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家长面临着孩子放学后无人看管的难题。校外托管机构,俗称“小饭桌”,应运而生,为家长们提供了便捷的服务。然而,在市场火爆的背后,消防、健康安全隐患及监管缺失等问题也随之暴露,令人忧心忡忡。(9月4日 半月谈微信公众号)
2021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旨在鼓励学校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然而,部分地方的校外托管机构存在诸多“乱象”:无证经营现象频发,人员资质参差不齐,消防设施不完善,食品安全难以保障……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威胁着孩子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让家长们对校外托管机构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决。这些乱象的背后,有多重原因。首先,市场监管的缺失是一个重要因素。相关部门对校外托管机构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一些无证经营、违规操作的机构得以生存。其次,社区管理的不到位也难辞其咎。社区作为基层自治组织,理应承担起对校外托管机构的监管职责,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职责并未得到有效履行。此外,部分校外托管机构自身也缺乏自律意识,只顾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安全和服务质量。
要让校外托管真正不负所“托”,需要政府、社区、机构和家庭共同努力。
政府应强化监管,建立完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政府应加大对校外托管机构的监管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明确校外托管机构的设立标准、运营规范和监管责任。同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有效的威慑。
社区要发挥基层自治作用,加强日常监管。 社区应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组织的优势,组织居民志愿者成立监督小组,定期对辖区内的校外托管机构进行检查和评估,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此外,社区还可以提供场地和资源支持,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开设正规的托管服务。
托管机构需提升自律意识,保障安全。 校外托管机构应自觉遵守相关法规和规范,加强内部管理,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消防演练和食品安全检查,确保孩子们的安全和健康。
家庭要增强防范意识,选择正规机构。 家长在选择校外托管机构时,应选择有证照、有资质、口碑好的正规机构,并加强与机构的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托管期间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和处理。
校外托管要不负所“托”,需要各方齐心协力。政府要加强监管,社区要发挥基层自治作用,机构要提升自律意识,家庭要增强防范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孩子们在校外托管期间的安全和健康。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快乐的成长环境,共同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陈文华)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把握好教育与惩戒的“平衡与智慧”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