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疆投入近7000台采棉机开展机械化采收作业,机械化采收率由2014年的35%提升至2023年的85%以上,棉花生产综合效益稳步提升
◇ “超级棉田”第一季以来,两位“90后”借助物联网、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对棉田实施精准管理,大幅降低对个人经验的依赖,并实现增收增产效果,平均亩产籽棉已从2021年的254公斤增长到2023年的420.9公斤
◇ 目前,新疆棉花主栽品种中,自育品种占比90%以上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郝玉 郭燕 张啸诚
在新疆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高标准农田核心示范区,搭载导航自动驾驶系统的精量播种机在棉田春播(2024 年 3 月 27 日摄) 丁磊摄 / 本刊
入夏时节,新疆棉花播种接近尾声。广阔的棉田里,搭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自动驾驶精量播种机笔直地行驶,完成铺设地膜、滴灌带、播种等工作。
播种机驾驶室内,方向盘自动校准前进路线,显示器实时标注工作路线和进展。两名农户跟在播种机后,查看开沟、下种、铺膜等情况。农业技术员沿着滴灌带检查并调试智能电动阀,确保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正常工作。
近年来,新疆棉花产业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愈发广泛,从自动驾驶播种、无人机巡田,到智能灌溉与病虫害预警系统,一系列新技术赋能棉花生产,催生出集高效、绿色、可持续为一体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业新质生产力正在助力新疆棉花量稳质升。
农机操作省心又省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乌苏市百泉镇圪垯泉村是当地重要棉产区之一,上千亩的棉田里,一台台现代化机械轰鸣往来,代替了以往需要大量人力才能完成的劳作。
“过去,播种、浇水都需要农民盯着,耗费人力。现在有了智能化机械,省心又省力。”百泉镇圪垯泉村村委会主任严宿韦介绍。近年来,新疆全面推广使用搭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自动驾驶精量播种机,覆膜、铺设滴灌带、下种、覆土一次性完成,每公里直线误差不超过2厘米,棉花种植机械化率达100%。
棉花进入收获期,同样采用机械化采收方式。2023年,新疆投入近7000台采棉机开展机械化采收作业,机械化采收率由2014年的35%提升至2023年的85%以上,棉花生产综合效益稳步提升。
在新疆推进棉花生产种植全程机械化的过程中,国产机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国产采棉机的龙头企业,新疆钵施然智能农机股份有限公司已在乌苏市、乌鲁木齐市、沙雅县、阿拉尔市建立了四大生产基地,产品主要销往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
“3月就进入了生产旺季,三行打包机、六行打包机特别受国内市场欢迎。”新疆钵施然智能农机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黄新成表示。
赋能“超级棉田”
烈日炎炎,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大丰镇树窝子村一片2000多亩的棉田里,铺设在植株之下的滴灌带犹如“静脉血管”,精准高效地将水肥送达每株棉花根部。
“数字化管理普及之前,农田管理主要靠棉农的个人经验,缺乏精准管理和调控,作物品质不够稳定。现在实行数字化管理,田间管理更加精准高效。”棉田主人袁化灵说,以前一个人最多管不到100亩地,现在2000多亩地也只需10人左右就可以完成从种到收的全过程。
近年来,随着“指尖上的农业”在天山南北推广,农田装上了“智慧大脑”,农作物生产水平和综合收益得到明显提升。
日前,新疆“超级棉田”顺利开启了连续第4年的播种作业。三年前,两位“90后”青年艾海鹏和凌磊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启动“超级棉田”创新项目,依托北斗导航系统搭建起数字农业平台,将土壤传感器、农事记录仪等设备安装在棉田里,探索3000亩高标准农田的少人化、无人化管理模式。
“超级棉田”第一季以来,两位“90后”借助物联网、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对棉田实施精准管理,大幅降低对个人经验的依赖,并实现增收增产效果,平均亩产籽棉已从2021年的254公斤增长到2023年的420.9公斤。
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新疆棉花产业建立起从种植到销售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体系,棉农不仅能通过手机软件远程监测田间情况,还能及时掌握市场信息,优化生产决策。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新疆棉花总产量已连续5年稳定在500万吨以上,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从2020年的87.3%提升至2023年的91%,面积、单产、总产、商品调出量连续29年位居全国之首。
自育优质品种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更是新疆棉花新质生产力取得突破的关键环节。随着种业科技创新不断推进,新疆棉花的品质进一步提升。
新疆昌吉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该公司在丰产优质抗逆新品种选育、种子标准化快繁与精加工等关键技术方面攻克一系列难题,为棉花大面积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提供跨越性技术支撑。
“我们在全国主要植棉区建立了3个核心育种试验站、1个南繁育种站、8个核心测试站,24个生态测试点,并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等科研院所合作,不断提升种子的科技水平。”新疆昌吉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王建福表示,目前企业的年加工能力在5000吨以上,生产的棉花种子在新疆的推广覆盖面积约180万亩。
如今,越来越多种业企业通过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使用现代生物技术、基因编辑等技术加速优良基因的发掘与利用,成功选育出了一系列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的棉花新品种。
“近几年,我们种植了源棉11号、源棉8号等突破性棉花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等特点,能够完全满足中高端生产企业对优质棉的要求。”沙湾市双泉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何洪涛表示。
为进一步支持棉花育种,新疆加大对棉花育种科学研究的资金支持,计划投资1500万元搭建棉花抗逆生物育种平台,提升新疆棉花重大品种的抗逆性;鼓励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开展棉花遗传改良、抗逆分子育种等前沿技术研究。目前,新疆棉花主栽品种中,自育品种占比90%以上。
优良的棉种不仅大幅提高了产量,更助力新疆棉花品质进一步提升。根据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发布的监测数据,2023年4月至2024年2月,新疆棉花可纺性明显提高,质量持续提升,达近五年以来最好水平。
(《瞭望》2024年第27期 )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奔跑向“新” 老工业基地再度擦亮“金招牌”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