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稻浪似海。小车在湖南攸县宁家坪镇黄公村大道上穿行,只见一部部收割机在广阔田野中穿梭般地回来收割,然后将一车车满载的金色谷子,分散在各个屋场翻晒,呈现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今年,我们利用高标准农田种植3850亩优质稻,产粮3100多吨,平均每产800多公斤,是全镇产粮的第一大村!”该村党委书记吴松岩如是说。
该村凭着这份非凡成绩被攸县县委、县政府授予“粮食生产先进村”荣誉称号。支撑这份荣誉的,正是他们的成功密码——好田好种。
村有良田三千亩
黄公村地处宁家坪镇西北边境,辖46个村民小组,1302户,近5000人口,有耕地面积4850亩,全分布在一条主垅及8冲16Y的山冲里。为实现“农田必须是良田”的发展目标,该村先后利用国土整理、农田综合治理、水库除险保安等项目,综合投入逾千万元资金,对山、田、水进行了综合治理,水泥防渗小一型水库1座、新修小二型水库1座、防渗骨干山塘48口、整理基本农田3000余亩,修筑田间水泥渠道4万多米,田间机械路四通八达,做到了旱涝保收。
如今,,全村普遍实现了“田长制”,运用现代高科技将所有基本农田纳入“攸县移动一张图”依法管理,为耕地设置“高压警戒线”,做到“寸土不失”,并有效推行“耕地七严禁”,杜绝耕地“非粮化”。
统一普种优质稻
吴松岩说,在黄公村优质稻的良种覆盖率达到了100%。为此,村里采取上下“一盘棋耕”,进行大力引导,从逾百的水稻流行品种中,精选米质优、市价好、产量稳的“隆两优1146”等主要当家品种,在全村广泛推广。
主管村粮食生产工作的副书记唐建武介绍,苏家组的村民刘新华去年科学种植1.1亩优质稻产粮1050公斤,成为全村亩产近达“吨粮”的产量之最。
石兴组今年59岁的种粮大户刘仲方说:“在化肥、农药涨价,种田成本高的情况下,我由于选择了富硒稻种植,米质口感柔软、甘甜,确保了市场销路,去年种植160亩优质稻,同样获得了18万元的纯利润。”
田野协奏“科技曲”
统一育壮秧,秧好半年禾。村里努力向上争取相关项目,并按育秧地点、承包人选、育秧面积、品种选择、技术措施、服务对象、质量保障“七落实”办法,进行集中育秧,以增加禾苗主穗株数、每穗结粒量,有效确保了粮食产量。
稻油来轮作,水旱助增收。阳春三月,满垅油菜,漾成花海。近年,该村采取“油菜+水稻轮作”模式,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油菜收割后再种植水稻。据种植户介绍,稻油轮作每亩可增加纯收入700多元,并因“水旱轮换”,明显改善水田土壤,提升地力,能使水稻产量更高。
告别旧传统,生产机械化。种粮大户刘仲方又介绍说:“我家现拥有大型耕田机1部、收割机1部、盘托机2部、铲车1部、无人机1部,机械总价值近30万元。”据了解,一部大型耕田机一天就耕田40多亩、一部收割机一天能收割水稻50多亩、一部无人机一天能完成撒药治虫300多亩,人只要坐在不同的驾驶室里,手指在键盘上轻轻一点,这些“钢铁大侠”便能“一呼百应”地驰骋田野,有条不乱地耕田、施肥、下种、中耕、除草、治虫、防病、收割、脱粒、装运、烘干……高效、全面地完成了水稻生产的整个过程,迸发出机械在粮食生产中的无与伦比的巨大生产力。( 李放鸣)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湖南隆回金石桥镇:党建引领茶飘香 做活产业“茶文章”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