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中文网

导航菜单

莫把“政疾”当“政绩”

2024
08/13
15:59
中国新报
分享

 

        “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我们谋划推进工作,一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3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强调。政绩观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发展方向,关系到事业的兴衰成败。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仍有部分领导干部存在错误的政绩观,把“政疾”误认为是“政绩”,给地方或行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了不少隐患。

 

       所谓“政疾”,指的是那些急功近利、贪大求洋、不顾风险乱举债等行为造成的财政和民生问题。比如,不顾地方财力,盲目举债搞建设,留下一堆烂摊子;或是热衷于打造“面子工程”,建起一座座华而不实的地标建筑,却忽略了民生改善;更有甚者,挤占本应用于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资金,去搞一些华而不实的“大项目”,导致民众怨声载道。这些行为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制造出亮眼的“政绩”,却给地方财政带来了巨大的负担,挤占了民生支出,损害了群众利益,影响了可持续发展。

 

       那么,为何会出现把“政疾”当“政绩”的现象呢?核心原因在于一些干部的政绩观出现了偏差。他们过于追求短期的、表面的成绩,而忽视了长远的、实质性的发展。这种偏差,既源于一些干部的个人素质和能力问题,也与现行的考核机制不无关系。在一些地方,政绩考核过于注重短期指标和显性成绩,而对长期的、隐性的工作成效关注不足,这无疑助长了急功近利的风气。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多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干部的教育培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政绩,如何去创造政绩。二是改革和完善政绩考核机制,使之更加科学、全面、合理。不仅要考核短期的、显性的成绩,更要关注长期的、隐性的工作成效;不仅要考核经济指标,还要考核社会、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指标。三是要强化监督问责,对于那些将“政疾”当“政绩”的领导干部,要坚决予以查处,绝不姑息迁就。此外,还要鼓励群众参与监督,形成全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

 

     “政疾”不除,政绩难显。我们只有摒弃错误的政绩观,坚持以民为本的发展理念,才能推动地方和行业的健康发展,真正造福于民。让我们共同努力,警惕并破除那些把“政疾”当作“政绩”的短视行为,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民众的幸福生活贡献力量。(陈文华)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江苏常州雷电灾害已致6死10伤
下一篇:最后一页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