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中文网

导航菜单

为教师减负,需深挖非教学任务负担的根源

2024
09/13
19:20
中国新报
分享

 

        新学期初,教师面临繁重课外负担,如填表、开会、非教学任务等,影响教学质量与职业认同感。(9月13日 法治日报)

 

        今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出台,无疑为教师减负工作吹响了集结号,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减轻教师负担,让教师们能够回归教育的本质,潜心教书育人。然而,大部分地方落实不力,形式主义问题依然存在。填表、开会、非教学任务等如同一个个沉重的“包袱”,压得教师们喘不过气来,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与职业认同感。因此,要真正为教师减负,必须深挖“病根”,对症下药。

 

        非教学任务的过度负担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导致教师无法全心投入教学,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这种负担削弱了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使他们身心俱疲,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激情逐渐消退。更为严重的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在教育领域的蔓延破坏了教育的生态环境,影响了教育的公平公正和可持续发展。

 

        问题的根源在于形式主义。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执行政策时偏离初衷,将减负工作异化为“走过场”“搞形式”。各种名目繁多的检查评比和不切实际的填表任务接踵而至,加重了教师的心理负担,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面对教师减负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从多个层面入手,深挖“病根”,对症下药。首先,党委和政府层面。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减负政策落地生根。赋予教育行政部门更多把关权力,严格审核各类进校园的社会事务和活动,确保其真正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其次,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层面。明确任务清单,尊重教学规律。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避免盲目跟风、层层加码。强化监督问责机制,严肃查处敷衍塞责、阳奉阴违的行为。

 

        再者,教师权益保障层面。保障教师的自主权,拒绝不合理任务。建立健全教师权益保障机制,设立专门的教师权益保护部门或热线,为教师撑腰鼓劲。

 

        最后,考核体系改革层面。转变考核体系,引入多元化评价机制,让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师德师风等方面得到全面、客观地评价。建立由教育专家、学者、一线教师等组成的专业委员会,负责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专业评价和指导。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和推动者,其工作状态和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教师减负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深挖非教学任务“包袱”的病根,为教师减负保驾护航。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们真正回归教育的本质,潜心教书育人,为国家的长远发展贡献力量。(陈文华)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大学专业“上新”,激活人才强国“一池春水”
下一篇:最后一页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