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塔今昔漫记
李放鸣
引 子
远看天台路径斜,
白云深处照新塔。
心旷神怡临绝顶,
四顾景象美如画。
当你从106国道路旁的湖南省攸县二中分路口下车,再转车西行8公里,便来到攸县原坪阳庙乡政府的驻地杏花坪。这时你若放目东眺,就会立即看到:一座青翠、高峻的山峰上,一尊巍巍的古塔,映入你的眼帘。古塔高耸入云,这就是攸北石城观天台古塔!
啊!天台塔,您是攸北大地的象征,您更是攸北大地的精灵!
狮象把水口 塔旁出皇帝
天台塔,坐落在攸县北部山区之乡坪阳庙。这是一块人杰地灵的神奇地方,多少年来,有一段被当地人世代流传的、耐人寻味的地方掌故:传说在一个较为古远的年代里,朝廷的一位钦差大臣乘着大官轿,身后簇拥着一大溜随从,来到山清水秀的坪阳庙巡视。晌午,当他来到龙泉村大竹米谷湖时,立即被这里的独特风景迷住了:左边,一座恰似雄狮的大青山从南驰来;右边,一座如大象之头的大青山从北扬起长长的象鼻紧抵在狮形山的身边;狮形山后矗起一尊七层楼高、笑迎日出的“天台古塔”;象山近处一座恰似仙女般的山峰飘然而来。这时,狮山象岭拥挤合抱围成一个狭长的青山峪,一条自西向东,清澈见底的大江转上一道弯,白浪激扬,似是捧着一盆白色的米花,再经过一次流水的自然落差,将它下面的江床渐渐形成一个圆形的大湖。人们赐它个美名“米谷湖”。这时,清清的湖水又静静地淌向前方,隐没在两岸青山中,似乎不知去向。原来,它闯过了龙泉的山凹处,在大竹垄中摆起一道“S”型大极图,与毗邻的龙兴、龙中、龙旺、坪龙大江之水汇合,“五龙”并列浩荡东进!行到此,突然,这位熟识风水的朝廷大臣不由“啊”了一声:这岂不是狮象把水口吗?这是一块能诞生‘天子’的人间宝地!于是,他心想这里一定会出有统治天下的大人物,绝不可藐视这地方。因此,他立即命令落轿,脱下官袄,以平民的身份和随从一样,沿道步行而上,边走边细细瞻仰着坪阳风光。这位朝中大官的眼力真不错,这里果然流传着一则令他陶醉的“出皇帝”的民间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此地一位30多岁的贫苦农妇怀孕后,一条黑狗守在屋顶,一块乌云罩着房顶,屋后又长出72根大竹。当小孩快降生时,黑狗被妇人冒失的哥哥打死了,黑云顿时散开,“龙胎”的秘密被观星象的人发现。小孩刚出生,皇帝的兵马就赶来了,将这个“天子”追杀在今高枧的“天子坪”。
故事代代相传,苍天不负庶民心。后来,这里还是出了个大尧帝。古书《帝王世纪》曰:“帝尧……母曰庆都,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都平阳”。传说,坪阳庙这个地名就是尧帝取的。当地的一份地名资料称:此地的中心叫杏花坪,因位于礼陵凤凰山之南,在易经方位学上称阳,境内又有一座南岳庙,故取名为坪阳庙。
赵真修成仙 赶石山上走
公元960年的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一位年迈40岁、眉清目秀、腮挂长髦、白晰方脸的道人,头戴太极图腾礼帽,身着云纹镶边龙袍,手执拂帚,逆沙江,绕米谷湖,过杏花坪,转上了天台山。这是何许人也?这原来是攸县志上所记载的赵真人。据有关资料介绍,赵真人与宋朝开基祖赵匡胤为同宗,相传他在唐朝末年与一位叫陈抟的方士,同在鬼谷仙师之下学道,学成后寻访天下名山,继续修炼,以求早成正果。几经察访,赵真人选在曾出过“天子”和尧帝的米谷湖畔的北江乡沙村的天台山开山建庐,作为静修之所。
宋初,偏僻的沙村人烟稀少,赵真人几经披荆斩棘,终于来到攸县北大门第一高峰——天台山。只见山顶岩石耸立,山下众山俯伏,远近风光尽收眼底。山上古木参天,草木繁盛,云蒸霞蔚,风光秀丽,紫气腾升,百鸟朝凤……他似乎有种陶渊明“世外桃源”般的仙境感觉。因此,他在这里真正开始了他的开山建庐和静修其道的生活。
忽一日,得道道人赵真南柯一梦,梦见观世音菩萨要他前去救助攸洲地带百姓,说有一妖孽在天台山作怪为患,压制攸洲子弟升迁,使神洲大地难得此地不少栋梁之才,连当地的天子坪真命天子刚一出世,却遭杀身之祸,命丧黄泉,完全是此妖所为,令赵真人在天台山上刻一石棋盘与妖决战,并要当地百姓捐资建一座宝塔方可镇住孽妖,保地方安宁,子孙得升迁。赵真人受命后,果真在天台山上刻一石棋盘与妖大战,几经拼杀,方揭开山上瘴气。
赵真人在天台山开山建庐,凿洞为室,养心修道,数十年如一日,过着淡泊生活。游人见他在静修入定的状态下,闭门谢客,不食人间烟火,仅以岩石上渗出来的甘泉润肠,终日盘腿端坐,似睡非睡,似梦非梦,数日不醒,世人称奇。其实,他是在为攸洲子弟而祈石垒塔。又一天深夜,顿时天上金光闪耀,天门洞开,赵真急忙静心闭气,虔诚俯身跪地,向天公求石建塔,天公向他微笑点头应允。几天后,天台山下,到处都从地下冒出象猪、牛、鱼、蛙样的动物,被一个个陌生人赶着,从天台山的山脚一直赶上了231米高、山坡特别陡峭的天台山顶。顿时,天台山上各种动物云集,拥挤在山头。一天,一个屠夫又赶着一头大肥猪上天台山,他走后,有个和尚问当地的一个农民:“你看见有人赶猪过路没有?”那农夫回答说:“看见了。”农夫话音刚落,刹那间,那尚在半山腰的屠夫和猪,皆同山上的各种动物,全都变成了一动也不动的、千姿百态的大石头。原来,神仙赶石建塔的天机被凡人识破!如今,在坪庙垄里,仍可远远瞧见一只头朝沙村、背负龙兴、形如蛤蟆的巨石,高高地蹲在天台山侧,传说是古人建塔时有意丢弃的一块巨石未用,而以它去润泽山后乡人,平衡南北关系。此后,龙大片的土地比五坪片、黄公片的土地肥沃,农作物易种厚收。
元初一义举 宝塔傲二县
赵真仙逝,不觉过了400年,时间的年轮转到了元初的1343年。这时,沙村的人口增多了,大片土地得到开发,经济有了发展,赵氏道教文化也随之与时俱进。就在这一年,赵真人的后代与当地民众,就在“出过皇帝”的米谷湖湖畔,赵真初始开山建庐的天台山上,同时建塔筑观,山顶为塔名曰“天台”;山侧为岩,曰:“雷神岩”,岩前有一棵古松和一棵桂花树;山坡为观,名曰:“石城观”。
元初一义举,宝塔傲二县。据坪阳籍报人——解放时“长沙交通报”记者王汉青老人生前记载:地处攸县北江乡(今坪阳庙)的石城观上,原有一座纯用本地紫褐色巨石建成的七层八角古塔,叫天台塔。它创建于元朝初期,到现在已经有近700年的历史了……古塔门窗没有用一寸木头做的,都是用紫褐色石块巧妙地架设而成,匠心独运,饶有风韵。塔内有螺旋式石梯,盘旋而上,到第七层塔顶凭窗远眺,不但沙村(坪阳原名沙村)景物尽收眼底,而且南面可依稀瞧见攸城轮廊,北面可俯瞰相距40华里的礼陵泗汾镇。塔门上方有石刻凹形正楷“天台”两个大字,字约2尺,笔力劲秀,耐人欣赏。夕阳余辉,反射到塔身上,金碧辉煌,灿烂耀眼。据说,早先塔顶,原系有一铜铃,每当山风吹来,叮铃叮铃声,数里可闻。塔下建有“石城观”,正殿供奉“风伯雨师”,旁殿供“杉仙真人”。每逢大旱之年,砂村士绅,带领群众,杀猪宰羊,到此祈雨,并抬杉仙真人偶像,周游满村田垄,谓之“扫水”。观门口有两株侧柏和一株枝繁叶茂的桂花树和一棵大樟树,观内设有玉皇、杉仙、六尊神像及十八罗汉绕观音。八月金秋时节,香飘数里,沁人肺腑;每株侧柏,胸围足有五尺多,柏叶呈圆锥形,直刺蓝天。雄伟中又透露些幽静风度。观前观后,或柿子树,或苦槠树,或枝叶亭亭如盖、盘根错节的劲松,遮天蔽日。
天台塔建成后,这里远近闻名,游人如织,世人无不形容:“攸洲府北有‘笔架’山(指天台山),南有‘接官亭’。”据说,建塔前,无论谁任攸县知府,任期难满三个月;建塔后,攸洲大地人才辈出,辅佐国事,职位稳如泰山,天台古塔更显神气。
以后,明、清两朝的当地绅士和社会名流,曾第二次大型重修此塔,使它风雨近700年而巍巍矗立于攸北大地不毁!
传说妖作怪 雷公劈了塔
1954年农历4月初4日,本是个晴朗、闷热的夏天,中午,突然,乌云翻卷,雷声隆隆;飞沙走石,狂风大作,不一会儿下起了罕见的倾盆大雨。大约下午2点多钟时天空蓦地划出一道光芒万丈的刺眼闪电,直劈塔顶,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天台古塔顷刻倒塌……时值解放初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受到新社会的激烈荡涤,古塔声价从此一落千丈,再也没人理睬,最后彻底倒塌,文物破碎,丢弃山头。
古塔倒塌原因,众说纷纭。但很快形成了一个主流说法:雷公劈塔是蛇妖作怪。说是有人在石城观脚下,亲眼看见一条有大水桶般粗的大蛇,横过几个山坡,前不见其头,后不见其尾,正钻进石城观山脚的大石洞里去修道成精,与修练成仙的赵真争夺观主,赵真斗不过蛇精,遂请求天公助阵击蛇而误毁了古塔。
古塔上三层倒塌后至1958年冬,坪阳庙乡第一次修建北干渠,施工的醴陵民工团和本地当权者商议后,又将天台塔下残存的四层全部拆除,把石头运到龙前和笔伍修渡槽墩脚。这样,千万块天台塔塔石从此葬身大江。现在龙前村红星组埠下的江中礁墩,就是此塔塔石砌成的。
今朝逢盛世 古塔重上天
2004年6月3日(古历四月十六日),天高云淡。上午10点多钟,从广东回乡的师级干部吴英豪,从攸城回乡的原攸县政协主席刘炳炎以及县文化局等单位的领导,在当地党政领导的亲自陪同下,乘数10部小车,沿着弯弯的沙子岭山路,徐徐驶上了雄伟的天台山山顶,登上了重建的天台古塔,鞭炮声、欢呼声融成一片,呈现着一派隆重的节日景象——大家欢聚一堂,热烈庆祝天台塔重建竣工!
为了这一天,攸北民众已整整翘首期盼了50年!近年来,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空前提高,国泰民安,政通人和,这里发生了喜人的深刻变化。人民富而思文,富而怀古,多次呼吁,重建宝塔。于是,几经磋商,组成天台宝塔重建委员会,向社会发出重建倡议,立即得到了不少有识之士、政界领导和广大民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护。筹委会春风得意,迅速规划设计,落实重建方案,自己垫付资金,于去冬正式动工重建,经数月努力,终于使天台古塔重上蓝天!
重建的天台古塔,按原貌原址不变,塔身坐东北、朝西南,呈八角形,塔高7层22.1米,由攸县建筑勘探设计院设计,坪阳建筑队施工。重建时间为:2003年12月15日奠基,至2004年农历4月16日胜利落成,总投资32万元。
重建的天台古塔,是一颗攸北古代文化的灿烂明珠,她向着美好的明天,沐浴着新时代的春风,从历史的尘埃中翩翩走来,高高地耸立在天台山白云飞渡的蓝天上,年年代代笑迎红日东升!
[作者简介] 李放鸣,男,生于1953年8月,现为攸县宁家坪镇文化站站长和攸县文化创作协会成员。自1989年以来,共在《河北文学新闻导报》、《湖南日报》、《潇湘晨报》、《湖南农村报》、《湖南科技报》、《湖南农业》、《湖南老年人》和《株洲日报》、《株洲晚报》、《宗教文化》、《攸县印象》、攸县广播电台、电视台发表通讯报导、纪实文学作品逾千篇,曾被评为攸县十佳通讯员和文学创作优秀奖。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五百年神湾 其道大光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