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蓝天白云,高朋满座、嘉宾云集,老中青少四代相聚关博古院,同赏秦岭秋色,共襄文化盛举。南五台山下,灏文书院前,一场以弘扬节庆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在中元节当天隆重举行。
“今天我本来以为是一个普通的活动,在各位爷爷的教导下,我才知道今天不仅是活动,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日,叫中元节,我也深刻地领悟到了中元节的传统文化,还有它的来历,我懂得以后要孝敬父母,不辜负那些为我们付出努力和爱的人!”参加活动的小学生代表王颢清同学深有感触地说。
天高云淡迎金秋,秦岭欢歌渭水流。
为传承节庆文化,赓续传统美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8月30日上午,由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灏文书院主办,大风诗社、神农诗社协办,三乐园承办的大美关博•农历七月十五古会在灏文书院举行。省内文化工作者、专家学者、教授、研究员、书画家、非遗传承人、学生代表等参加了活动。活动由大风诗社秘书长王小兰、神农诗社秘书长韩伟峰主持。
会上,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省政府非遗保护评审专家傅功振先生,著名文物勘探和陶瓷研究专家、省文物勘探公司董事长王德义先生,国家一级演员、西北春晚总导演、神农诗社副社长王科学先生,著名茶文化专家、省茶人联谊会会长、神农诗社副社长韩星海先生,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华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第一人、陕西省文联副主席、省民协主席王勇超先生,国家级非遗“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古建营造技艺大师、关博院副院长王顺利先生,文化学者、大风诗社副社长刘美红先生,文化学者、大风诗社副社长王宏科先生等嘉宾出席活动并发言。
酷夏出伏七月半,追怀先祖孝亲人。
大风诗社副秘书长王栋先生的致辞,从民间、佛教、道教多个层面解读了7月15古会的特点和习俗,又紧密结合这次活动的初衷,揭示了敬祖尽孝、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意义和价值。
活动开始,王嘉瑶同学、王颢清同学、王英侠女士声情并茂地朗诵了楹联、诗词,热烈的掌声,将活动掀起了一个个高潮。
大美关博宾客聚,弘道化人争朝夕。
在发言环节,诸专家学者,围绕节庆文化、节日习俗、民俗文化、孝道文化、家风家训文化,关博院的历史贡献、社会责任、文化担当等议题,从不同层面和角度作了重要发言,对参会者进行了一场生动的现场教育。
傅功振先生认为,“三元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融入了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和精神寄托。“三元节”同为祭祖的节日,其中“上元节”注重祭天,“中元节”侧重祭地,下元节”重在祭水。今天的“中元节”是“三元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是酬谢大地、敬祖孝亲、丰收在望的美好节日。
他认为,四十年来关博院已抢救保护、复建了大量的古民居、戏楼,征集收藏了数以万计的砖雕、木雕、石雕、书画、牌匾、民俗器物等中华文化实物遗产,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讲,关博院举办包括今天在内的一系列传统节庆活动,其实就是在保护恢复、弘扬传统节日、传统美德、传统文化,这同样是一大壮举、一大善举,可谓承前启后、功德无量。此举不仅对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起到积极的引领示范作用,而且对家庭建设、文化建设、乡村振兴、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广泛的社会影响和显著的时代价值,最后他说:“因此在这里我必须向勇超先生和他率领的关博团队以及在座的各位点赞、致敬、鞠躬! ”
韩星海先生回忆了他小时候那个贫困的年代在家乡过七月十五的场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烙印。他盛赞关博院在七月十五这天举办古会,恢复、弘扬了中元节文化,称关博院走到了全国各大博物馆的前列。他说:“自从认识了王先生、自从加盟到了关博院,每逢重大节庆都在这里举办活动,进行研讨、讲座,使许多人受益匪浅。今天的中元节的话题被重新提起,又给我们这些文化人多了一层思考,并将致力于节庆文化的弘扬、传承,让我们一起把这个节日的根永远扎下来。关博院这些年来就站在了新时代的前列,给大家弥补了精神文化这一课。”最后他说,希望通过这次活动的举办,让我们每个人的家庭更和谐、和睦,我们要建设好自己的家庭,要让自己的家庭生活和社会文明同步前进,精神价值远比物质要求更给人信心和力量。愿大家都平安健康,本分做人,老实干事,家庭美满,幸福连连。
王宏科先生说,在中元节这一天,我们放下手中的工作,与我们的祖先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情感交流,这能熏陶我们的心灵,升华我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我们每个人除了有血缘上的祖先,还有文化上的祖先,黄帝、后稷被称为人文初祖,还有尧、舜、禹、周文王、周武王、周公,他们都是中国人文化上的祖先,人文先祖为我们中国人确立了为人处世最基本的原则,诠释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塑造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在中元节这一天,我们也应该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自觉地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践行者。关博院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特殊的资源优势。关博院抢救保护了海量的中华文化遗产,再加上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是中国北方各民族生活和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形成了民族文化的基因仓和标本库。这些年,关博院通过各种传统节日的庆典活动凝聚和团结了省内一批有识之士和有志之士,他相信在关博院的示范引领下,必将带动更多的人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王顺利先生说,长安赤兰桥兴建于西汉,是道教圣地之一,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古村。今天过的这个古会和中元节为同一天,更彰显了这个村的文化底蕴之深厚。从民间传说来看,中元节第一个内容是祭祖,祭拜自己去世的祖先和祖先说说心里话,希望祖先保佑全家平安、五谷丰登。再一个就是放灯,传说河里边有很多孤魂野鬼,放灯可以为它们指明投胎到人世间的方向。放灯既是一种善事,也是对逝去祖先的一种挂念、一种缅怀和对丰收的祈福。通过今天的活动,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中元节和古会的含义与习俗,从而一代代传承下去。七月瓜果飘香,是丰收在望的季节,祈福每年都有一个丰收的金秋。
王科学先生动情地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古会已经成了我的乡愁。虽然现在赤栏桥村子没有了,但传统不能忘,文化不能丢。我们情感释放的地方得有呀,好在王勇超先生建了这么大一座院子,让我们有了释放乡愁的好地方。因为这个地方,能感受到我们祖先的气息,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脉搏。有一句话说的是,国之长短在民俗,我觉得说的非常好,因为民俗能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每个人的心灵寄托、情感寄托,所以说王先生给我们三秦大地、给我们中华民族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每个人到这个地方来都是怀着崇敬的心理、崇拜的心理、感恩的心理,王先生总能让人对中国最传统的文化发自内心的敬畏,那种想把它传承下去的愿望,在座的应该说都有同感。我们来到这个地方,一方面我们要对那些默默无闻的、忍辱负重的、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有识之士点赞、致敬,同时,作为个人,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应要尽到自己的一份力量。”
王涛先生说:“中元节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节日。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信仰的重要理念。在这个节日中,我们可以表达对祖先和已故亲人的敬意和感激之情,相信逝去的亲人会在来世中得到更好的生活,在那里他们也会得到无穷的幸福和安宁,这种信仰和对来世的美好愿望也让人们更加珍惜和感恩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元节,让中国节庆文化和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郭斌强先生说:“中元节是祭拜祖先、感恩先贤的一个节日,在这里最想感激的人就是王勇超先生,感谢他对俺们这个大家、小家庭的照顾、关心和帮助。每次到关博院来都是一种学习,而且学习的内容都不一样,能够洗涤自己的灵魂,懂得感恩先贤、感恩祖先。关博院起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沉淀和弘扬的作用。每次来到关博院,我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文化自信。这个文化自信从哪儿体现?一个是中华民族拥有5000年延续不断的文明,第二个就是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第三个就是关博人的艰苦奋斗。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浓厚的爱国情怀,有了这种情怀以后,我相信以后的关博院一定会越来越好,未来我们的中华民族必将成为世界上一个璀璨的民族。”
王嘉瑶同学说:“本来呢,我想今天就是一个普通的古会,听了各位长辈的讲话,了解、知道了,原来今天是中元节,是祭拜祖先的节日。我以后要孝敬父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王勇超先生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今天是一个美好的日子,也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诸位专家学者对中元节和古会进行了系统阐述和生动解读,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元节和乡村古会的历史渊源、发展流变和其背后蕴含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与道德规范,让更多的人通过思考逐渐明白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们的精神家园在哪里?我们该怎样生活得更有意义和价值?
他说,希望通过今天的这个活动后,在座的每一个人,特别是文化工作者,要甘守寂寞,甘守清贫,乐于学习,乐于奉献,与有思想、有情怀、担当的高人看齐,与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满腹才华的君子同行。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做一个向上、向善、向阳、向暖的人,无论什么时候,走到哪里就把大爱带到哪里,把大美带到哪里,把大德带到哪里,把正能量带到哪里。只要人人都这样想,个个都这么说,更重要的每个人都努力这样做,放眼神州大地,何愁家庭不和睦,何愁乡风不淳朴,何愁乡村不振兴,何愁社会不和谐,何愁民族不团结,何愁人民不幸福,何愁国家不富强。同样地,只有人人都这样想,个个都这么说,每个人都努力这样做,就是听党的话,跟党走,就是真正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就是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复兴、文化复兴等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付诸于行动中。
最后他祝愿各位老先生身体健康,天天有个好心情,寄望年轻人: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传承者、践行者,勇做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
值得一提的是,神农诗社副秘书长王涛、郭斌强以及神农诗社社员、小学生王颢清,神农诗社社员、幼儿园学生王嘉瑶等分享了自己参加活动的切身感受。使得活动具有强烈的现场感,而且非常接地气。
何以文明?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培其根;何以中国?华人当自强,而深谙铸其魂。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只要每个人都自觉地把敬畏天地,顺应自然,敬祖孝亲,忠于国家,感恩时代,爱岗敬业植根在心底,并落实到行动上,就能让家庭和社会因为充满了爱而和谐美好,就能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师重教,崇德尚文,弘扬真善美的良好氛围,就能激发大众拥抱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豪情壮志。
凯歌而行,不以山海为远,赓续千载文脉;乘势而上,不以日月为限,共襄万世伟业。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传统节日、传统美德、传统文化的有力传播、传承和弘扬,而且对乡村振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文化强国建设等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更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习近平总书记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重要指示精神的最好实践行。(文/禾麦 图/秦声 祁正霞)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让非遗文化“活起来” 朝鲜族农乐舞绽放新光彩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