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中文网

导航菜单

他从枪林弹雨中走过——记余庆抗美援朝老战士萧介成

2024
02/07
10:05
中国新报
分享

 

他从枪林弹雨中走过

——记余庆抗美援朝老战士萧介成

■袁星忠

 

        萧介成,男,1935年6月5日生,现年89岁,贵州省余庆县食品公司退休职工。1951年1月5日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系第42军126师377团一营机炮连战士。1956年9月30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4月6日,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1995年9月1日光荣退休。

上图为:抗美援朝老战士萧介成近照

 

★抗美援朝精神: 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72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抗美援朝。这一场抗美援朝战争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锻造了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每当我们回顾抗美援朝这段峥嵘岁月,总会令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让我们心灵深处对抗美援朝老战士充满无限敬佩之情。

 

       日前,笔者有幸走访了居住在贵州省余庆县子营街道水岸华苑小区萧介成前辈,今年89岁,是一名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

 

       当笔者走进萧介成俭朴的家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简单朴素的家具,收拾得工整有序。萧介成将抗美援朝时期的纪念品、纪念章、证件等珍藏很好。耄耋之年的萧介成,身体硬朗、走路有力、思路清晰,虽然耳力不是特别好,但说起话来,声音洪亮、铿锵有力,一举一动彰显着老兵精神,特别是讲起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故事,他精神抖擞,中气十足……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志愿军老战士。

 

       上图为:萧介成珍藏的抗美援朝慰问搪瓷口杯,口径12.8厘米,高5.5厘米。正面印绿色橄榄枝和枪械图案,上方为红色隶书“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八个大字,反面文字为“赠给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红色字样,杯沿下一圈蓝底白色和平鸽图案。

 

艰辛童年时代:读书种地、家乡解放

 

         我叫萧介成,【“萧”俗作“肖”】,1935年农历六月初五出生,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地区浏阳县古港镇赤矿村,如今的浏阳市不再属于湘潭管辖,而是隶属湖南省长沙市管辖的县级市。

 

       我的父亲名叫萧远奎,母亲周氏,他们都出生在清朝末年。我的父亲念过私塾,能识得一些字,在当时的农村上也算得上是有文化的人家。

 

        解放前,我的祖父克勤克俭、正直厚道,为他的三个儿子购置了20来亩田地,但在过去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人丁赋税非常繁重,我的父母每天总是起早贪黑,耕田种地,经常是累得筋疲力尽,却仍然只能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过着十分艰苦的农村生活。

 

        我家有两兄弟,我的哥哥叫萧永肆,比我大10多岁,我从来没有看见过,只是听说他在国民党的部队里当兵,也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

 

上图为:萧介成珍藏的有关证件

     

        我的父母虽然是农村人,但是他们非常重视教育,一心想培养我们读书成才,走出大山,报效祖国。我小学毕业后,1949年7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省浏阳第三中学;同年7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东街口进入浏阳城解放了浏阳,于是,我初中还没有念完就离开了学校,成为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因此,我的学历水平只能算初中肄业。

 

上图为:萧介成珍藏的有关证件及纪念章

 

踊跃报名参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每当听着荡气回肠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89岁的老兵萧介成回忆起抗美援朝入朝参战那段峥嵘岁月,不由得热泪盈眶。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派兵进行武装干涉,发动对朝鲜的全面侵略战争,全然不顾中国政府多次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把战火烧到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之上。

 

       1950年11月2日,中国政府正式宣布,向朝鲜派遣志愿军作战。就在这一年的初冬,在我的老家浏阳掀起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参军热潮,我们乡里就有几十个年轻人踊跃报名参军,当时由于我的年纪比较尚小,才刚刚满15岁,但我的个头与同年人相比,显得比较高大壮实,看起来仿佛也有十七八岁的样子。

 

       于是,我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说服了我的父母,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得到了乡里、县里的批准同意。当我得知可以入朝作战,成为一名可以上前线作战的军人,我当时心里热血沸腾,激动不已,不仅可以保家卫国,还能打败美帝国主义侵略者,心里充满了自豪感。

 

      1951年1月,当时,我还差5个月才满16岁,由一个懵懵懂懂的农家少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报名参军后,我们到县里经过短暂的军事集训,就从湖南长沙出发,一路颠簸,坐了七天七夜的火车,才到达朝鲜的边界处的辽宁丹东,我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126师377团一营机炮连战士,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志愿军炮兵战士。

 

上图为:1951年10月萧介成在朝鲜留影

 

上图为:萧介成珍藏的兵役证

 

跨过鸭绿江:徒步行军、抵达战场

 

        1951年2月6日,正值中国农历的春节。一场大雪过后,皓月当空,我们头顶皎洁的月光,踏着厚厚的积雪,来到了鸭绿江边。祖国这边是宁静的雪夜,对岸就是被美军白日昼夜轰炸过的朝鲜新义州,在漆黑的夜色中,那些被敌人炸弹打着的房子还有余火燃烧。一江之隔,简直是两个世界。

 

        我们新兵部队换装集训完毕,团政委向全团战士作了入朝前最后的动员。由于当时是秘密渡江入朝,没有欢送的人员,也没有出征的庄严仪式。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政委当时讲的一句话:“同志们,今晚祖国的白雪明月来欢送我们啦!我们即将奔赴前线战场,保家卫国!”

 

      “我们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我们是保卫祖国的战士。”我依然还清晰地记得,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誓词的第一句话。73年前的这一场战争,是一场爱国之战、正义之战。

 

        顶着凛冽呼啸的寒风,我们决然踏上鸭绿江面临时铺设的浮桥,对岸的朝鲜离我们越来越近,祖国在我们身后已是渐行渐远,同志们都忍不住回头再向祖国望上一眼,希望祖国母亲安好……

 

       年仅15岁的我,其实当时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回来?但作为革命军人清楚地知道,如果此时此刻我们不去战斗、不去流血牺牲,祖国就不会再有这么和平宁静的雪夜了!

 

       我们入朝作战时正值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到处都是飞机炸毁的痕迹,由于被美军的飞机逼得只能白天休息,晚上行军,一个晚上要行军七八十里路,我们每个人背着粮食、被子等生活必需品,加上武器弹药等至少五六十斤重的背包,吃的是炒熟的面粉,掺点水捏成团凑合着吃,我们在朝鲜的深山密林中、羊肠小道上整整地走了8个晚上。

 

       当我们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后,在北方这种极寒的天气里,别说作战,能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下来都极其困难。在朝鲜,踏着厚度深达40厘米的积雪,经受着气温零下30到40摄氏度的严寒,还未曾打仗,便开始面临生与死的严峻考验。

 

       我们志愿军战士穿的鞋,鞋底都是用汽车轮胎做的,当时,我是我们部队中年龄最小的,一个还不到16岁的娃娃兵,走了这么长的路,脚都磨破了,显得非常的疲惫。在我们部队里,大家手脚都长满冻疮,有的战士脚指头已经全部肿胀溃烂了,但内心依然慷慨激昂。

 

        为了防止被敌人发现,我们每天傍晚出发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做好伪装,全身披戴茅草。在行军过程中,炒米吃完了,部队有时也会发罐头和饼干,如果想吃蔬菜了,就用节约下来的军鞋去与当地朝鲜村民进行交换,白天就在附近山洞或坑道里宿息。

 

        在朝鲜,由于语言不通,不知道具体是朝鲜的什么位置?什么地点?只记得白天是美军飞机没完没了地狂轰滥炸,我们所驻守的山头被无情的炮火炸得光秃秃的,植被成了一片火海。一场战斗打完了,每当硝烟散尽时,树木被烧得只剩下树干,在山头上孤独地矗立着。每次作战,总能看见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我的眼里都充满了满腔仇恨。在战斗中,我们炮兵营呈梯次配置,不断轮换,每一轮冲锋都会有战友牺牲。但是,作为一名军人,牺牲在冲锋的路上,那是一种如山的使命,无上的荣光。

 

上图为:萧介成珍藏的纪念章

 

当上炮兵手:枪林弹雨、负重前行

 

         进入朝鲜后,我所在的第42军第126师,先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战役,在第五次战役转移阶段参加了阻击作战,参加了1951年夏季防御作战,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我还经历过黄草岭、赴战岭阻击战、横城反击战等战斗。我们377团擅长于进攻,战斗力比较强,是我们126师的主力团,每一次战斗的战况都非常惨烈,九死一生。

 

        我们机炮连主要使用的武器是82毫米迫击炮,也就是老兵们口中的“八二迫”,属于当时我们志愿军中的“老炮”。在战斗中,82毫米迫击炮,一分钟要打大约30发炮弹,一枚炮弹价值也不菲,相当于一个当时普通农民家庭一年的收入,这是出发前想都没想到过的,我们对迫击炮的珍爱甚至超过自己的生命。

 

        在每一次战役中,我们都非常的卖命,因为我的个头高,力气比较大,最初的工作主要是扛炮筒,一箱炮筒有四五十斤重,每天冒着枪林弹雨,来来回回搬运很多趟,从山脚下扛到半山的阵地上去。

 

        我们作为志愿军的炮兵战士,每天吃住都是在阴冷潮湿的坑道掩体里,为了避免白天做饭冒烟被敌机发现,我们只能每天吃两顿饭,早上天不亮的时候吃一顿,晚上天黑之后再吃一顿。

 

        后来我才知道,我所在的第42军,前生是四野参战部队。我们的军长是吴瑞林,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1951年8月—1952年8月,吴瑞林将军亲自率领我们部队参加了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

 

        我记得在巩固阵地的战斗中,有“一枪准”美誉的吴瑞林军长提出在42军中开展狙击运动,又称冷枪冷炮运动,要求各部队组织优秀射手、炮手,射击“联合国军”阵地上暴露的单个目标和小群目标,积小胜为大胜。随后,冷枪冷炮运动在各军中都得到了有效推广,不仅削弱了敌人士气,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军威。

 

上图为:萧介成珍藏的赴朝慰问纪念章

 

“281.2”战斗:九死一生、惨烈之战

 

       1951年2月18日,美军骑兵第5团与第23团战斗队在砥平里换防完毕。42军126师将我们377团防区分为三个防御地带,当时我们377团的团长是朱永山,主要是在道龙里、状平里以北高地以“468.8”高地为第一防御地带,我们377团1营机炮连的战士主要负责驻守宝龙里、“210”高地、“226.6”高地。

 

        1951年6月至12月,我所在的部队被调遣到朝鲜人民共和国伊川东打阻击战,多次参加了“281.2”战斗。“281.2”高地是1951年秋季攻势中“联合国军”从第42军手中夺取的,此后的“281.2”高地战斗中,我们377团1营负责担任主攻,先后发动十多次较大规模进攻战斗,下决心要夺取“281.2”高地,可是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后,都没有能够取得成功。

 

上图为:萧介成在部队时期的照片

 

       “281.2”高地所处的白马山是由西北走向东南,长约4公里,主要高地是“281.2”和“394.8”高地,两者间直线距离不足3公里,雄踞在铁原西北,背靠驿谷川,像一把铁钳控制着铁原至远云洞的交通要道。一西一东像两扇门紧紧关住通往铁原东的一望无际的平原和南面通往汉城“联军”重要的补给线,战略位置显得十分重要,是敌我必争之地。敌方守军为韩军第九师,这个师里还有一部分法国士兵,它与我军项里北山阵地相对峙,最近处相距只有二百米左右。

 

        特别是在11月16日和12月18日的两次反击战斗中,我们机炮连的战士打得比较很费劲,伤亡也很大。我们42军126师两个主力团376团和377团都先后在“281.2”高地碰了“钉子”。12月18日,我们377团在九辆坦克的火力配合下,再以5个连的步兵反击281.2高地,激战13个小时,先后发起八次冲击,努力夺占该高地。

 

        我记得美国人非常害怕38军和我所在的42军,他们在飞机投下的传单上面恶狠狠地用中文连写三遍:“打垮38!饿死42!”最后英文再写一遍,可谓咬牙切齿、恨之入骨,同时也体现敌人的闻风丧胆。

 

        我记得在有一次战斗中,满山的炮火打得烟火冲天,其他的部队也相继投入到战斗中。当其他部队冲上来再一次靠近突破口时,敌人炮火拦阻射击开始,一发炮弹落在我们一营营长乔胜战、副营长张森林旁边骤然炸开,两人相继倒在阵地上……正、副营长的牺牲,使得整个突击部队失去指挥。敌人集中炮火向突破口反击,部队又遭一部分伤亡,最后我们被迫撤出战斗。

 

上图为:萧介成珍藏的相关肩章、爱人的学生证

 

构筑防御工事:坑道生活、凯旋归国

 

       1952年6月至10月,因为战略需要,我们部队又被调到朝鲜人民共和国顺川(西海岸),在山上的半山腰,挖坑道构筑防御工事。其实,挖坑道的生活是非常艰苦的,每天都睡在阴暗潮湿的坑道里,吃的是咸菜、榨菜、花生米、干海带、压缩饼干、罐头等。几十天没有吃上新鲜蔬菜,绝大部分战友患上了夜盲眼,加之成天待在坑道里,没有阳光照射,总是视力模糊,直接影响着战斗进程。

 

        虽然坑道内的战斗生活如此艰难,但我们没有被这些艰难困苦所压倒,一个信念支撑着我们:一定要战胜一切困难, 决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必须圆满完成党交给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大家用这种信念相互鼓励着,坚强的意志,高昂的战斗精神,成为我们完成战斗任务的根本保证。

 

      1952年10月,根据朝鲜战场形势,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7、20、42军在胜利完成抗美援朝各项作战任务之后相继回国。

 

       每当回忆起在朝鲜战场上的700多个日日夜夜,蹲坑道、睡战壕,吃炒面、喝雪水,爬冰卧雪,历历在目,刻骨铭心。经常会遇到炮弹就落在身边附近爆炸,很多次死里逃生。目睹枪林弹雨中一个个年轻战友牺牲在我面前的惨状,深知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来之不易!

 

       现在回忆起抗美援朝的往事,让我特别的自豪。真正印证了“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论武器我们比不上美国,但是我们不怕,中国人民志愿军打仗的目的就是保家卫国,为什么中国人民得到解放,能够站起来?因为我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人民有决心,最后我们解放了全国,虽然那个时候条件非常艰苦,一日三餐吃不饱,但是,如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济快速发展,共产党英明伟大,人民群众站起来了、富起来了、强起来了。其实,我刚刚入伍参军时,才十五、六岁,根本不懂什么政治,但是一提到能够保家卫国,我的心情就很激动。就算条件再艰苦,凭借着我们顽强的意志,我们一定会取得胜利!

 

       在枪林弹雨中,那么多战友都牺牲了,我能活着回国,理应继续完成革命未竟之事业。我要把这些故事都传承下去,让孩子们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上图为:萧介成珍藏的抗美援朝慰问手绢

 

参加海防部队:军事训练、喜结良缘

 

        抗美援朝的硝烟逐渐散去。我于1952年10月27日踏上了回国的征途,当时,因国内防止国民党反动派反攻大陆,我所在的部队接到命令,隐蔽撤回阔别两年的祖国,接受新的军事任务。

 

        1952年12月2日,我所在的部队来到广西省湛江市西营,到原来的法国兵营房营地参加军事训练,进一步提高战术战备水平。当时,虽然我的文化水平虽然是初中肄业,但在部队里算得上文化最高的一个,于是,部队安排我担任连队文化教员。

 

        1953年3月,因工作需要,我又被调到广东省博罗县大良镇,参加126师军事教导营学习,我在这里学习了半年多时间的军事。

 

        在军事教导营,我担任42军126师377团一营机炮连一排一班的班长,主要负责指挥八二迫击炮的指挥训练。在组织的比赛中,我所带领的班战术优越,炮炮命中目标,我还因此受到377团司令部的嘉奖。同年5月,我还光荣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55年10月,因工作需要,我又被调到377团一营机炮连当文书,我开始也不知道文书是干什么的,其实就相当于如今很多单位里的秘书或助理,干的都是一些跟文字打交道的工作。1956年5月,我被晋升为377团三营机炮连一级文书。

 

 

       1956年9月30日,这一年刚满21岁的我,在377团三营司令部政治教导员齐敬波和营长两人的介绍下,我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7年1月,我所在的部队在广东省深圳市大亚湾的海边的山上修筑坑道工事,防止国民党反动派反攻大陆。同年10月,这一天正好是农历九月初九,适逢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我和我的爱人邓春熙在博罗县领取了结婚证。如今,博罗县隶属于广东省的惠州市。

 

        我的爱人邓春熙比我小4岁,我们老家都是浏阳县的一个村的,小时候,我们两家之间的距离不到一里地,也算得上是青梅竹马的童年伙伴。在结婚当天,部队里还为我们举办了一个简朴的婚礼。

 

        如今,我和我的爱人邓春熙已育有三子两女:老大肖阳、老二肖玲、老三肖文、老四肖民、老五肖兰。我在对待子女的教育过程中,一直秉承“严字当头,赏罚分明”,教育他们一定要“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如今,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基本上都传承了我的性格。

 

上图为:萧介成珍藏的转业军人证明书

 

部队转业回乡:革命军人、永葆本色

 

       1958年4月6日,我从广东省东莞县所在的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这一年我23岁,15岁当兵,在部队呆了7年多的时间。当时,我主动选择到较为边远落后的贵州省工作。于是,我从部队转业到贵州省遵义地区工作,被组织安排到遵义钢铁厂上班。

 

       1958年6月,我担任遵义钢铁厂行政科科员;1959年1月,我被任命为遵义钢铁厂事务长,事务长相当于今天的后勤处长,主要负责食堂和后勤管理,遵义钢铁厂当时设有三个大食堂,任务也极其繁重,每天要安排3000多人就餐吃饭问题。由于我工作认真负责,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和肯定;1960年1月,我被任命为遵义钢铁厂机修车间任工段长。

 

       1959年至1961年期间,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严重“左”倾错误,加上从1959年到1961年,中国农田连续几年遭受大面积自然灾害,导致了全国性的粮食和副食品严重短缺和危机,新中国面临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和危机。

 

        1961年10月7日,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我主动申请下放到基层工作,被调到遵义地区余庆县纺织品公司工作,我在余庆县纺织品公司一共工作了八年时间,先后担任县纺织品公司事务员、保管员、采购员等。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才相对是比较匮乏的,有文化的人不算很多。我于1969年4月3日,调到余庆县百货公司担任会计员,担任主管会计;1980年2月1日,我又被调到余庆县食品公司担任主管会计。在1961年至1995年这15年间,我多次被遵义地委、余庆县委和县百货公司、食品公司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

 

上图为:萧介成珍藏的荣誉证书

 

        我始终信奉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记得当时我在百货公司的时候,已经是快五十岁的人,我还经常熬更守夜、加班加点钻研会计业务和知识。

 

        1980年5月,我参加贵州省商业系统财会人员统一考试,我考到全县的最高分,并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年考试得分150.6分。在1989年5月6日,这一年我54岁,还取得了会计师任职资格证书。

 

上图为:萧介成珍藏的退休证书

 

        在工作之余,我自学了木工、电工、织网、捕鱼、理发等手艺,我特别喜欢篮球运动,在三十多岁的时候,还是余庆县篮球队的主力队员,还经常代表县篮球队参加县里、地区和周边县的篮球比赛。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曾经在计划经济时代辉煌一时的食品公司,终于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已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1995年9月1日,60岁这年,我在余庆县食品公司光荣退休。

 

        时间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2020年10月,我还非常荣幸获颁“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2021年,我获颁“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如今,我已经退休整整29年了。

 

上图为:“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

 

上图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铭记历史和英雄:红旗漫卷、浴血荣光

 

        采访结束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我在萧介成的笔记本上看到这么一句话:“在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在共产党的培养下,参加革命工作四十五年,一生经历了工农兵学商。”

 

上图为:萧介成的亲笔手迹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铸就伟大梦想。“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镇定自若,这在中国战略思维中根深蒂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表明的观点,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抗美援朝精神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中国矢志不渝捍卫和平与正义,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脚步不可阻挡,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正义事业永远坚不可摧。

 

       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今天的盛世图景,是他们用生命鲜血捍卫换来的;他们往日的奉献和牺牲,已铸成一个伟大国家和民族的英魂,锻造形成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攻坚克难,风雨无阻向前进,我们坚定坚信,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脚步不可阻挡!

 

       红旗漫卷,浴血荣光。和平来之不易,历史必须铭记。无数抗美援朝战士用血肉之躯捍卫了正义,换来了和平,他们用生命写就一部部英雄史诗。作为后辈,我们应当铭记历史,传承好红色基因,向英雄致敬,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重温峥嵘历史,铭记英雄功绩。英雄是时代的标杆,英雄精神是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致敬我们身边“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老战士萧介成,衷心祝愿老英雄健康长寿、安度晚年。

 

作者采访抗美援朝老战士萧介成(右一)

 

【该文章图片由袁星忠、毛廷耀提供。】

 

        作者简介:袁星忠,男,汉族,中共党员,生于七十年代末,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余庆县文体旅游局局长、县政协文史委主任等职。现任余庆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国空军飞行表演队亮相沙特世界防务展
下一篇:最后一页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