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中文网

导航菜单

中国记者节|今天的头条,致他们、你们、我们……

2023
11/08
08:53
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分享

你眼中的记者,是什么样的?

今天,我们讲一些真实的故事……

1 战地记者

10月7日,巴以双方爆发新一轮冲突。加沙地带缺水、断电,与世隔绝。但却有这样一群人,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奔赴前线。

总台常驻耶路撒冷记者赵兵,在边境战区亲历火箭弹袭击后,为了更加真实地展现冲突现状,他迅速前往战区探访,沿着浓烟一路寻去,成为最早抵达袭击地点的外国记者之一。

由于事发突然,在前往特拉维夫的路上,他带上了所有拍摄设备,唯独忘了防弹衣。

新华社驻耶路撒冷记者王卓伦,在听到震耳欲聋的防空警报声时,第一反应是跑向阳台,用手机记录下眼前的一幕。

在不断响起的警报声中,她也会手足无措,但她迅速整理好思绪,源源不断传回前方的最新情况。

总台记者陈慧慧,作为第一梯队的记者前往一线。火箭弹从她的头顶轰炸拦截;每分钟听到数次炮击声;避难所内,漫天的警报、四起的爆鸣,她依旧在直播报道……

她也会恐惧,但她没有退缩,而是继续前往巴以冲突的最前线。

她说:“害怕是本能,对于记者来说,找镜头也是一种本能。”

在战争现场,还有许许多多奔赴一线的战地记者。枪炮声响起的瞬间,便是他们需要奔赴战场的时刻。

手无寸铁,镜头和话筒是他们唯一的武器,衣服上的“PRESS”是他们在战火中最后的铠甲。

“如果没办法阻止战争,那就把战争的真相告诉世界”——这是战地记者们坚守的使命与誓言。

2 调查记者

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15晚会调查记者中,有一位人称“老K”的记者。

为揭露二手车交易平台欺骗消费者问题,他卧底某家二手车交易公司做销售。为了拿到核心资料和证据,他一着急一努力,工作业绩噌噌上涨,从普通销售一下干到了公司的“二把手”!

为了曝光道路反光标线原料不合格、不达标的现象,深夜,他和同事在某机动车道,把合格达标的道路反光标线放置在机动车道上的标线边上,反复进行对比拍摄。

为了深入调查,他们几乎是在“拼命”。甚至还自嘲说:“如果在拍摄的时候,后面的汽车没有发现我们两个站在那里,那后果就是,节目还没有播出,我们两个就先上头条了。”

2023年7月,河南广电都市频道4名记者、120天卧底调查、营救出6名被困电信诈骗组织的人员的消息,引人注目。

出发前,4名卧底记者没有告诉家人要去做什么,只是说,自己要出趟长差。

7月14日,记者收到信息,诈骗集团头目和受害人小朋家人取得联系,称只要将都市频道的采访视频删除,就可以放了小朋。情急之下,为了小朋的安全,经过商量,都市频道将相关视频删除,诈骗集团也在半个小时之内将小朋送到了打洛口岸国门附近。

“这是一条追求真相的道路!这条路,没有终点。路上充满了挑战和危险,路上有委屈,有质疑,但唯独没有后悔! ”

——节选自《都市报道》调查记者报道团队的日记。

3 中国记者

——“你是哪一个国家的媒体?”

——“我是中国的媒体。”

——“好的,你可以问我问题。”

2020年8月,非洲裔男子雅各布·布雷克遭白人警察枪击致瘫痪。然而,关于布雷克背景和身份的恶意猜测并没有在美国媒体上中断。布雷克父亲除了接受约定的视频连线外,拒绝接受任何媒体的现场采访。

但当得知记者来自中国后,他同意和记者对话。

4 “我在现场”

无论在哪里,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总会有他们的身影。

枪击案发,他们第一时间赶赴前方,报道最真实的情况。

台风暴雨来袭,他们身体力行,播报台风的威力。

  资料图。图片来源:中新视频截图

  资料图。图片来源:中新视频截图

突发灾情,他们也是逆行中的一员。

采访、写稿、直播、拍照、做图、剪片,日夜奔波……

风里雨里节日里,记者不在新闻现场,就是在赶往新闻现场的路上。

“我是记者,我在现场”,是记者们最真实的写照。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11月8日,中国记者节

向每一位奔赴前线的记者

以及一路同行的他们、你们、我们

道一声:

节日快乐!

中国新闻社(CNS1952)综合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网、中国记协、中国电视报、央视新闻、都市频道、新京报等

作者:梁静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我国最大超深油田富满油田富源联合站成功投产
下一篇:最后一页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