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中文网

导航菜单

谨防真形式下的“伪节约”

2024
09/23
17:30
中国新报
分享

 

        202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这是新常态下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新要求,目的是高效利用有限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各地积极响应,节约资源和减少开支取得明显成效,有效控制了政府办公经费和企事业单位运营成本。这些成果得益于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但同时,我们也应警惕“伪节约”行为的出现。

 

       然而,在某些地区,却出现了“表面节俭实则浪费”的不正常现象。例如,一些使用年限较长的公务用车,其一两年的维修费用竟然足够购买一辆新车;一些老旧的办公大楼频繁进行加固和维修,但其成本甚至高于重建的费用。此外,还存在设备更新滞后影响工作效率、采购时只注重价格而忽视质量等问题。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影响工作效率和政府形象,更传递了错误的节约观念。其成因在于,部分干部政绩观与节约意识偏差,以及监督机制不完善、责任追究不力。

 

       有效破解“伪节约”的难题,需要多措并举。首先,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节约意识。各级政府及部门要定期组织干部参加关于正确政绩观和节约意识的专题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利用典型案例对干部进行警示教育,剖析“伪节约”行为的危害性,增强自我约束力;实施思想动态监测,及时了解并纠正干部错误的政绩观和节约意识。

 

       其次,完善制度机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出台详细的节约工作规章制度,明确各项标准和管理流程;设立专项监督机构,负责监督节约工作的落实情况;建立责任倒查机制,对浪费行为进行责任追溯和问责处理。

 

        再次,强化监督检查,严肃处理“伪节约”行为。组织相关部门定期开展节约工作巡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并督促整改;设立举报热线和邮箱,鼓励公众积极举报“伪节约”行为,并对举报属实的给予适当奖励;对查实的“伪节约”行为实施联合惩戒,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领导的责任。

 

、      此外,注重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节约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广泛宣传节约理念和实践案例;举办节约主题的公益活动、知识竞赛等,增强公众参与度和节约意识;树立节约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社会形成节约风尚。

 

        展望未来我们期待一个更加节约、高效、廉洁的政府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我们相信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持续努力就一定能够彻底铲除“伪节约”的土壤让节约成为每个人自觉的行动和习惯共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陈文华)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探访世界制造业大会 遇见智造新未来
下一篇:最后一页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