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桥头闻歌声
文|魏新敏 图|张诚高
长安河发源于五尖山南麓横铺乡坪头村的八房冲,自南向北注入黄盖湖,汇于长江。长安河是临湘人民心中的秦淮河。一河碧水穿城而过,两岸的香樟树,叠绿堆翠,郁郁葱葱。五座气势宏伟的大桥跨越两岸,如长虹卧波。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也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近年来,长安河两侧的“桥头”文化驿站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市民前往休闲娱乐、欣赏节目,成为长安河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 夜幕降临,长安桥上往来的市民络绎不绝,在灯光的衬托下,长安河显得格外的“浪漫”。不一会,长安河两侧的“桥头”文化驿站也开始热闹了起来。随着音乐响起,过往市民纷纷驻足欣赏。据了解,“桥头”文化驿站每晚都会有一批民间文艺志愿者来此免费演出,他们带着自己的乐器和满满的“幸福感”,在“驿站”自娱自乐,歌唱祖国大好河山,传承交流民间艺术,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
秋风乍起,北雁南飞。 一天傍晚,我来到长安一桥。只见桥头东坪地上,灯火通明,聚集着很多人,穿红著绿,或坐或立或来回走动。中间两个身穿古装的女演员,唱着临湘花鼓戏(嗡琴戏),声音凄婉动听,琴声悠悠扬扬,散发着浓郁的泥土芬芳。四周的观众,不时引起阵阵掌声和一片喝彩声,气氛十分热烈。我好不容易挤进人群中,只见里里外外全是男男女女,内三或俯或蹲或坐,外三或站或蹬或趴,好一派争先恐后之架式,生怕看不到现场直播,也怕听不到原声原腔,这样的场面,还是头次看到。桥头边角,没有搭设的舞台,也没有五颜六色的变光灯,一台功放,一盏明灯,便是这台戏的设备,没有名院旦角,只有业余唱戏人,时而见有人化妆穿戏服,时而也见有人,便服尽情唱。中规中矩的调子,正宗的临湘话,把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戏,传唱得原汁原味,如痴如醉,令人蠢蠢欲动。一群人围在那里,好像还有人在人群中唱歌。爱凑热闹的我被他们吸引了过去。哦,好大的阵势,五个坐在小凳子上拉二胡的中老年人,一位手里拿着两个铜铃敲打的妇女,还有一位吹笛子的男人,外加一位敲打着锣鼓家什的老者,一个八人组合的民间乐队就这样很和谐自然地坐在了一起,日复一日地,他们的音乐也就这样自然而然的和在了一起。真正的主角还在后面了,最耀眼的明星便是那些人群里随便走上去的歌唱者。“向阳光老师,唱几首吧!”人群中有人提议。一位头发稀疏的长者就这样登上了这个露天的大众舞台。他一只手拿着话筒唱着,声音洪厚而富有激情,唱到高兴处,向阳光老师会用另一只手拍打着节奏,表现出一种高兴满足和非常享受的愉悦感。据说,他是一位名扬湘北大地的退休音乐老师,难怪唱得这么好。向老师唱的第一首歌是“父老乡亲”,他将歌曲的轻柔缓慢和高低轻重拿捏得恰到好处。第二首歌是“爱情这杯酒谁喝都得醉”。哦,原来向阳光老师的心中也有不老的爱情哟,嘿嘿。人们的喝彩声欢迎他又唱了第三首歌“敢问路在何方”。看得出来,周围的人都很喜欢这位活泼可爱的老师。爱他洪厚悠扬动人的歌声,爱他身上散发出来的快乐精神和依然不老的激情。市民方有缘说:“临湘的‘夜生活’搞得有声有色,不仅体现了老有所乐,也体现了和谐社会我们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在现场演绎的节目中,其中不乏一些原生态民乐唱、双人即兴表演唱、花鼓戏选段以及临湘市市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嗡琴戏小段等传统文化节目。演出过程中,民间文艺志愿者将一部分节目进行创新,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把鲜活、生动、真实的党史,用文艺形式传达给广大市民,临湘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余望君说:“古老的临湘大地盛产民间艺术。民间戏曲、民间武术、山歌、小调、夜歌、锣鼓、发彩、快板、耍杂、划旱船、地花鼓和皮影戏等等,不一而足。千百年来,散落于街坊、村舍。如山花一般,盛开——零落,零落——盛开。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表现出顽强旺盛的生命力。”在离“桥头”文化驿站不远的观景平台上,两支社区舞蹈队正在欢快地跳着广场舞,激昂的音乐、自由的舞步,同样也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眼球,有的还情不自禁地跟着跳了起来。金河社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
秋风乍起,北雁南飞。 一天傍晚,我来到长安一桥。只见桥头东坪地上,灯火通明,聚集着很多人,穿红著绿,或坐或立或来回走动。中间两个身穿古装的女演员,唱着临湘花鼓戏(嗡琴戏),声音凄婉动听,琴声悠悠扬扬,散发着浓郁的泥土芬芳。四周的观众,不时引起阵阵掌声和一片喝彩声,气氛十分热烈。我好不容易挤进人群中,只见里里外外全是男男女女,内三或俯或蹲或坐,外三或站或蹬或趴,好一派争先恐后之架式,生怕看不到现场直播,也怕听不到原声原腔,这样的场面,还是头次看到。桥头边角,没有搭设的舞台,也没有五颜六色的变光灯,一台功放,一盏明灯,便是这台戏的设备,没有名院旦角,只有业余唱戏人,时而见有人化妆穿戏服,时而也见有人,便服尽情唱。中规中矩的调子,正宗的临湘话,把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戏,传唱得原汁原味,如痴如醉,令人蠢蠢欲动。一群人围在那里,好像还有人在人群中唱歌。爱凑热闹的我被他们吸引了过去。哦,好大的阵势,五个坐在小凳子上拉二胡的中老年人,一位手里拿着两个铜铃敲打的妇女,还有一位吹笛子的男人,外加一位敲打着锣鼓家什的老者,一个八人组合的民间乐队就这样很和谐自然地坐在了一起,日复一日地,他们的音乐也就这样自然而然的和在了一起。真正的主角还在后面了,最耀眼的明星便是那些人群里随便走上去的歌唱者。“向阳光老师,唱几首吧!”人群中有人提议。一位头发稀疏的长者就这样登上了这个露天的大众舞台。他一只手拿着话筒唱着,声音洪厚而富有激情,唱到高兴处,向阳光老师会用另一只手拍打着节奏,表现出一种高兴满足和非常享受的愉悦感。据说,他是一位名扬湘北大地的退休音乐老师,难怪唱得这么好。向老师唱的第一首歌是“父老乡亲”,他将歌曲的轻柔缓慢和高低轻重拿捏得恰到好处。第二首歌是“爱情这杯酒谁喝都得醉”。哦,原来向阳光老师的心中也有不老的爱情哟,嘿嘿。人们的喝彩声欢迎他又唱了第三首歌“敢问路在何方”。看得出来,周围的人都很喜欢这位活泼可爱的老师。爱他洪厚悠扬动人的歌声,爱他身上散发出来的快乐精神和依然不老的激情。市民方有缘说:“临湘的‘夜生活’搞得有声有色,不仅体现了老有所乐,也体现了和谐社会我们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在现场演绎的节目中,其中不乏一些原生态民乐唱、双人即兴表演唱、花鼓戏选段以及临湘市市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嗡琴戏小段等传统文化节目。演出过程中,民间文艺志愿者将一部分节目进行创新,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把鲜活、生动、真实的党史,用文艺形式传达给广大市民,临湘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余望君说:“古老的临湘大地盛产民间艺术。民间戏曲、民间武术、山歌、小调、夜歌、锣鼓、发彩、快板、耍杂、划旱船、地花鼓和皮影戏等等,不一而足。千百年来,散落于街坊、村舍。如山花一般,盛开——零落,零落——盛开。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表现出顽强旺盛的生命力。”在离“桥头”文化驿站不远的观景平台上,两支社区舞蹈队正在欢快地跳着广场舞,激昂的音乐、自由的舞步,同样也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眼球,有的还情不自禁地跟着跳了起来。金河社区居民陈象云说:“党的政策非常好,让我们人民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幸福的追求也不同了,我们现在崇尚的就是精神文化生活。”金河社区舞蹈队队长唐红说:“我们是金河社区的舞蹈团队,每天19点钟准时在这里健身、舞蹈,通过健身舞蹈,舞友们的身体更健康了、精神更丰富了、身材也变美了,通过这支舞蹈团队,我们希望吸引更多的舞友金河社区舞蹈队队长唐红说:“我们是金河社区的舞蹈团队,每天19点钟准时在这里健身、舞蹈,通过健身舞蹈,舞友们的身体更健康了、精神更丰富了、身材也变美了,通过这支舞蹈团队,我们希望吸引更多的舞友们加入我们,远离那些不健康的生活,一起享受这种文化的氛围。
耳畔的歌声萦绕,倚在桥头的石栏杆上,低头看去,桥下潺潺的河水带来丝丝凉爽;抬头望去,半轮月亮挂在黑色夜幕。好像,还有一架夜航的飞机闪着两盏尾灯从天空一点一点地飞远了,看不见了。桥面上,那些车辆依然在来来往往,两位值夜班的交警还在忙碌地指挥着车辆的往来。我静静地倾听着这场大众演唱会,心里充满了快乐和歌曲带来的享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每当傍晚,长安桥头成为表演民间艺术的集中舞台。一批又一批的志愿者,在这里表演自己的绝活,倾情挥洒久蛰在心中的激情。临湘民间艺术这朵奇葩,适逢其时,如枯木逢春,在古老而神奇的临湘大地上,尽情地绽放芳华。说心里话,桥头演唱会,是我听过的最接地气的演唱会。桥头乐队,是我见过的最和谐融洽的乐队。桥头的歌手们,是我听过的最动人的歌手。这种生长在民间的艺术,原汁原味,淳朴自然,带给我的是无尽的欢乐和享受。
作者简介:魏新敏,1968年出生,现为临湘市委党史研究室党组成员,詹桥镇人。当过营业员、秘书、记者。爱好文字工作,曾有多篇新闻、论文、征文获奖。《浅谈县级地方志工作现状-问题与对策》获湘志杯征文二等奖;《鸽鸣声声醉》获十三村征文三等奖;《坚定文化自信、推动史志工作转型》获三个天天见征文二等奖;《临湘国有药店实行民营》获同仁堂杯新闻大赛二等奖;《龙窖山“领头雁”一记羊楼司镇龙窖山村党总支书记潘梅芳》获振兴带头人征文优秀奖;《朱德是张亚巨入党介绍人》荣获“建党一百周年”征文三等奖;《千里亲情移动连》荣获移动征文优秀奖;《万鸟相约黄盖湖》荣约“向往家园全国文学主题”征文三等奖;《老牛亦解韵光贵》荣获“老兵留光影”征文三等奖;《党啊.我心中红太阳》获“喜迎二十大.向党说心里话”征文优秀奖;《一片丹心育桃李.三尺讲台映初心一记全国模范教师.湖南优秀党员杜三军》荣获湖南省“喜迎二十大.有话对党说”征文二等奖。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2024年“欢乐春节”吉祥物“吉祥龙”发布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