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漫舞。年年端午,今又端午。泱泱五千年文明史上,端午既是民俗节日,更是文化情思。
2023年端午节前,“龙舟热”成为亮丽风景。5月20日,2023年中国龙舟公开赛浙江常山站开幕;5月28日,2023年中国龙舟公开赛又在四川恩阳站举行;福州提出,到2025年,龙舟运动竞争力、融合率、参与率显著提升……赛事为桨,城市为舟,桨动而舟行,一场场精彩的龙舟赛事,在擦亮“端午、龙舟、诗歌”三张文化名片的同时,也在借力传统文化的动能,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
“人间烟火气”——在2023年的端午节,化为传统节令文化盛宴里的花式活动与鼎沸人流。每个华人都是端午文化的粉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一叶叶劈波斩浪的龙舟,是千百年来历史长河里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明风骨。
龙舟竞渡浮水来,劈波斩浪迎端午。鼓声阵阵、彩旗飘飘、龙头高昂。端节午赛龙舟传达的是“龙头所向,是乡愁”。端午文化的核心,不只是粽子,也不只是龙舟,还是源远流长的家国情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浩荡千载的爱国情怀背后,折射出国人自古就有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储光羲的《观竞渡》、白居易的《竞渡》、刘禹锡的《竞渡曲》里,都提到了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这些名句,传扬的是鲜明的民族精神,彰显的是永恒的时代价值。
端午节,自古便有赛龙舟、挂艾草、吃粽子、佩香囊、放纸鸢、洗草药水、浸龙舟水、吃龙舟饭、拜祭龙图腾等习俗。虽然今非昔比,但国人仍可从那些渐行渐远的传统民俗中,找回国家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借着“网络中国节”和“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东风,让端午文化在新时代绽放繁花万朵。溯源最深沉的历史,开启最长远的未来。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活”起来、“火”起来的端午节日,不仅向世人展示中华文明所具有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更以生生不息的磅礴力量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最深厚的精神底蕴。
草木葱茏,艾蒿摇曳。雄黄酒烈,千帆竞发。端午节,从两千多年前的岁月之河上浓情而至,寄托着国人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与向往、延续着中华文脉浩荡传承的情怀与思想。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侗情芷江》抢了《早安,隆回》的风头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