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中文网

导航菜单

“走流程”更要“走心”

2024
10/12
11:55
中国新报
分享

 

        近日,媒体曝光了一些群众在政府部门办事时的困境:一个简单的流程竟然拖延数月,最终仍未见结果。这一现象令人震惊:在信息化、智能化的今天,为何还会有如此低效的政务服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这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但在实际操作中,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

 

      “走流程”本是为了规范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率,然而在一些地方却被异化为不作为、慢作为的挡箭牌。具体表现为:部门之间推诿扯皮,一个事项来回踢皮球;工作人员敷衍塞责,对群众的咨询和诉求置若罔闻;甚至以各种理由拖延时间,故意设置障碍。这些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办事体验,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更让民心在漫长的等待中逐渐流失。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淡薄,缺乏责任担当;二是制度设计存在漏洞,缺乏有效的监督和问责机制;三是个别领导干部的不作为、乱作为对整个政务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多方面入手。“走流程”更要“走心”,这不仅是对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更是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的关键所在。

 

       首先,政府部门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将民众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只有真正关心民众的疾苦,才能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从而优化流程、提高效率。政府部门应当深刻认识到,政务服务不仅仅是完成一项项任务,更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重要环节。

 

      其次,政府部门应加强内部管理,完善监督机制,确保每一个流程都能得到严格执行和有效监督。对于故意拖延、不作为的干部,要严肃追究责任,形成强大的震慑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走流程”变“走形式”的现象,确保政务服务的高效、透明。

 

       此外,政府部门还应加强与民众的沟通互动,及时回应民众关切,让民众感受到政府的温暖和关怀。通过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从而赢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让民心在流程中得以凝聚和升华。

 

      “走流程”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我们要通过优化流程、提升服务,切实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别让民心在“走流程”中流失,是我们每一个政务服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陈文华)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干部要敢于与自己“死磕”
下一篇:最后一页

频道总排行