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管党治党的螺丝越拧越牢。然而,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压态势下,仍有一些人试图通过变通手段规避纪律约束,其中违规接待的变通现象尤为突出。他们以为换个马甲就能瞒天过海,实则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变通违规接待,其表现可谓五花八门。有的单位将原本在高档餐馆的违规接待转移到内部食堂、偏远农家乐,甚至是周边县市,以为这样就能神不知鬼不觉;有的则通过虚构、虚增会议费等方法套取财政资金,用于违规接待开支。这些行为表面上看似合规,实则暗藏玄机,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破坏了政治生态。
探究其原因,归根结底还是一些党员干部心存侥幸,纪法意识淡薄。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巧妙规避了监管,就能高枕无忧,殊不知这种做法只是暂时的“安全”,一旦东窗事发,必将面临严厉的惩处。此外,一些单位监管不力,制度形同虚设,也为变通违规接待提供了可乘之机。
变通违规接待的危害不容小觑。首先,它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让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失去信任;其次,它破坏了政治生态,影响了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最后,它还可能导致财政资金流失,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这些危害足以让我们警醒,必须坚决整治变通违规接待问题。
要整治变通违规接待问题,需从多方面入手。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党内法规体系,确保各项规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其次,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形成有效的监管合力,让变通违规接待无处遁形;再次,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党员干部的纪法意识,让他们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最后,要畅通举报渠道,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监督举报工作。
近年来国内已有多起变通违规接待被查处并曝光的案例。这些案例不仅让违规者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也起到了警示震慑作用。比如十堰市邮政管理局原局长侯某授意虚列会议套取财政资金12.6万,部分用于公务接待被查处。案例表明,虚构会议费套取财政资金用于违规接待的行为不仅违反了财经纪律,也触犯了法律,最终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变通违规接待终究是掩耳盗铃之举,其结果只能是自欺欺人、害人害己。整治“变通违规接待”,必须下猛药、出重拳。我们要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查处各类违规违纪行为,让变通违规接待无处藏身。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维护良好的政治生态和经济社会发展环境。(陈文华)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直升机向湖南灾区投放食品等生活物资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