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2月7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从人类文明的高度和广度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全面深刻阐释,彰显了大党大国领袖宏阔的文明视野和宽广的世界眼光。
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史册的崭新华章。
从建党百年之际首次提出“人类文明新形态”,到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强调“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再到党的二十大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党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认识和理解一以贯之、步步深入。
(一)
现代化,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是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鲜明主线。
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屡仆屡起、百折不回,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苦苦求索。肩负着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重任的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寻路、探路、筑路,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2021年7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习近平总书记对百年大党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伟大成就作出深刻总结:
“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不断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与丰富提供源头活水。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复兴之路。
“为什么要强调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这是因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铿锵。
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政党纷争、党派偏私,政策前后不一、朝令夕改截然不同,我们党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坚持把远大理想和阶段性目标统一起来,一旦确立目标,就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
党的先进性,决定了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必然性。
以马不停蹄的“接力赛”,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用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二)
长期以来,肇始于西方的现代化,往往被等同于西方化。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消解了以西方文明定义现代化的“思维定势”,为人类文明谱系贡献了新样态,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新方案。
“我们无意也没有输出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模式’,但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为其提供了一些全新选择。”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中国式现代化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开班式上,总书记进一步对这5个方面逐条分析阐释,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分别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本质特征”“崇高追求”“鲜明特点”“突出特征”,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迥异于西方以资本为中心、两极分化、物质主义膨胀、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
“西方很多人习惯于把中国看作西方现代化理论视野中的近现代民族国家,没有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角度来看中国,这样就难以真正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篇重要文章中写道。
开班式上,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天下为公、民为邦本、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些内嵌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流淌在中国人血脉之中的文化基因,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精神之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看到了新的希望,拥有了新的选择。
(三)
任何一种文明,不管它产生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社会土壤之中,都是流动的、开放的。
“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中华文明的强大包容性,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最大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格局与担当。
2021年7月6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面向全球160多个国家的5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等领导人、逾万名政党和各界代表,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示:
“中国共产党愿同各国政党交流互鉴现代化建设经验,共同丰富走向现代化的路径,更好为本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谋幸福。”
当前,人类文明行至错综复杂的岔路口。是奉行“丛林法则”“零和博弈”,还是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
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坚持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中国正与更多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进步,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实现新的超越,为人类文明进程贡献更多智慧。
历史从未终结,探索仍在继续。
中国式现代化,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必将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为人类文明发展注入蓬勃生机。
策划:霍小光
主笔:丁小溪
统筹:张晓松、王绚、白洁、朱基钗
视觉 | 编辑:杨文荣、古一平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央一号文件释放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信号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