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推进农村产业发展 加快推动乡村振兴
江明生 李昌贵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当前,全国各地在以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依然面临着科技含量不够高、人才队伍不够强、产销对接不够畅三个现实问题。
一是科技含量不够高。因缺乏科技含量,粗放型的农业种植等因素,导致农村农产品市场发育程度低。一方面,地方在发展农业产业上有一定盲目性、随意性,对农产品种植选品、深加工和购销缺等环节缺乏有效宏观管理和调控手段,多数农户无法掌握相关现代信息与技术的情况下,出现产品市场高度同质化,竞争力较弱。另一方面,保障机制不健全,资金不足,产业龙头带动力不强,产业链不够完整、科学合理,导致农村农产品不具有强势竞争力。比如,贵州省大方县绿塘乡的魔芋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已投资建成了全县唯一的魔芋加工厂,但仍欠缺魔芋精粉指标测量的仪器和技术,导致虽然生产出质量较好的魔芋精粉,但是不能把握好每批产品的具体指标,保证产品的持续稳定性,价格定位上没有主动权。魔芋产业前期投入较大,加工成本高,因周转资金不足,导致加工量提不上来,严重影响带动魔芋周边产业的发展。
二是产业人才队伍不强。缺乏系统性指导农村产业发展的技术人才,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科技、工商、金融、教育等部门缺乏对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的有效配合。从现状来看,农村产业人才相对较少,大学生回乡创业数量不多,乡土人才成长慢,引进人才难留住。整体上,我们还处于有数量缺质量的状况。在技术指导上,处于有要求、有部署、有落实,但人手不够,覆盖面不广的现状。如,绿塘乡打造全县“魔芋之乡”,但种植的农产品品质因人而异、参差不齐。全乡除由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种植了2400亩魔芋外,还有农户散种的600亩。全乡精通魔芋种植技术大户仅3户,乡政府虽然成立了魔芋产业发展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此项工作,但由于编制不足,加上全乡魔芋种植面积过大,魔芋种植技术全覆盖难度较大。
三是产销对接不够通畅。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供应不稳定,农民自主营销能力不强。大多数农民单兵作战,进行分散式小规模生产,订单化生产占比低,产品销售形式单一,销售时间过长,销售范围受限。大部分企业以销售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为主,没有能力发展精深加工,整体上缺乏有影响力的公共品牌。生产基地、加工企业、流通市场不配套,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延伸不够。如:绿塘乡魔芋精粉加工刚起步,没有对接到直接高价收购魔芋精粉的实体企业,魔芋产业链的发展受到限制。至今无绿塘乡魔芋产业的地理标志产品,造成了绿塘魔芋在市场上的知名度不高、竞争力不强、消费者的认可度低。
怎样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体系更加健全,产品供给、特色品牌、竞争能力全面提升。从良种选育、装备研发、科技人才水平大幅提高,打造“独具特色、富含优势、稳定增收”的农村产业,改变目前这种局面,笔者认为,需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强化产业科技支撑。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依托的科技服务体系。加强技术指导,学习借鉴成熟产业发展和先进管理经验,进一步提升产业科技含量。科研机构要围绕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开展专项研究攻关。加大良种选育、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力度,支持引进优良种质资源,优化栽培模式,研发机械设备,改进加工工艺,加快成果供应。引导建设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进林业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第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结合乡村振兴政策大力开展招才引智工作,提供平台推动人才发挥才干,将引来的人才“用活用好”。加强乡土实用型人才培养,做好发展带头人、技能服务型人才、生产经营型人才的培养与培训工作,培育一批能够熟练掌握农业生产技能的农户和青年技术骨干队伍。充分挖掘优质农技专家,建立高标准的线上线下专家库,支持乡土人才承担推广项目,激励和扶持优秀推广人才,采用多种合作模式,与各种专业人才合作,逐步完善鼓励扶持机制和管理措施,不断激发专家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着力培养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
第三、抓好产销对接工作。生产与销售的关系实质是供需关系。为避免出现“货贱伤农”现象,要统筹规划,分区域、分领域打造农村产品品牌;与专业的品牌策划公司合作,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系统性、专业化打造农产品品牌。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坚持以市场为主、指导为辅来生产产品;要加快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着力将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高新技术推广运用于农业产业,通过建立产销对接平台,构建供需网络体系,切实提高农产品在国内外的市场占有额。可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组织、协调、沟通作用,选拔专业人员组建产销对接专班,做好产销对接服务,打开销售市场。总之,只有卖出去更多的优质产品,农民才能信心十足搞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只有农民持续稳定实现增收,农村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工作才能见到实效。(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水利部数字孪生平台暨全国水利一张图2023版发布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