鲜明,不与其他植物争宠,你有你的芬芳与圆润,我保持我的尖角特色,在植物界自成一色。
人类在童年和少年时期,所表现出来的品性与菱角有些相似,青春懵懂,有棱有角,不受世俗约束。对世间万事万物充满好奇,总是带着不竭的求知欲望去知晓,认知世间的一切。很多人都很怀念自己的青少年时期,有些幼稚与青涩,但骨子里却保持着那份美好与纯真。
很多人在青少年时期都是保持着成人变化前的本真,这些本真是人性与生俱来的,也有成长教育中的真善美。
比如:孩子们会在放学的时候严格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很有规则意识。但是,都是从这样的青春年少走来的成人们,他们就会有“中国式过马路”,时常在城市的街道上发现有一群又一群的人成群结队违章过马路,根本无视交通规则的存在。他们深谙“法不责众”的道路,所以他们敢于去冒这样的风险。在大人眼里,这是一种聪明的表现,一种灵活变通的方式。如果不这样,好像要被别人视为比较愚钝,不够灵活。其实,成人们已经变得比较圆滑了,没有了菱角。
成人们在年少时也曾是菱角,他们逐渐演变成了鹅卵石, 鹅卵石饱经浪打水冲的运动,被砾石碰撞磨擦失去了不规则的棱角。经过岁月的历练与打磨,大人们变得圆滑。从前我们都有棱有角,而现在,曾经冥顽不化的我们都被时间过滤得世故,顺应变化了。
某天,我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母女俩,就好像鹅卵石与菱角的对话与冲撞。
有一位妈妈,认为孩子在学校闯祸了,犯了错。妈妈心里知道这件事孩子做得没错,但还是批评孩子的这种行为不妥,以后不能再犯。她给我讲了这个故事后,我并不认为孩子有任何错误,相反,我认为这个孩子的做法却是正确的。各持己见,令这位家长有些惊慌,她担心孩子在学校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那位妈妈介绍说:“我女儿今年10岁,在读五年级。有一天,老师在上课时将金缕玉衣中的‘缕(lv)’读成了(lou),女儿举手站起来就指出老师的错误,没想到,语文老师要她在课堂上道歉,老师感觉这孩子不懂事,当众出老师的丑。我说她这样的行为不妥,未获得老师的许可就随意站起来。下课后,我女儿感到有些委屈,明明是老师错了,却非要我道歉。这是什么道理?她想不通,一定要跟老师理论清楚。于是,她就带着《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来到语文老师的办公室,老师面对学生挑刺,心里非常不悦,板着脸,铁青,很不情愿地认可了我女儿指出的错误。”
这件事后,孩子的妈妈批评孩子的这种做法不当,她给孩子说:“即便老师错了,你也不应该在课堂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指出老师的错误。这样做,老师很没有面子的,她的权威会受到挑战的。”
崭露锋芒的孩子在电话的那头非常倔强,坚持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视死不认错。与她妈妈顶撞起来,有一股势不两立的意味。
人出生时,犹如一块质朴的石块,有棱有角,生气勃勃。他们希望这个世界是美轮美奂的,都是满满的正能量,无处不有温暖。
那个小姑娘还为自己辩解:“我又没有做错,凭什么,人人都视错误而不顾,那不是纵容错误继续发生吗?我给老师指出来,是对她好,她应该感谢我才对。”
或许,这位小姑娘知道终有一天也会变成一块“圆石”,但现在的她,还是一块有棱有角的方石,当现在的她还有棱有角的时候,对一些正确的事物说不,创意一些看似不可理喻的东西,多来一些奇思妙想,这才是孩子们应该拥有的青春。
这位妈妈无法说服孩子,非常生气,菱角与鹅卵石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她还在耐心地给孩子讲道理,试图说服闺女:“闺女啊!这不是论对错的地方,这是学习的地方,她是老师,她就是权威,即便她读错了,你也不应该当场指出来,老师会难受的。谁都会讲面子的,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面子很重要,谁麻别人的面子,那是很不友好的方式。希望你下不为例,我去跟老师道歉,不然,说不准老师会打击报复的,给你小鞋穿。”
这位妈妈处理问题的方式,你不能说她是错误的,这是成人的处理方式,也是中国式处理问题的方式。在生活无情的打磨中,多少人会慢慢被磨去棱角,变得圆滑而世故。
在中国,比较尊师重教,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非常崇高。在中国家庭中的香火上,就将老师的地位摆出来了:在封建社会,香火上写:“天地君亲师位”,在现代社会:“天地国亲师位”;还有一句古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所以,对待老师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老师的权威是非常神圣、崇高、不可抗拒的。
年轻的时候,每个人都是一块有棱有角的顽石,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打磨,有的人变成了耀眼夺目的钻石,有的人却变成了又圆又滑的鹅卵石;有的人变成了温润明亮的玉石,有的人却变成了又臭又硬的茅坑石。
为此,这位妈妈的言语和处理方式都是受到这种传统道德思想的影响,要这样“聪明”去处理。她很担心掌权的老师对自己的孩子不利,给她设置很多看不见、摸不着的障碍。会影响孩子的成长,或许是孩子的一生,为此,不管如何,都不能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孩子不依不饶,但是,妈妈可以为了孩子,愿意通过很多方式消除不好的印象。比如,直接去道歉,给老师赠送礼物,抑或给老师帮忙解决问题。从此后,这位妈妈的心里会有一个心结,一直存在着。她很担心老师会不会有这样的胸怀,这样的大气量,会原谅孩子的“鲁莽”行为。假如老师小心眼,做表面样子,岂不是,隐藏着很多危险?
在很多妈妈和爸爸的眼里,孩子毕竟是孩子,不够“聪明”,他们传递给孩子的思想是要圆滑变通, 识时务为俊杰。
多少充满正能量,满怀纯真,具有正义感的童真被现实社会的很多传统思维所绑架,变得单一。多少学校的学生是不敢随意指出老师的错误的,哪怕老师要求学生挑刺,检举揭发老师的不端行为,设置隐秘的举报箱,也很少有学生站出来与老师“对抗”。
如此这般的教育,依然是一种驯化,一种扼杀孩子们的创新能力的统一步调的权威思维方式。不具备平等相处,充分尊重孩子们天真烂漫的多元化思维,创新性思维。与孩子们交朋友,进行交互性沟通与辩论的教学模式与理念。
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导方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应该把教导改为引导。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让学生学会一堆知识,不管学生愿不愿意,合不合适,都要强灌给你。而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获得独立思考问题的各种思维方式。
那位妈妈请教我,用什么方式去处理这样的事情是讨巧的?
我回答她:“告诉孩子,首先要肯定孩子的这种勇气;其次,要鼓励孩子坚持真理的行为;第三,下次变换一下处理方式,让老师有台阶下,老师改正错误。圭角不露。人无完人,孰能无错;第四,每个人一生都要坚持真理,传递正能量,少些套路,少些忽悠。真实的力量,无懈可击!”
后来,事态的发展有了转机。那位老师给学生道歉了,并表扬了学生。这位妈妈终于松了一口气,但她并没有完全放心,还是有点担心,生怕表里不一的人。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我们究竟是当一个有棱有角的菱角,还是经过岁月打磨,被社会这个大染缸浸染过的鹅卵石。还是外方内圆;抑或是圆滑处世,有棱有角做人。我无法给出一个标准答案。
有棱有角的害处是,别人啃起你来十分方便;圆滑的害处是,别人让你滚的的时候,你也就滚了。
你说只有被磨平了棱角,才能越走越远,可我只知道,最昂贵的宝石,都是有棱有角的。
一个社会内外都有菱角的人多了,社会的规则意识就增强了。我很想在岁月的河里捡一块没有被消磨的有棱有角的石头,将来刻上墓志铭……
(本文作者)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第九届中国戏剧奖在广州颁奖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