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中文网

导航菜单

全国生态日|生态青山 黄湖镇里的“未来乡村”

2023
08/18
11:16
中国网
分享

青山村是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黄湖镇下辖生态最好的一个村。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中国网讯(记者 郑亮)青山村是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黄湖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距离杭州市中心42公里。村内三面环山、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接近80%,拥有丰富的毛竹资源,是黄湖镇生态最好的一个村。今天的青山村,住着2600多名“老村民”和几十位包括环保工作者、著名设计师、运动达人、乡村创业者、传统文化研究者在内的“新村民”。这样的“新老”组合正在以“生态环保”和“公益”为主题引领青山村迈进“未来乡村”新模式。

全国生态日|保一江清水送钱塘 常山港流域综合治理打造安居生态之美

全国生态日|钱江源创新多样性生物保护 智治系统守护“中国的亚马逊雨林”

全国生态日|“山水林田”协同修复 让废弃矿山重现青山碧水

全国生态日|生态青山 黄湖镇里的“未来乡村”

龙坞水库是青山村、赐壁村村民主要的饮用水源。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建立水基金 保护居民生命之源

如同一弯新月般“卧”在青山村山谷竹林间的龙坞水库建成于1981年,常年为附近的青山村、赐壁村的村民提供饮用水。20世纪80年代起,因毛竹加工大量使用化肥和除草剂,造成了水库氮磷超标等面源污染,影响了饮用水安全。自2014年开始,大自然保护协会与青山村合作,采用水基金模式开展小水源地保护项目,通过组建“善水基金”信托,建立多方参与、可持续的生态补偿机制。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产业,构建水源地保护与乡村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让龙坞水库的水质在3年内达到了国家一类水标准(原为三类水)并成为青山村村民依赖和引以为豪的饮用水水源。

航拍青山村龙坞水库。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从“一滴水”保护开始攀升影响力

青山村从“一滴水”的保护开始,通过调动多方资源并促进利益共享,社会效益和传播影响力不断扩大。2017年,龙坞水库约2600亩的汇水区被杭州市余杭区划定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青山村作为“自然生态保护基地”社会吸引力不断提升,每年组织200余次自然体验和志愿者活动,超过2000名志愿者参与青山村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带动年均访客增加1万人以上,吸引数十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设计师、环保教育工作者等来到青山村工作和生活,为青山村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青山村废弃小学改建而成的青山自然学校。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开展自然教育体验活动 推广生态生活方式

2019年,由原青山村废弃小学改建而成了环保教育基地——青山自然学校热闹开学。自然学校有两栋建筑,墙的内外都保留了夯土本来的土黄色,配上屋顶中式传统的小青瓦,显得古朴而富有诗意。自然学校积极开展生态公益宣教,倡议村民遵守水资源保护、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垃圾分类等环境公约,引导村民增强生态保护意识,践行环境友好型的生产生活方式。

青山村融设计图书馆是中国第一个传统手工艺材料图书馆。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传统文化与现代完美融合

由青山村落废弃礼堂改造而成的融设计图书馆是中国第一个传统手工艺材料图书馆。在乡村推广、研究、传承中国传统手工艺,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以图书馆为据点,举办传统材料主题创作活动和展览,并邀请国内外的设计师驻场创作,以此推动设计创作,促进传统手工艺材料和当代设计的融合。引导村民学习中国传统手工艺,接受美学教育,并且让村民一起参与到艺术展览的制作中来。如今,青山村已逐步形成了以自然保护、传统手工艺、文创、生态旅游度假为主的三大特色产业,为村庄带来了无限活力。

航拍青山村景观。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自然好邻居”推动生态产业

随着环境的改善,青山村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前来,给村民们带来了经营民宿、销售农产品等致富渠道。青山村推行“自然好邻居”计划,鼓励村民采用“近自然”的生产生活和经营方式。目前已有超过70户农户加入计划,每年每户增收1万元以上,带动200余人直接就业。此外,水源地管护、生态活动和文创产品等也为合作农户带来了额外收入,不仅激发了村民的生态保护主体意识,也为自然保护和乡村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青山村街景。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在青山遇见未来”。今日的青山村,正在努力打造一种可复制的未来乡村新模式,将通过合作建房、租赁共享、户籍制度改革、绿色积分制度等探索,促进新老村民的融合,形成一种主客共建共享,生活、工作、社交和智慧服务的村落空间。未来,期待这种可复制的青山村发展模式成为未来乡村发展的一座新标杆,为城市近郊村落的高质量发展带来有益成效,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提供持久动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绿水青山带笑颜丨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下一篇:全力加快灾后恢复重建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