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民日报报道了河南某地“村章镇管”的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据报道,当地村民为了盖一个章,不得不先找村干部签字,再跑10里地到乡镇盖章,路上来回折腾一个小时。
近年来,国家对基层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旨在规范村级组织公章的管理和使用,防止滥用和乱象。在这一背景下,“村章镇管”模式应运而生。初衷虽好,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诸多问题。村民为了一个公章,不得不在乡镇与村庄之间来回奔波,这无疑增加了办事成本和时间成本。因此,“村章镇管”,要便民为先
“村章镇管”带来的诸多弊端。首先是办事效率低下。村民为了盖一个章,需要往返于村委会和乡镇政府之间,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这种低效的办事方式,无疑增加了农民的办事成本。其次,干群关系紧张。由于办事流程繁琐,农民难免会对村干部和乡镇政府产生不满情绪。这种情绪的积累,将进一步加剧干群关系的紧张。此外,基层自治受限。在“村章镇管”的模式下,村委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受到限制,无法充分发挥其在基层自治中的作用。
“村章镇管”之所以带来诸多不便,其核心原因在于制度设计与实际需求之间的脱节。一方面,乡镇政府的管理压力确实存在,需要加强对公章的监管;另一方面,村民的办事需求同样迫切,需要更加便捷的服务。
“村章镇管”,要便民为先。一是优化流程。简化盖章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例如,可以通过电子化办公,实现远程盖章,减少村民的奔波之苦。二是下沉服务。将部分乡镇政府的职能下沉到村委会,设立便民服务中心,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办理相关手续。三是加强培训。加强对村干部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能力,确保公章管理规范有序。四是引入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村章镇管”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不走样、不变形。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时刻牢记这一宗旨。公章管理固然重要,但便民服务更为关键。只有真正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
“村章镇管”模式并非不可取,但关键在于如何优化和完善。只有不断改进和创新,才能真正实现便民利民的目标。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构建更加高效、便捷、温馨的基层治理体系而不懈奋斗!(陈文华)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治愈“PPT迷恋症”,还需制度来把关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